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馈赠——学画画的阶段心路历程
送完女儿,在咖啡馆画了1.5小时的静物,当然画得一团糟。这几天掌握的原理我好像没办法灵活运用。对照着书,一步一步地画,还有模有样。可是一旦丢开书,看着实际的建筑、杯子,我却有心无力,这几天的获得感也荡然无存。 收起素描本,脑海浮现出“时间的馈赠”这几个字。是的,任何技能的掌握需要花时间,只有投入了时间才有馈赠的喜悦。昨天一朋友要给我介绍一绘画老师,让我能很快画出一副像样的作品。我想了想,婉拒了。最初想画画的确是想速成,迅速能画像一副画。现在我却习惯这种自学,沉浸式探索的过程。速成能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却没告诉“为什么这么画”。我的时间还比较多,还能慢慢摸索,也只有在摸索的过程中才能感受“时间的馈赠”。 这几天因为画画,手机充电的次数都少了,注意力也更集中了。资讯太多,信息太繁杂,我的注意力很容易被打断,无聊时总是拿着手机不断地刷。画画时,需要专注、需要盯着物体慢慢解构,人反而安静下来了,觉得时间也慢了,思绪也停止肆意蔓延了。米哈里说所谓幸福不过是进入“心流”状态,也就是全神贯注地持续做一件事。学画画是我们觉察到我是幸福的,我不想速成,让我又失去了一种捕捉幸福的方式。 之前,我对“钓胜于鱼”的理解是“过程大于结果”,也就是参与后不要管最后的结果,去享受过程就好了。现在我的理解“享受过程”其实也是在接受“时间的馈赠”,好如坐在高速飞驰的列车上怡然自得的喝一杯咖啡,窗外的暴风雪与我无关。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是需要“用力地投入,尽力地钓”。可是很多人钓鱼,是一手拿手机,一手放鱼竿,这不是“钓胜于鱼”,这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为他们没有专注地投入,没有认真地“浪费时间”去钓鱼,就没办法感受到“时间的馈赠”,没办法领悟“钓胜于鱼”的感觉。 以前,一旦忿忿不平,我总喜欢对自己说“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也常常用“寄情于山水”、“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等聊以自慰。现在我觉得要达到这些语句应该倒过来,是因为我能安静地“看庭前花开花落”,所以我才能“宠辱不惊”;因为我专注于“天上云卷云舒”,所以才“去留无意”。 而看花、观云又是一个技术活,得投入时间去研究。昨天受朋友邀请去看了一个珠宝展,她关注的都是“好看、好贵、好闪亮”,我关注的是“线条、花纹和结构”,本来我想沉浸式好好研究下,无奈她很快逛完了,我也只能很快出来了。看完后,她感叹“钱花的不值”,我也感叹“钱花的不值”。 不过我们的“不值”评价标准不一样,心态也不同。她是浮躁的,来之前心里是有预期的,没有眼睛一亮,就不值。我是安静的,是想深入看看的,却没时间。她的“不值”是展览本身,我的“不值”是因为她的走马观花。 生活在细节,用力感受才能接受到“时间的馈赠”。用力感受又需要我们去“浪费时间投入”,有点像想赚钱先得会花钱,想体会时间的馈赠先得浪费时间。 放慢脚步,才能听到“桂花落”的声音,才能看清翠鸟脚趾都是向前的,才能分清樟树与女贞,才能闻到腊梅香,才能接收到“疏影横斜水清浅”的美…… 学画画,不用急,也不用速成。

逍遥客乐逍遥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教育分歧的背后:我们都在学着成长 (2人喜欢)
- 隐忍的力量 (1人喜欢)
- 方寸之间见天地 (2人喜欢)
- 在城乡奔跑的中年思绪 (1人喜欢)
- 当下的幸福 (1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