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结局,繁华如梦
我的猫看着《繁花》,昏昏欲睡。
这篇无剧透,可放心食用,毕竟我也没看结局,我也不在乎结局,我甚至觉得,王家卫老师也不在乎结局,结局是一个对观众的交代,因为大家需要在心中,建立一个叙事因果的闭环。
但其实喜欢完整故事的人,并不喜欢王家卫。
我们大部分人,对“文以载道”有执念,要求故事得有中心思想,然后对其呈现的价值倾向进行评判,和批判不同,评判的重点在于高低,找到一个点,踩一脚,显出自己高明,比如说老王“格局”不高,总爱讲小情小爱,虽然他不一定在联合国吵过架。
我喜欢老王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乱七八糟的男女关系,毕竟我也不是什么正经人,比如人物行为的不接地气,毕竟我看电影也不是为了看鸡毛蒜皮。
这次主要想聊,老王镜头里,流动的盛宴。
我还记得,《一代宗师》里,叶问与宫二坐在金楼对视,后面一排风尘女子,每张面孔都有不同的表情,如流动的油画,歌剧响起,我感觉我也被抽帧了,凝固在当下的时间中,继而也想到,如果男女打架的时候也放歌剧,是不是也可以把高潮凝固起来。
大刘这个理工男是公认的不会写爱情,但他在《三体》里却贡献了一首被奉为经典的情诗,其中一句是:我捧出给她的礼物,那是一小块凝固的时间。
人是跌落在时间之网的四维生物,从而成为因果的囚徒。
而生命的力量,就在于不顺从,这是所有浪漫的起点,浪漫绝不止小情小爱,但小情小爱最能见通俗的诗意。
老王墨镜一带,谁都不爱,玩弄时间,模糊因果,他的叙事从来都不正着来,也不存在什么明确的起承转合,是好莱坞那套戳观众的技巧他不会吗?他就像一个狡猾的中年男人,只在关键的时间用力,把每一个时间碎片的人物关系和情绪张力推到极致,碎片之间是大量的留白,让你去想。
这之间还能是啥,魅力大叔衣冠楚楚和你谈笑风生,然后转身离开,他回到家,不还要洗碗拖地奶孩子?都是些鸡零狗碎鸡毛蒜皮,这是支撑生活的主体,但你看不到就还有想象,想象是一切魅力的源泉。
爱情源于误解,误解消除,爱情就没了。
但你不能说大叔不好,大叔把不堪留给自己,把魅力送给了你。
所以老王是调情大师,他不讲道理只搞氛围,时不常蹦几句意味深长的金句,“不响”的时候,情欲缓缓升腾。我基友说,这世上只有三件事,能做能说的,能做不能说的,不能做不能说的。能做不能说的,就是每个人心中隐秘的角落,它不响,但能量最大。
但情绪剧烈波动是让人很疲惫的,极乐之后是极悲,这是小年轻容易犯的错,一味猛冲,一泻千里,大叔狡猾,它用时间给你冲淡,老王电影里,一下三年后一下五年前,在足够长的时间维度上,激烈情绪就变成悠长情感,更重要的是,当你站在时间之外时,主体代入就转变为客体审视,审美视角替代因果视角。
只有摆脱时间的束缚,才能跳出因果的牢笼,留下永恒的孤独。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也这么玩,开头就转换时间视角,叙事也跳跃前进,里面人物做事的动机和《夏洛特烦恼》的大傻春一样: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但我就要这么做!董宇辉推红的《额尔古纳河右岸》里也是这样,人物动机主要靠生命直觉而不是理性思维。
让你觉得,哪有什么因果,都是宿命!就像流行的励志鸡汤,你投胎之前是看过这辈子剧本的,你还愿意来,就是因为你认为值得。
宿命是啥,就是过去未来同时发生,只是时间遮住了你的眼。
既然自我的连续性是一种神秘的幻觉,那我到底该去向何方?老王拉着你的手,来来来,快看,片刻的当下,流动的盛宴。
生命就是时时刻刻不知如何是好,但老王告诉你,当你感受到当下美的时候,生命就好了。
你看,又被老男人PUA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