白猪
唐宪宗元和年间,有一个隐士叫高昱,以钓鱼为生。有一天,高昱把船停靠在昭潭的岸边,到了夜里三更天还没睡着。忽然他看见潭上有三朵红色的大荷花,芳香奇特。有三个美女分别坐在三朵荷花上,都穿着白色衣裙,冰清玉洁像白雪一样,容貌艳丽迷人,神采晶莹,好似天仙。她们交谈说:“今天晚上水面广阔,风清浪静,天高月明,使人心情愉快,欣赏着这美景,正适合谈论幽深玄妙的道理。”其中一个女子说:“旁边有条小船,该不会能听到我们的谈话吧?”另一个女子说:“即使有人,也不会是隐居的高人,不必害怕。”互相又说:“昭潭没有底,橘子洲是漂浮的,相信这句话不是假的。”又说:“请各人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学说。”其次一女子说:“我本性适合学习佛学。”另一个女子说:“我学习道教。”最后一女子说:“我学习儒家学说。”她们随后各自谈起了本教的教义,道理说得精深微妙。一个女子说:“我昨晚做了一个不吉祥的梦。”另两个女子问:“做了什么梦?”回答说:“我梦见子孙们仓皇失措,我们住的洞窟府宅流离转移,受到别人的斥责和驱逐,全族人都被迫奔波迁移。这是不吉祥的预兆。”另外两个女子说:“灵魂出游,偶然看见的情景,不值得相信。”三个女子一齐说:“各自推算一下,明天早晨,能吃到什么食物。”过了好大一会儿,一个女子说:“遵从各人的爱好,一个和尚,一个道士,一个儒生罢了。唉!我刚才所说的梦,就成了预兆,未必不是灾祸。”说完,不一会就消失了。高昱听了她们所说的话,全都清清楚楚地记住了。 等到天亮,果然有一个和尚来渡水,船到中流就沉没淹死了。高昱非常害怕,说:“昨天晚上她们说的不是假话。”紧接着,一个道士来到停船处准备渡水,高昱急忙制止他,道士说:“您是个妖精,和尚之事是偶然的事。我去赶赴有识之士的召见,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不能失信于人。”于是呵叱驾船人赶快开船,结果道士乘船到中流又沉没淹死了。后来又有一个儒生,带着一个装书的口袋也来渡水。高昱恳切地说:“先前来的和尚和道士已经淹死了。”儒生严肃地说:“人的生死是命中注定的,今天我们族人举办祥斋,不能不去参加吊丧的仪式。”正要划桨,高昱拉住儒生的衣角说:“宁可拉断你的胳膊,也不能让你渡水。”儒生正要向岸上叫喊,忽然有个像绳子似的东西,从昭潭中飞出来,缠住儒书拖到水里去了。高昱和那些准备渡水的人急忙上前扯住他的衣襟,上面的黏涎滑溜溜的,没有扯住。高昱长叹一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顷刻间淹没了三个人。”又过了一会儿,有两个客人乘坐着小船来到。一个老人,一个少年。高昱就上前拜见老人,问他的姓名。老人说:“我是祁阳山的唐勾鳖,现在准备去长沙,拜见张法明的尊颜。”高昱很早就听说这老人道行高深,有神奇的法术,对他很尊重。不一会儿听到岸边有几个人在哭,是三个溺水者的亲属。老人询问,高昱就把前面的事情详细说了,老人生气地说:“怎么敢这样害人!”于是打开箱子,拿出红笔写了一道篆字符,命令同船而来的弟子说:“替我拿着这道符到潭里去,勒令那些水中怪物,赶快迁到别处去。”弟子就捧着符进入水潭,就像走在平地上一样。顺着山脚走了几百丈,看见一个大洞穴,里面很明亮,像人间的住房一样。三只白猪在石床上睡觉,有几十个小猪正在旁边玩耍。弟子带着符帖来到,三只白猪忽然受惊起身,变成白衣美女,小猪也全变成女童,捧着符帖哭着说:“不吉祥的梦果然应验了。”又说:“请替我们禀告先师,我们在这里住了很久了,怎么会不留恋。请容许我们三天之内搬回东海,各以明珠作为谢礼。”弟子说:“这个我没有用处。”没有接受就返回岸上,回禀老人。老人大怒,说:“你再去替我告诉这几个畜生,明天早晨赶快离开这里,不然的话,我就派六丁到洞里去杀了她们。”弟子又入潭去,三个美女大声哭着说:“我们接受处分。”弟子就回来了。第二天早晨,有黑气从昭潭的水面上冒出。不一会儿,刮起了大风,响起了雷声,激起的波浪像山一样。出现三条几丈长的大鱼,还有无数条小鱼围绕在大鱼的周围,顺着流水离开了。老人对高昱说:“我这次出行很有好处,如果不是你,我怎么能除去昭潭的祸害呢?”就和高昱乘船游历东西各地。(《太平广记》文白对照版第470卷,引出自《裴铏传奇》的《高昱》,中华书局) 三个白衣美女坐在昭潭大荷花上,后来又回到水下,变成了白猪,而她们周围还有许多小猪。再后来,她们见到了唐勾鳖的符帖,就不得不离开昭潭。而在离开之时,人们看见的却是三条几丈长的大鱼,以及无数小鱼。 这个故事实在迥异于历代的各种神怪故事,因为主角的变化完全不合常理。白衣美女出现于大荷花上之后,回到水底,变成了白猪。按常理来说,她们回到自己的地盘,不用隐藏自己的真身,就变回了原形,她们就是白猪精。而她们被驱离昭潭的时候,可以以美女的形象离开,也可以以白猪的形象离开,可是她们当时却变成了大鱼。我们如何解释这种反常的情节?我想这是作者在炫耀自己的设计思路。而要理解他的思路,我们恐怕无从下手,因为在历代传说故事里,没有哪个同时包含猪、美女、鱼。我们能想到的不过是美人鱼、鲛人、《娄猪故事的源流》。所以,我们只能认为作者的设计基础不是历代传说故事。那他的设计基础是什么呢?我猜他不可能不提示我们,不然他的设思路计就成了永远的秘密,无人能解,那他的炫耀又有什么意义?那么,我们不妨回到原文,寻找他的提示。 一、三个美女坐在大荷花上。 我想不起哪个故事里有这种画面。但是,如果我们把三个美女换成别的生物呢? 龟三千岁游于莲叶。(《博物志》) 武成三年庚午六月五日癸亥,广汉太守孟彦晖奏西湖有金龟径寸,游于荷叶之上,画图以闻。(《录异记》) 所以,我们不妨暂时把三个美女看成三个龟。 二、故事里有法术的人叫唐勾鳖,最后驱离了大鱼。 这种情节给我们的直观感受是什么?唐勾鳖是来勾鳖的,大鱼就是鳖。可是,大鱼怎么可能是鳖呢?两者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不可能有关系。可是,作者明明就让它们产生了关系。他怎么想的呢?我们可以想想鳖的别名。鳖不是也叫团鱼吗?如此一来,鳖就和鱼有了关系。另外,鳖和龟相似,所以“大鱼为鳖”也跟“美女坐在荷花上”不矛盾。但是,这种大鱼的中间形象是白猪,我们现在把大鱼解释成了鳖,那么鳖和猪有什么关系?这样的关系同样不见于历代传说故事之中。所以,鳖和猪的关系不是以鳖-猪这种组合存在的,而可能是以其他形式存在的。 三、《山海经》里有本文的关键之一。 南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鱄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 我不知道这种像鲋的鱄是什么鱼,但是鱄有彘毛,也就是猪毛;其叫声像豚,也就是猪叫。所以,鱄就跟猪有了明显的关系。而鱄的右边是專,恰好是團(团)中间的字。那么,团就跟猪有了明显的关系。再结合(二)的说法,鳖就跟猪有了关系,它们的关系确实是以其他形式出现的,也就是“鱄-彘-豚”。

而由于以上三点已经解释了这个故事的各个情节,作者的设计思路也就不再是秘密了。他看过《山海经》《博物志》《录异记》,又知道鳖又叫团鱼,于是把相关的元素糅合在一起,设计了《裴铏传奇》里的故事。 白足阿练 南充 2024年1月5日
文约 成阳公 鸟鸣散记 龙的战斗事迹 鬼篾片的贡献 风伯雨师合好计 奔向最遥远的地方 喉咙里都要伸出爪爪来了! 我想出书

dotchin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读《中国神怪大辞典》第三版 (6人喜欢)
- 胆小莫当官 (2人喜欢)
- 栾保群作品集 (7人喜欢)
- 叶绍袁的张冠李戴 (4人喜欢)
- 巫婆的蚯蚓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