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重新把自己好好养一次
新的一年了,开启了2024年的台历,满心欢喜和期待,奔向更好的日子。

前些天,我女儿突然问我:妈妈,你知道吗?有一种父母是孩子很喜欢的父母,你知道是哪种父母吗?
我说不知道。
她接着说:就是孩子输了比赛,还会为孩子欢呼的父母。
听完之后,我笑了。一方面是觉得她很可爱,一方面是很认同她说的。
不过我也承认,我不是那种无条件欣赏孩子的父母。如果有人评价我女儿这方面不好、那方面不如别的小孩,我是很容易焦虑的,也会第一时间想让孩子改变。
在我写下2024年主题是爱自己的过程中,我回想了自己成长的这一路,人生的底色就是各种委屈,随之带来了自卑、敏感、脆弱、缺乏安全感,内心住着一个弱小、被忽视的小孩。
也看到了自己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孩子成长为另一个我,尽力给她足够的安全感、尽量看见她的各种需求、尽可能尊重她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于是她成为了一个活泼开朗、自信大方,始终坚信自己就是个天才的孩子。因此,我也会时常羡慕她,欣赏她的真诚、勇敢、充满力量。
在这一刻,我顿悟了。
比欣赏孩子更重要的,是好好爱自己,好好养育我的内在小孩,让她从一个自卑、敏感、脆弱的样子,成长为一个自信、大方、强大的自己,成为孩子想成为的样子。
2024年,我决定重新把自己好好样一遍。正如罗翔老师所说:“请你务必一而再再而三,三而不竭,千次万次,毫不犹豫拯救自己于这世间水火。”
01 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
过去我总是把孩子和家庭放在自我的前面,不敢说自己是100分的妻子和妈妈,但跟做自己比起来,妻子和妈妈的打分肯定是高于自己的。
前段时间公司安排出去旅游团建,我第一反应是我不去,因为孩子没人管。
后来,我还是去团建了,也是因为那段时间在家庭分工方面,我多次情绪爆发。
家属也觉得我确实在家庭和孩子身上付出了过多的精力,他让我放心去玩,家里有他,孩子他也会自己带,主要希望我能出去散散心,让我放下妻子和妈妈的身份,自己去玩,这种机会很难得。
也是那一次的放下,我才感受到彻底做自己的快乐。
在那个没有孩子和家庭束缚的环境下,我也得到了一些空间来思考自己在这几个身份之间的平衡点。回来之后,亲子关系也比之前缓和了许多,之前那段时间,我几乎崩溃到每天对孩子暴怒。
一直委屈自我,只做妈妈和妻子,是一种完全失衡的状态,更是让家庭失控的罪魁祸首。
以后要学着把自己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不想做饭了就点个外卖,不想做家务了就乱着,生活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怎么过都没错,让自己顺心了,状态好了,人生才能顺起来,家庭才能和睦。
02 从内心放下比较,对外界的评价置之不理
不知道你们会不会不自觉地有一些比较或攀比,比如孩子有没有比别人家的孩子优秀,自己是不是不如别人家的妈妈等等之类的暗自较量。
我时常会有,然后会让自己自卑,或者情绪低落,或者焦虑内耗。
对外界的评价不能接受时,我也会陷入这样的内耗状态。
清华大学社科院院长彭凯平说过:我们不妨多一些对自己拥有的生活的感激,少一些比别人缺失的焦虑,这样才能够真正地获得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我最近在面对这种情况时,开始有所转变。我接纳自己不如别人,也欣赏他人的优秀。
这一刻,我又开始欣赏自己的坦诚,感觉自己很棒。当下的感受是愉悦的,也是这一刻,或许我的内在小孩正在慢慢被疗愈。
03 远离一些让你不舒服的人事物
我一直说自己很社恐,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不懂得如何与人际关系中的不舒服感相处。一般我都是采用“隐忍”的方式来解决关系中的不舒服。
在人际关系中,经常会出现的不舒服感有:缺乏边界感、失去分寸、过分热情、过于冷漠、期待过高、PUA等。
过去两年里,我一直在做功课分离练习,别人的功课交给别人去内耗,我的功课自己来处理。
一旦出现不舒服的感觉,我就会思考:这件事中有哪些是本该我的权利、哪些人说的话是对我的PUA、我说的哪些话会让别人不舒服等等。
本该我的权利的部分,我争取过,但别人指责我,那是别人的问题,跟我无关。
那些用语言PUA我的人,也是他们的问题,跟我无关。
我说的话可能会让别人不舒服,但那只是我自以为是地认为“我很重要,别人都注视我”,并没有,我对于别人来说只是一个无关紧要的人。
经过很长时间的练习,我已经很善于处理这些不舒服感。
如果你不会,可以试着练习,梳理事件中与你有关、与他人有关的事情,与他人有关的事情,都忽视掉。
刚开始可能做不到,觉察力不够,不会梳理,那就远离他们,做好物理隔离。比如,原生家庭让你不舒服,那就不要联系、不要回家;让你不舒服的朋友,也不要联系了;尽量保持距离,让自己过得舒服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