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的最佳推荐图书
#2023我的读书报告
2023年,时光荏苒。
年初指定的读书目标,每周2本书。一年108本,今年读了137本。完成。
其中依然是文学+小说,遥遥领先。然后是社科类、艺术类。
这100多本书里,我把五星的书挑选整理一下PO出来吧。
文学/小说/文学研究类
感觉戛然而止了,没看够,她写她有祖父就够了,甚至写父亲只写了一场,还是和有二爷的戏。说是寂寞的童年,我觉得不是的,萧红是怀念童年的,童年里祖父把她保护的朋友,没让她看到那些背后的故事,她天真的观察是真实的祖父也没有责怪她,只是淡淡的告诉她人情事故。她也似懂非懂,我10岁前也是祖父带的,我挺怕祖父的,但也享受祖父的呵护。有吃的,有零嘴,还有几分钱随便乱买,就是最快乐的童年。外婆也是严厉的,和她的祖母一样,严厉但也没有特别苛责我。这样的孩子长不大吧。她一生都希望回到童年里去。文字带着点小孩子的调皮,是有些孤独的,这孤独可能是成年人回不去那过往忧伤。呼兰河,呼兰河里的自己与家人,呼兰河里的小团圆媳妇
可能很多国内读者,很难接受这种带着现实主义的半自传体小说。又是描述底层人的生活的。安妮的描写很克制,更多的是人物心态。而我经历的年代,曾经的青春,有着共情,也曾荒唐过,也读第二性,不曾写作但大批量的阅读。未能定位到一个优越的生活,但还能找到自己的定位。而对于今天的女性来说,如果可以给自己很多的认同,抛开滤镜走入生活本身,才能看到光。
多年前被朋友安利的小说,拖延了如此久,开始阅读了。最后,他是双胞胎吗?一部野蛮生长的人性,你对我恶我也恶,但我会为了我的目的一直坚持,用一种符合人性的公平方式,不需要道德的批判也不需要善恶的伪装,用心去对待生活。在战后荒凉的世界上开出的一朵花。这是一部自我救赎的故事,当我与世界和解,我也与自己和解了。我遇到的负面的人或事,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关爱自己,做自己的“母亲”,有目标,知道自己要什么。他的成长伴随着读书、写作与坦诚。最后惊叹作者的描述手法,写作的艺术都是天赋使然,即使有人说第三部故事情节平平,但她的写作风格依然抓着了我的内心深处的爱,与卢卡斯共情,能感受到那种倔强的生命力带来的力。
太惊艳了,东方的现代文学的高地。没有任何时间地点的交代。写作的技巧太高级了,略萨也做过这种尝试。用西方的文学技巧,把东方的神秘揉起来。很多试验性的地方,又到处安插着东方传统小说的小心机,不写的奇幻,也不写的实际。语言又带着诗歌的韵味。大爱。
考虑再三还是加上这一本,最近当下讨论的AI将来有没有灵魂,让我们看看莱姆的科幻吧。近些年,莱姆是我喜欢的科幻作家之一。他的作品,都非常经典,涉及面广泛,他自己也是物理学专业。可以当作当代科学尽头的人性化猜想。很多情节预制,以科学的探测为背景。比如这本里面对AI的设定。是符合当下AI技术的。但在社会、人性、哲学层面,又提出了讨论。
值得细品的文学批评的方法论,又有很多文学作品的解构分析。包括很多夸张阅读,有练习方法。对于文学爱好者又是没有理论性基础的读者,是值得阅读的。较其他的阅读性评论来说,作者更有授渔的方法,更可以扩展到更多形式的阅读中去。
哲学与文学的讨论。当下中国,恐怕只有邓晓芒最懂残雪了。残雪能干出来的。残雪真是一个文化宝库,从结构到哲学,哲学又回到原点,在用文学开拓出新的东西,我看了她推的张小波,梁小斌,郭忆沩,是那样但不如她。以前以为残雪是一位被忽略的女作家,一读才知道,简直是一座宝库,再读文学观,感动哭了。回头再看她写的哲学性的文学评论,我直接跪下来了。能在同时代遇到残雪,我何其幸运。在看到评论,我也笑了,是的。如果主流的声音都理解了,那残雪就不是残雪了。读完这篇,先从卡夫卡与神曲的评论入手。这里不得不说,残雪的那种文学自信,让我热血了。
社科类
通过观察女性写作,来分析女权。以及,父权在各个方面对女性的剥夺。包括,科学方面的。即使,今天,可能女性作家可以署名自己的作品,但对作品的评价依然是基于男性视角的。希望通过各种讨论,对女性视角有平等的态度。从而对女性文学,女性视角,女性观点有平等的权重。作者态度中表现出的愤怒,让我感到可爱至极,作为一位觉醒的学者,她越来越为错过那么多的女性作品而愤怒。直到今天也是如此,我们得反思自己,对美的欣赏,回归到本质,去解放我们的天性,避免性别审美压抑
就政治问题的思考,同最初始的人类本质,思考到现在的社会。其具有鲜明的后现代性,对一切都抱有怀疑态度,但又不是否定怀疑,是多维度的思考。在今天的单向度社会来看,是值得阅读的一本书。即使其政治社会观点有待商榷,但这不正是作者的目的吗?我们可以选择任何一种政治观点,只是,这是我们经过自己思考的,而不是被“宣传”引导的。用这本书的引言做推荐,说“没有悖论的思想家就像是一个没有情感的恋人”。
二刷第二性,简直太幸运了,找到邱女士译版的资源。确实翻译顺畅很多,很多逻辑也通顺了。波伏娃在与萨特的一次对话中,感慨的女性存在价值在父权制内,就连萨特如此深刻的哲学思想人,也会因为性别自然的将女性他者化。萌生了写一篇社论的念头,但动笔之后,就洋洋洒洒的写出了第二性。波伏娃,这本书把西方女性从古到今的形态历史,从心理到社会,阐述分析,再加以理论性思考。我记得上学的时候,被老师安利,读了一遍,期间很多思想对我来说是疯狂的颠覆的,但在之后岁月中,让我一次又一次从第二性的角度来思考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时过境迁,再遇邱女士的版本,再读之下,受益良多。
艺术类
晚来的阅读。简直太棒了!好久没有这种纯粹的讨论艺术的感受了。居然感动哭了。就是看到对话中,回到讨论的现场。就是一种强烈的情感流动。强烈推荐!因为王季迁讲解给徐小虎听,所以不得不把玄之又玄的东方理论,展示出来。王季迁是胡湖帆的弟子,也是书画家、鉴赏家,算是承接了传统文化又接受了西放理论的画家。他用当代的语言,就这一幅一幅古代画卷,侃侃而谈。难得的艺术课堂。值得阅读。
-
bridg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1 19:2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