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的时候,我在哪里寻求共鸣
在这样的社会规则下,个人自我实现的最主要手段依然是工作。所以我们不仅很重视自己的工作,同时也很关心别人的。工作已经成为一个人最重要的身份标签。
——我在北京送快递
他用平实的语言,洞悉着他生活的真相。
吃过的亏,踩过的坑,这些在生活中的磨砺,像细小的东西砂砾,在一日复一日中,终究会会把你磨得圆滑,或者把你磨的损伤,像用坏的螺丝崩出去。
看到那些熬夜失眠,陷入失眠的焦虑,一直循环。然后又因为熬夜带来一系列反应迟钝,记忆力衰退。瞬间拉回曾经等到天亮鸟叫的日子,那是直到你结束这段生活,身体留下磨损的痕迹依旧会存在,你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才可以修复抹平,直到消失。但心也会损伤,那些由被挤压,不公,精神暴力,所带来的麻木,以及对他人的不信任,悄然产生。即使记忆消失,海马体依旧会在下一次唤醒它,然后让你重蹈覆辙,尽管环境已经变了,记忆也快消失,但是你根本不知道怎么了,身体产生抗拒,精神进入防御状态。
前段时间轻体力劳动兴起,不动脑,追求自由,疗愈身心,成为gap的新选择。作者说自由是人人都应该追求的美好向往。老家务农的人,闲时和朋友喝个小酒,每天回家都能和家人围坐一起热气腾腾的吃饭,幸福满足,但有人选择做候鸟,有人选择让精神囚禁,但选择也是自由。这种精神复杂后的自我实现,让多元化的世界丰富多彩。
在他的世界里,你见到劳动者的残酷,而你不过也是看到“人间惨剧”的旁观者。
精神的丰富并不会让人更幸福,他同样会带来精神的苦难,都需要去挣掉枷锁,收获落日后平静的坐下来享受爱与温暖。
他已经到办公室了。他在一个大房间里工作,房间四面墙上有四百一十四个格子,里面堆满了文件。房间既不脏,也不阴暗,但终日让人感觉是个骨灰存放处,死去的时光在里面腐烂。
——快乐的死
文章结尾,他望着女人的脸,和身后的落日晚霞笼罩的大地,以相同的欲望。
从打工一天有十几个瞬间厌倦的想死,到快乐的死。主人公结束了一个在生活中艰难保持积极快乐的残疾人生命,然后踏上了火车。在陌生的城市,但是孤独和无聊让他陷入生活的无序,可能就像gap后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在下午四点醒来,屋子里很黑,感觉自己被世界遗忘的孤独。他无数次追问自己快乐吗,在日升日落跟随自然的节奏中,他坦然接受世间发生的一切,察觉到快乐如此简单。尽管最后无法预知和避免死亡的到来,但依旧清醒的看着它,回归内心的喜悦。
振作起来,别放弃,一切都会好的。最后记得要微笑
——摩登时代
他的喜剧总是不停倒霉,一败涂地,但那股乐观的劲头,可以让人毫不顾忌的大笑,摔倒了立刻起来,毫不顾忌,从不会迷茫,混乱,颓废。活着,跟随自然的节奏,以纯真的心接受世界上的一切。快乐是如此简单的事。但当一切落幕,他又会重回一个人,像马戏团,马戏团离开了,快乐的日子不在了,大画幅的荧幕只留一个孤单的身影。
快一百年的工作困境映照着今天每一位工作者,像小鞋子,偷自行车的人,他们的微小的起伏就能改变一家人的命运,失去一个工作机会,就会让温暖的家庭支离破碎,看似坚定的爱却抵挡不了风雨。
你是一颗螺丝钉,而螺丝钉的命运是不断被掌控驱使压榨,最终受不了压力或磨损而蹦出去。但打螺丝钉的它是个小小的个体,追求幸福生活与美好爱情,就像电影结尾一样,只要和爱在一起,就能快乐的继续走下去。
加缪说:
没有对生活绝望,就不会热爱生活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
或许我们在追寻自由,实现自我时,失去了简单的东西,变得复杂,让精神受困。但也许我们也会超脱出去,重新回归简单。但它一定不是你曾经混沌的,停顿某一处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