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3)
虽然妈妈失忆了,但我发现她仍然努力地在构建她的世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 我确定的是,妈妈确实不记得我们了,除了爸爸。她不仅知道爸爸和她的关系,而且还记得爸爸的名字。昨儿我去给大姐送堂弟寄过来的鱼糕(老家特产,形似豆腐,但是用鱼肉糜做成的,口味类似鱼丸)然后待了一会,聊天的时候,姐姐说妈妈还记得爸爸的名字,有时候她对爸爸不满,就会喊爸爸的名字。
我觉得很有意思,这也能看出妈妈确实对爸爸有很深的感情。父母之间的爱情,四年前我为了给妈妈做口述,让妈妈回忆她和爸爸之间的感情经历时,老爸在一旁补充回忆的,我看见爸爸眼里是有光的,从那个时候我就确认了,我原生家庭的建立是在父母的爱情之上的。
我觉得妈妈能记住爸爸的名字,也和他们这几十年一直互相陪伴有关系,没有分离过,甘苦与共。而我们就不同了。孩子大了,总会离开,总会有某段生活不是和妈妈一起度过的。她能记住爸爸,至少她的世界不是像我想象的那么悲观,是黑暗的一片。
尤其,我发现她在以她的方式构建她的世界。
她按照她的方式给我们每个人命名。首先她知道身边这些人是她的亲人,然后按照自己的逻辑来理解我们每个人:在她面前出现次数多少,对于她的生存影响的重要性,比如爸爸、大姐。这是和她现在生活在一间屋子里的人,级别就高一些。她有一次称大姐为领导,估计是感到了大姐对她重要性。我和豆爸虽然时常看她,因为没有在一起生活,我们能提供一些情绪价值,我们会次要一点,她也会努力的去记忆和我们相关的信息,比如我们家离她目前所在地方不远,大概怎么走;我和豆爸之间的关系。还有豆豆,虽然爸爸和姐姐多次强调这是她的孙子,但是她靠豆豆的外形来记住豆豆:大个子。这个可能印象更深刻,甚至我和豆爸都需要依仗豆豆这个名字来才联系的起来。另外,现在二姐的女儿微微也在大姐家暂住,妈妈叫她小文......听起来就很礼貌亲切,但保持着适度的距离感。可能和微微平时和他们的交流有限有关系。
她也在观察这个世界,根据她已有的知识来理解。比如,她会根据这个人的言语来分辨是否来自我们老家。她对我们老家的方言是有感知的,所以当我和微微聊天的时候,她突然在旁边跟我说,她是我们老家那里的人,她说的是我们老家的话。昨儿和堂弟视频的时候,妈妈其实离手机挺远的,但是她依然很热情的打招呼,招呼他来玩。我觉得她应该听到了家乡话,一种本能的亲近。
我觉得妈妈还是很有自尊的意识,比如她还记得她以前是一位老师;她会为她记不住事情而流露出一些惭愧、自责;她尽力地对那些她已经记不住的人表示周全的礼节。每次我去大姐家,无论她有没有热情的接待我(偶尔情绪低落的时候她会显得不那么热情),等我走的时候,她必定要站在门口送。昨天和我公婆一起吃饭,她最后才来。刚进屋的时候,她显得有点紧张,她悄声问我这些人是谁,她不认识(其实就在吃饭前一个小时,我公婆还去大姐家拜访爸爸和她,姐姐也给她解释过等会要和谁一起吃饭)。我跟她说了以后,她表情就自然了很多。期间也和大家一起举杯,最后在酒店门口还和我公公婆婆握手道别,表示感谢。我说不是还要一起回家吗?爸爸说你妈妈讲礼性(方言,礼貌义)了。
我现在每次见她还是会和她抱抱,虽然大姐说她现在有时候会有点抗拒。但是我还是觉得抱抱是一个有益的方式,再说她已经很瘦很瘦了,抱住她的时候,我觉得我还挺强壮的,因为我几乎可以把她完全搂在怀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