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松弛之旅(二)
第一天:
我的特种兵原定行程VS大熊调整过的行程:
原定行程:抵达-酒店Checkin-东兴牛肉店-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泉州非遗博物馆-泉州木偶剧院-斯丹姜母鸭-钟楼-花巷天主堂圣诞弥撒
实际上呢?则是泉州东站高铁站是九月才开通滴,距离市区有相当的距离,花了比预定时间多一倍的时间,我们才抵达泉州酒店,服务真心不错。我们担心会住到窗外是墙壁的房间,特地跟服务员说了,她就做了调整,但是,需要等房间出来,本来我还想升房到行政房,结果没有连住四天的空房,只好作罢,大熊不理解我为什么要升行政房(40M2),因为其实我们标准房(35m2)也是不错滴,这事不提,后面再说。
打车进酒店的时候就看见东兴牛肉店的确就是在酒店对面,但是,大熊兴致不高,而且我们中午在高铁上吃得非常开心,不饿,于是作罢,直接就去了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去博物馆的路上,我才发现之前订的木偶剧院出来更接近舞台的票子,于是马上就把今晚的看戏计划换到了第三天,这样第一天行程马上就松弛下来了。幸亏取消了,不然真的很紧张,木偶戏是六点开始,但是我们抵达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时,都已经快三点了。
泉州一共有四个博物馆,泉州博物馆,闽台缘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和泉州非遗博物馆。是校友的游记强烈推荐了后两个博物馆,而且这两个博物馆的距离很近,所以,我才选得这两个博物馆。看下来,就好像是看小说时,先看了一个总览,可以对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有一个重点的了解。泉州海外交通博物馆里有一个大展,名字叫“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另外有两个小展,一个是“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另一个名字都忘记了。
“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这个展特别好,不仅解释了泉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缘由,也展出了泉州的值得参观的景点和特色;泉州因为古代城墙周围种满刺桐花,又称刺桐,附近有两个瓷窑,所以,展厅里一开始就有有一个很大器型的龙缸,还有一些僧人手中拿着的某种器皿,还原了当地人的一些生活仪式,很有意思。印象里,有一位官员比较好玩,因为在任26年,大力推动海外贸易,而且也不太出海事,被当地人称为“招宝侍郎”,瞬间想到招财猫的形象了。后来,在府文庙里也看见他的名字,他对泉州的经济和文化发展都蛮重要得;最有意思的是,《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是中国有名的民歌,代表着中国风格,但是茉莉花其实最早是汉朝从印度进口而来,“茉莉”这两个字本来应该是梵语的音译加了草字头,北宋以后大量引进(大概率是从泉州这里进口滴),福州人发明了把茉莉花和茶混在一起窨制,才产生了流行北方的茉莉花茶。





看完大展已经接近四点了,但是看见有阿拉伯-波斯人在泉州展,我们没有匆匆离开,而是一头扎进了这个展里,看见了许多有趣的文化兼容的现象;其实,基督教早就传进了中国滴,只是要等到后来才能真正的生根发芽。而且,图像很有泉州当地的特色,跟其他许多地方都不一样。




除了基督教,还有印度教,伊斯兰教的墓头展现出泉州这个城市,对多种宗教信仰兼容并收的情况,大家都是做生意滴,各自有各自的信仰,并没有互相攻击和伤害---这大概是贸易城市的特点吧。
攻略上说,泉州非遗馆离海交馆距离非常近,就是门对门,真的走过去才知道,哪里门对门。但是因为我们去得时候有点晚了,现场的体验项目都没有看见,但是还是看见了泉州许多的非遗项目,木偶啊,南音舞台,木雕,纸雕,还有一种非常美丽的雕刻技艺,歌仔戏,过年过节的典礼,都非常得好,值得花时间细细了解滴,就放些照片吧









从非遗馆出来,刚好是泉州的交通高峰,怎么也打不到车;想想距离只有两公里,我们花了一点时间学习,才借到了两辆自行车,一上车我就后悔了,NND,泉州的非机动车都是乱来滴,逆行是常见滴,暮色下外地人骑车在泉州变得相当危险,特别提醒希望能够在泉州。最后,总算安全抵达预定晚餐的餐厅--锦坡姜母鸭。这是泉州美食街上据说运营了32年滴老牌姜母鸭店了,一只中型的鸭子需要100元,也不便宜,但是第一次吃,最大的感受是不咸,挺好的;本来还想尝尝其他菜滴,但是一只鸭子,两个人吃还是比较顶滴。

吃完饭,第一次坐上了路边的小白,灌风差点把大熊弄感冒了,但是还是顺利到了泉州酒店,稍事休息以后,我们就从泉酒后门出去,去了花巷天主堂。


第二次参加天主教弥撒,发现经文和颂歌的歌词都差不多,就是言语不太一样。一样的感动,一样的平安,以马内利。后面是弥撒时间,就不写了。
总之是漫长的第一天,得亏及时换了木偶戏得时间,不然看不好博物馆,也赶不上木偶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