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和行动的社会基础:社会认知论》摘要和笔记(20240102)
五、自我效能机制的通用性
1、围观分析的研究策略
探明自我效能后,能否通过创设公开的承诺和保持一致性的压力来影响行为。为了尽可能减小动机为自我评估的影响,研究者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借助这些防范措施,不管人们是否记录自己的自我效能感,行为和情感反应都是一样的。在减少对社会评价的关注的条件下,得到的自我评价最为真实。当社会评价在人们的效能评判中占据突出地位时,人们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倾向于保守。这减少而不是增加了自我效能判断与行为的一致性程度。
自我效能理论感兴趣的核心问题是,自我参照的思维、行为和情感之间的动态的相互作用。微观分析方法的一种特殊的优点是,采用具体化的自我效能指标为人们的行为和情感反应提供精确的预测。
2、对效能自我知觉的因果分析
心理学理论认为,外部因素是通过一些中介机制来影响行为的。对因果关系的实验验证,可能在它们所验证的事件之间的关系的数量上各不相同。……当研究是基于测得的中介而不是假定的中介时,所得出的结论更具有说服力。假定的中介因素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它具有可以观察的标志指标,这种指标不是假定的由其控制的行为。对一个理论的最严格的检验是为因果过程的双向联系提供证据,也就是说,把相关的外部因素的变化与一种独立测量的内部中介因素的标志联系在一起,然后依次把它们与行为的变化联系在一起。
关于自我效能感与行为的因果关系的研究,对因果过程中所有假定的关系都作了检验。……效能-行动之间的联系,为特定的效能自我知觉和相应的行动之间的微观水平的关系所支持,或者为综合的效能自我知觉和综合的行为之间的微观水平的关系所支持。由于自我效能感是经过系统的变化而不是仅仅相关,因此,研究的结果能够说明它与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
效能-行为之间的关系,复现在不同类型的恐惧症以及不同的组间和被试内的比较中,无论他们的效能自我知觉是为亲历活动还是替代性的影响所提高。效能-行为一致性的微观分析,解释了行为表现与个体任务的效能自我知觉之间的密切关系。
即使微小的、对能力没有影响的信息因素,也能够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这在不同的坚持性上能够反映出来。锚定效应的研究表明,人为设置的引导人们判断的参照点,能够影响效能判断。由于以锚定点为基础来调节行为往往是不充分的,因此相应的判断就会出现偏差。
由注入自我效能信念所引起的机能的变化,如果不是更多的话,可能与习得特定的技能所导致的一样多。如果人们的应对效能的信念得到增强,他们在应对环境的时候更加自信,并且能够更好的利用自己的天赋。
这些在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研究领域中所作的各种效能-行为因果关系的研究,得到的结果集中说明,个人的效能感决定着心理机能的发挥水平。【固然自我效能感可以有这样的作用,但是它根本是从人们的各项行为和活动中形成的,所以如果能够形成这些活动的习惯,对于效能感的形成应该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不同影响方式之间预测的通用性
心理帮助能够给予的最大利益,不在于给出某一特定问题的答案,而是提供有效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借助这些工具,人们可以在将来出现的各种情境中有效的解决问题。在任何活动中,成功的发挥心理机能都需要技能和自我信念得到最佳发挥。如果自我效能感缺乏,即使人们知道如何去做,他们的行为也倾向于徒劳无益。
在社会认知理论中,自我效能被认为是行为改变的普遍机制——不同的影响方式改变应对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创设和增强自我效能感来实现的。这并不是说,其他机制在行为的改变中不起作用。机制的通用性并不排斥机制的独特性。……根据社会认知理论的观点,效能知觉在行为调解中所起的作用与本书中分析的其他机制是一致的。
自我无效感和与应对恐惧的机能失调
因为行为部分的为自我参照性的思维所支配,所以无效感能够引起严重的心理机能失调。
人类的脆弱,与其说是源于对特定应对技能感到不可靠,还不如说是源于自我控制的无能感或者源于短暂的心理机能的错失。
自我效能超越影响方式的解释和预测能力,业已为一系列实验所检验。
不同的影响方式都能够提高和增强效能的自我知觉。不管对自我效能采用何种提高方法,行为都与自我效能的变化水平呈密切的对应关系。自我效能感的水平越高,行为的完成质量就越高。……比较性的研究证实,亲身经历的行为成功在建立自我效能感方面的效果,要超过言语说服、情感以及替代性的影响。
不管效能的形成是通过亲历行为的成功,替代性的经验,认知的应对,还是焦虑唤醒的消除等方法来实现,上述三种方法都揭示了自我效能感与行为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形成固定的行为习惯对于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很重要,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培养良好的习惯上。】
因此,对自己能力的判断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行为的完成水平,行为的成就又以一种相互提高的过程来促进着自我效能感的增强。自我效能感影响未来的行为,并不是说它跟先前的行为没有关系。……当相互作用过程被作为一种线性的有序过程来看待,并且先前的对过去的行为成就起因果作用的自我效能因素没有被测量的时候,关于因素的因果排序的问题就出现了。——“第九章 自我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