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世说新语》:吃(痴)货的白羊肉
古人造字,“羊大为美”、“鱼羊为鲜”,连羡慕的“羡”字都是上样下涎(繁体的羡字写作羨字,即“慕欲口液” ),也就是望着羊流口水的意思,可见在中国人心中羊的美味程度。

美味到这个程度,自然就有人为“小肥羊”而折腰了。
今天我们要说的,是爱吃羊肉的吃货兼“情痴”:罗友。
这个罗友,是当时荆州刺史桓温的从事,即幕僚,从小就被认为是痴人一个,大概在所有人眼中,都觉得他挺萌呆的吧。既是痴人,自然要做点痴事。

罗友作荆州从事,桓宣武为王车骑集别,友进坐良久,辞出。宣武曰:“卿向欲咨事,何以便去?”答曰:“友闻白羊肉美,一生未曾得吃,故冒求前耳,无事可咨。今已饱,不复须驻。”了无惭色。——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四
桓温为车骑将军王洽送行,罗友大概并不在宴请客人的名单上,所以他只好打着有事要汇报的名义去蹭饭(为了吃,也算是拼了)。吃干抹尽就想一走了之,桓温自然好奇,你明明说有事来汇报的嘛,怎么什么都没说就走了?结果罗友大大咧咧完全不当一回事的说:“我听说白羊肉好吃,但一直没机会吃,所以就随便找个借口来赴宴,如今既然美味已经到口,就没我啥事了。”于是《世说新语》接下来做了四个字的评价:“了无惭色。”
老实说,这样骗到领导头上就为了讨顿吃喝的下属,丝毫不顾及其他贵客,靠说“有要事汇报”这样的由头混进宴席,也完全不在乎领导的颜面,大摇大摆直接说我就是混饭吃的,吃饱抹抹嘴拔腿就跑……这种种在今天都(甚至更加)出格的行为,看在他身为白羊肉铁杆粉丝的份上都可以算了。谁叫这家领导欣赏他呢?但,做到“了无惭色”这四个字,似乎混顿饭吃,本身就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不管采取什么手段,都理所当然——就真是一种境界了。
那么什么是白羊肉呢?有人说,是羊的品种,也有人说,跟毛色品种什么的没有关系,而是一种烹饪方法。甚至就是今天的水煮羊肉。
今天,一大清早我们就到菜市上去抢买一些现杀的生羊肉(去迟了可就不新鲜咯),用沸水煮上几滚儿,捞出来,换水,稍稍放一些避膻的香料,继续煮,等到煮出来的羊肉发白,而不是红烧等做法的橙红色调,把这样的羊肉切好,放在盘子里,再用小碟儿盛放一些佐餐的酱料,蘸汁儿来吃,这就是白羊肉了。(在敦煌的时候,最喜欢这么吃羊肉了,看来我们比罗友要有口福得多,可以经常吃到白羊肉。)

在魏晋时期,羊肉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最主要也是最喜爱的肉类食物,也是主要饲养地。南北大融合的结果,自然也使得羊肉在魏晋士人的餐桌上牢牢占据着重要地位。
肃初入国,不食羊肉及酪浆等物,常饭鲫鱼羹,渴饮茗汁。京师士子道肃一饮一斗,号为漏卮。经数年已后,肃与高祖殿会,食羊肉酪粥甚多。高祖怪之,谓肃曰:“卿中国之味也,羊肉何如鱼羹?茗饮何如酪浆?”肃对曰:“羊者是陆产之最,鱼者乃水族之长。所好不同,并各称珍。以味言之,甚有优劣。羊比齐鲁大邦,鱼比邾莒小国,唯茗不中,与酪作奴。”——《洛阳伽蓝记》
魏孝文帝曾让来自南方的王肃比较羊肉和鱼羹谁更胜一筹,王肃为保持自己身份,同时表示对北魏统治者的尊重,称羊肉为陆产之最,鱼是水族之长。要知道,王肃此前对羊和酪之类的食物极为拒绝,嗜食鲫鱼汤和茶,只是最终他在美味面前还是选择了妥协:“以酪为奴”的典故就出自于他,他后来改变口味,变成奶酪的FANS,大约也是此时的他意想不到吧?
或许这又再次说明了,看似异质的文化,界限并非那么清浊有分,到了最后的最后,人们会不约而同作出相似的选择——因为在吃货(以及诸如其他)本质上,人性都是共通的。罗友这样正统的南人(襄阳人),为了吃一顿上好的羊肉而面子里子都不要了,大概也是受这种天性的驱动吧?
吃货多半也是痴货,若是不痴,哪有专心专意品尝美食的情趣呢?
说起来,这个痴货之所以肯“屈尊降贵”当桓温的幕僚,基本上也是出于吃的本能。好像他这辈子的好事坏事,都跟吃脱不了关系。

罗友家里穷,穷到要讨饭的地步,不过就算是讨饭,他也是大大方方,不卑不亢,很有气节很有风度滴。听说有人祭神,就赶过去等一顿免费的吃食,大概太饿了,或者是吃的动力太大,去太早了。主人家都觉得奇怪,不到时候你来干嘛?罗友大大方方的回答,嗯,我就是来吃的,没得吃我先闪一旁等着你开饭的时候。又是一脸“了无祚容”(毫不羞耻)的样子。(这脸皮怎么能修炼得这么厚,罗友啊罗友你能教教我么?难道是因为你是吃货我不是?)
也就因为连饭都吃不上了,他才接受原本一再拒绝的桓温的邀请,出仕做官。不过事实证明,想当高级别的吃货也是需要高级别能力的,他巡视蜀都后,整个成都道路的宽窄,所种植的果木、竹林的多少,都全部记得清清楚楚。当桓温和简文帝一起谈及蜀地的情况时,桓温遗忘的内容,只有罗友都能按名目一一列举出来,一点也没有错漏。就算桓温拿蜀地记载都城情况的簿册来验证,都和他说的一模一样。这份记忆力,就够让他大大方方吃一辈子了吧?

为人有记功,从桓宣武平蜀,按行蜀城阙,观字内外,道陌广狭,植种果竹多少,皆默记之。后宣武漂洲与简文集,友亦预焉;共道蜀中事,亦有所遗忘,友皆名列,曾无错漏。宣武验以蜀城阙簿,皆如其言,坐者叹服。谢公云:“罗友诅减魏阳元!”——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一
当然,古人也不是单凭罗友记忆力好就能原谅他的“厚颜无耻”,罗友身上还有许多不可多得的吃货品质。比如:单纯。当他要去当广州刺史(此广州非今日广州)时,当时荆州刺史桓豁来邀请他,安排好了食宿,他居然回答:“我已经有约了,对方贫贱,恐怕已经破费准备饭食了,不能回绝这份情意,下次约。”
果然他当晚就去了荆州属官一个连官都称不上只能说是吏的书佐家中,却像和名流显贵们一样相处得十分愉快。要知道一方地方首长的筵席,丰盛程度自然远非一个下级官吏能准备的饭食所能比,加上桓豁乃是罗友的长官,又是桓温,罗友旧日长官的亲弟弟,于情于理,于身份于地位,于官场规则,都不该回绝。然而罗友更看重的,却是故交之情。
这个人的情“痴”,真是十分罕有。若是吃货都这么可爱,难怪人人都喜欢吃货了。

后为广州刺史,当之镇,刺史桓豁语令莫来宿,答曰:“民己有前期,主人贫,或有酒馔之费,见与甚有旧,请别日奉命。”证西密遣人察之,至日,乃往荆州门下书佐家,处之怡然,不异胜达。——任诞第二十三之四十一
罗友此生最惦记的都是吃,炫起富来都说自己有五百个人的食器(古时宴席,豆鼎簋鬲盨甗盂敦盆盙铺匕箸等等几十样,若要备齐,真是一笔大财富)——但是罗友这辈子就没阔过(这脾气个性能阔才怪,啧啧),家里人大吃了一惊,原来是二百五十对黑食盒(看来罗友这厮,虽然爱吃,却不讲究排场,这才是吃货真本色~!)。
嗨,这家人还真是白高兴了一场。

说完了罗友的羊肉情结,我们再来看看魏晋时人怎么做羊肉的吧。《齐民要术》中光是羊肉的做法就记载了十四种。随手挑些看上去很“时尚”的做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此外还有:
作羊盘肠雌解法:
取羊血五升,去中脉麻迹,裂之。细切羊骼肪二升,切生姜一斤,橘皮三叶,椒末一合,豆酱清一升,豉汁五合,面一升五合和米一升作糁,都合和,更以水三升浇之。解大肠,淘汰,复以白酒一过洗肠中,屈申以和灌肠。屈长五寸,煮之,视血不出,便熟。寸切,以苦酒、酱食之也。)
羊节解法:
羊肶一枚,以水杂生米三升,葱一虎口,煮之,令半熟。取肥鸭肉一斤,羊肉一斤,猪肉半斤,合锉,作臛,下蜜令甜。

蓝雯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腐烂”的知识阶层 (8人喜欢)
- 比我强多了 (12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二) (4人喜欢)
- 人生在于“选择” (31人喜欢)
- 旅行|埃及旅行手帐(一) (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