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刻剪纸说明
合作方做了复刻在卖,好多人问,这些图到底是什么意思?(我也算是出过摊的人了,哈哈哈~)
为了方便大家,我就写了个说明。(我也不是不能写,有时候就是懒...)
从最开始分享剪纸心得,我的初衷就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要能说的,我知无不言,绝不怕竞争(在这一点上,我还是很有信心的...)
因为是说明,比较简洁,大家凑合着看吧。(但重点我都说了)


1飞天
图像来源是敦煌第397窟(隋)窟顶角落里的飞天,因为铅白颜料的氧化变黑,自然而然就形成了剪影效果。佛说法时,因为佛法美妙,会有天花乱坠、祥云集结、瑞鸟来朝的奇景,所以我让飞天在这种奇景中舞动,表现美好祥瑞之境。


2. 拈花
图源为敦煌第249窟北壁的说法图右下角的胁侍菩萨(西魏)。这是很典型的龟兹风格,而拈花微笑是领悟佛法中一个很经典的场景,而且是一个非常中国化本土化的情境,所以我让这尊胁侍菩萨做了一个拈花微笑的动作,并且给他加上了我很喜欢的璎珞装饰。我认为再精深的智慧也要借由美来化育人心。


3. 思惟
图源是敦煌第257窟中心柱南向面上层龛内半跏菩萨(北魏),这个姿态是佛教造像中的一个典型样式,也叫思惟菩萨,表现的是菩萨在龙华树下悟道。比起高堂危坐,已证正等觉的佛陀,我更喜欢处于闲适状态的思惟像,更有亲和力,也更具人性。



4. 腾龙
这个腾龙的图案,我主要用了两个图源,一个天龙山石窟龙首碑碑首的龙头(隋)。从北朝到隋唐,石碑的碑首出现了龙纹样式,按照品级,有双龙、四龙和六龙,并一直延续下来。
另一个图源是伏羲女娲图。伏羲女娲人首蛇身,是我们神话中的先祖,蛇在神话中是龙的另一种形态,这也是我对我们是龙的传人的一种理解。





5. 瑞光塔
这幅剪纸的整体构图我参照了汉代画像砖中建筑的构图特点,也就是剖面视图,不仅可以看到塔的外形也可以看到塔内部的情形。在细节上也吸收了一些汉代画像砖和汉代舞俑的造型特点,比如上塔顶的凤凰、屋脊上的九尾狐,檐下的羽人以及塔高层的星辰图。舞俑,借用的不是具体的细节,而是整体的律动。整幅剪纸想表达的是时空交叠,古今同乐。



6、7、8 护佑,涅槃和重生,属于一个系列,它们并没有很明确的图像参考,更多的是我的个人感受。不管是敦煌还是河西走廊沿途的石窟,由于历经千年,很多地方已经风化脱落,有些地方有燕子或其他鸟类筑巢,岩隙中还有植物发芽。或许对于文物保存来说,这不是很好的状态,但是我很喜欢这些时间的痕迹,这些人类文明逐渐融入自然,成为生态一部分的过程。它们为其它生灵提供了新的居所、新的护佑。我常常觉得这或许才是佛的本意,成住坏空,循环往复,生生不息。本来河西走廊因为丝绸之路的衰落而变得荒凉,但是由于文明的奇观,这片荒凉之地,又重新繁华起来,吸引了从世界各地来的无数人,给当地人带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这何尝不是文明对人类的护佑。
购买链接 伊安剪纸复刻
其实还有一点我没有说,那就是我在对比了敦煌和张掖马蹄寺的保存现状之后的感慨:经过了不可言说的十年之后,不要说敦煌,就是和麦积山相比,马蹄寺的留存状况,也是让每个去过的人都心痛。不论是何种原因,造成了这种不同(有兴趣的可以去找史料),我只想说,今天两处的世界知名度,吸引的不同量级的人流和资源,也算是另一种形式的天道好循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