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运河!
中国大运河!
在辽阔的中华大地上,自西向东流淌着许多名川大河。无论是长江还是珠江、无论是黑龙江还是黄河,它们都是大自然神奇造化的产物。
有这样一条河,一条蜿蜒恢弘的大河,它贯通南北,举世无双,它就是我国劳动人民用血汗和智慧开凿出来的一条人工水道,它的名字就叫做:中国大运河!
这是一条历史的长河:它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真实而完整地记录着祖先留给我们珍贵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沿河两岸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
这是一条神奇的长河:它博大而精深,它海纳而交融,它奉献而谦和。它流淌着中华民族鲜活的历史,它彰显出我国古代水利航运技术领先于世的卓越成就!
和许多我们已知的遗产不同,它就像一条鲜活的生命,是一条依然充满活力的大河:在大运河沿岸,生活着近3亿人口。无论是赞美它的过去和现在,还是关注它的未来,大运河的命运牵动着越来越多的两岸人民的心。
它还是一条有着光明未来的遗产之河。自2005年12月起,在罗哲文、郑孝燮、朱炳仁等专家的倡议下,我国加快了全面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历史文化遗产的步伐。2006年5月,京杭大运河正式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中国大运河被列入中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历史是根,文化是魂。保护好大运河,既是我们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运河对于中国文化并不陌生,自古以来,人们为了实现便利的交通开凿了许许多多的运河,有的始建于隋唐,有的落成于宋元,有的则是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拓宽延长。这些运河遍布我国大江南北。而京杭大运河无疑是这其中最特别,也是最伟大的一条运河。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经北京、天津两市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四省,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千米,开凿到现在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京杭大运河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特别是对沿线地区工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城镇的兴起均起了巨大作用。同时,京杭大运河也是我国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和万里长城并称为我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闻名于全世界。
京杭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珍贵物质和精神财富,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
大运河肇始于春秋时期,形成于隋朝,发展于唐宋,最终在元朝成为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纵贯南北的水上交通要道。在两千多年的历史进程中,大运河为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至今仍在发挥着巨大作用。京杭大运河显示了我国古代水利航运工程技术领先于世界的卓越成就,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孕育了一座座璀璨明珠般的名城古镇,积淀了深厚悠久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诸多领域的庞大信息。大运河与长城同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的象征。
京杭大运河按地理位置分为七段:
北京到通州区称通惠河,自昌平县白浮村神山泉经瓮山泊(今昆明湖)至积水潭、中南海,自文明门(今崇文门)外向东,在今天的朝阳区杨闸村向东南折,至通州高丽庄(今张家湾村)入潞河(今北运河故道),长82千米;
通州区到天津称北运河,长186千米;
天津到临清称南运河,长400千米;
临清到台儿庄称鲁运河,长约500千米;
台儿庄到淮阴称中运河,长186千米;
淮阴到瓜洲称里运河,长约180千米;
镇江到杭州称江南运河,长约330千米。
京杭大运河的开凿与演变大致分为三期:
第一期是运河的萌芽时期。春秋吴王夫差十年(公元前486)在扬州开凿邗沟,以通江淮。至战国时代又先后开凿了大沟(从今河南省原阳县北引黄河南下,注入今郑州市以东的圃田泽)和鸿沟,从而把江、淮、河、济四水沟通起来。
第二期运河主要指隋朝的运河系统。以东部洛阳为中心,于隋大业元年(605)开凿通济渠,直接沟通黄河与淮河的交通,并改造邗沟和江南运河。3年后又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连同公元584年开凿的广通渠,形成多枝形运河系统。
隋朝大运河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
第三期运河主要指元、明、清阶段。元朝开凿的重点河段有两个部分,一是山东境内泗水至卫河段,一是大都至通州段。至元(元世祖忽必烈年号)十八年(1281)开济州河,从任城(济宁市)至须城(东平县)安山,长75千米;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从安山西南开渠,由寿张西北至临清,长125千米;至元二十九年(1292)开通惠河,引京西昌平诸水入大都城,东出至通州入白河,长25千米;至元三十年(1293)元代大运河全线通航,漕船可由杭州直达大都,成为今京杭大运河的前身。
元朝时期的大运河可分为七段:通惠河、北运河、南运河、鲁运河、中运河、里运河、江南运河。
京杭大运河流经北京市通州区、天津市武清区、河北省沧州市、衡水市、邢台市,山东省德州市、泰安市、聊城市、济宁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淮安市、扬州市、镇江市、常州市、无锡市、苏州市,浙江省嘉兴市、杭州市20个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