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义访延福寺小记
在福建的福善堂被断代之前,武义延福寺一直被认为是江南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元代木构。并且,由于它同时也是江南为数极少梁林两位先生亲自测绘甚至留影过的古建筑,延福寺在古建筑爱好者心目中自然有着非同一般的地位。
按理说,武义离上海也就两个多小时的高铁,延福寺这样重要的古建筑我早就该来参访,但过去几年中因为疫情原因我居然三次欲往都未能最终成行。直到去年年底,眼看没有几天就会再是一年,我才临时起意再次计划前往武义,而这一次我终于能够一了夙愿。
以延福寺佛殿的厅堂(整座建筑为厅堂造而非殿堂造,浙江三座元宋古建筑皆是如此)规模来看,当年的寺院应该不算是大寺。如今人们却在古寺之下(亦在之南)沿中轴线修了新寺,亦名延福。其建筑虽新,但一律古风,山门斗栱精巧,大殿两翼廊庑相连。更在新旧寺院之东南有新塔,再之南有溪,溪上有拱桥,溪边有亭有灯塔。今日所见延福之宏阔,绝不可以乡村小寺而目之。
新旧延福寺以南北和高下二分,结构与布局相承,当时在现场看来并无太多违和之感,只有东边平地而起尚未完工的一座高楼,颇显突兀。然而回来后翻阅历史图片,才发现从原来老延福寺山门望去,远有碧山相连,近则平畴铺于下。以这张照片对比,那么似乎今日的新寺也显得突兀了。
以延福寺之在江南古建筑中的重要地位,研究和描述它的著作自然极多。对于初访者而言,即使没有事先读过这些文献,延福寺佛殿后面东厢房内展示的的模型与文字介绍也足以帮助一个人完整了解延福寺佛殿木构的主要情况,以及江南宋元建筑的特点,甚至是对日本禅宗样建筑的影响。其信息之完备,实在令我不应再多言。
不过亲临现场的参访和书中纸上神游的感受终究不同。所以即使会有重复,我还是想把自己在延福寺内花大半个早晨参观的一些体会与想法写下来,除了自己整理思路,也希望可以对日后其他的参访者提供一些观察的视角。
首先,延福寺内外环境皆极佳。寺外依山带水,高树碧竹亭亭。寺内山门、天王殿、佛殿、观音堂,重重而进,而每进之间也是高树碧竹亭亭。树叶早落,青竹却正幽,守寺人以树下拾得之菩提子做成手串。在天王殿和佛殿之间有放生池,一如保国寺大殿前的净土池,蓝天如洗,池中水恰如镜。



第二,山门后的天王殿内虽不见天王,但其作为清代江南木构遗存,却好看得出乎我的意料。室内厅堂高敞,四面是被时间洗刷的红色,地面也是老地砖,阳光斜铺,便令人暖意洋洋。大梁、山界梁、山雾云、斗栱、素面柱础,线条都很简单,但恰到好处的曲线与适当而为的雕饰都足以令人心生喜爱。












第三,佛殿也是早年初建的单檐歇山与后世重修的重檐歇山。下檐为明代添加,关于此已有多文论述。所特别令我赞叹的是,当年落架大修时,即使发现上檐下昂与下檐屋椽冲突,但也一并保留,而非刻意恢复到推断出的元代模样。另外又决定不恢复佛殿内佛像。这一留一去之间,不以“先古”薄“后古”的态度在我看来是一个观念的进步。


第四,上下檐斗栱分别为六铺作和五铺作。下檐斗栱明显有仿效上檐之意,然而朴实之气质不逮。所值得注意处是,佛殿无普拍枋、铺作上无耍头,第二跳下昂偷心,这些都是在金华天宁寺大殿同样可以看到的结构。






第五,如果不考虑明代后建下檐带来的改变,则佛殿最初三开间近乎为正方形,八架进深,结构为3-3-2。目前我参访过的南方宋元古建筑皆为此近似方形的八架进深结构,宁波保国寺、金华天宁寺、莆田元妙观分别为2-3-3、3-3-2和2-4-2。于此八架进深中,在中心部分都以内四柱为基础构成井字形框架,而四面以丁栿或者内额连接扩展,稳固兼有可拉伸弹性。最近读《中国建筑论》一书,张家骥在谈及北方移柱减柱之法时认为此法固然创造出了空间,但有时却因为违背结构力学的规律而对建筑本身造成巨大伤害。与之对比,南方的井字形结构,以及其后发展成定式的内四界结构,则在稳定性上更为科学。以佛光寺文殊殿今日之状况来看,此种观点或可备一说。






第六,佛殿内倒凹字形佛坛占去佛殿内大部分地面面积。根据林徽音先生留下的照片,当年所存佛像应该型体不算小。所以从作用上说,这个前面凹入的佛坛形状配合3-3-2的布局是当年的工匠为佛教信众创造尽可能多参拜空间的有心之举。从形式上说,立于佛殿中央可以被绕行参拜的倒凹字形佛坛,和五台山南禅寺大殿以及长子法兴寺圆觉殿内的佛坛类似。在此见到比较古早的形式是令人欣喜的,更不用说它的须弥座上还有那么精美的雕刻。

第七,平梁两侧,都有连续两个弓形劄牵的使用,殊为罕见。以前所见之劄牵最常见例子往往在副阶的乳栿之上,连接檐柱和承托牛脊槫之斗栱,晋祠圣母殿和松江方塔皆是如此。但延福寺之劄牵,在前槽的三椽栿之上,以蜀柱形成前后相接的两个劄牵的高低之差,由下至上承托起下平槫和中平槫。而在大殿后部,因为3-3-2布局,后槽的乳栿以丁头栿形式插入后内柱,本身就已经和中间的三椽栿形成高差,所以此处两个连续使用的劄牵就不再需要蜀柱,却依然可以由上至下由高到低承托起中平槫和下平槫。其结构之流畅简洁,令人印象极为深刻。


第八,延福寺弓形劄牵的弓形部位高高拱起,但是其他梁栿主要为月梁结构,造型非常舒缓。另外佛殿内柱为典型梭柱,卷杀柔和。此二者为殿内最优美之物。目光所到,于观感分外享受。


第九,上檐部分用圆形椽子但没有飞子。再其上布瓦用仰合瓦形式。至于转角部分,根据现场、模型和图片仔细观察其结构,应该是山面铺作、转角铺作和正面的补间铺作昂尾共同交于下平槫之下,大角梁则对内转过两架(或一厦?)并且搭在中平槫之上(不确定)。另外,上檐的子角梁是紧贴大角梁的,但另一方面,延福寺上檐的起翘却非常显著,所以我不得不猜测这个效果是主要依靠生头木而实现的。最近正好读到萧默的文章《屋角起翘缘起及其流布》,里面提到的一些早期转角结构的特征和延福寺有相合之处,例如不用飞子,子角梁紧贴大角梁不起翘等。并且如果大角梁确实是转过两架并且搭在中平槫之上,那么这个上檐结构就不仅更具有早期古建筑角梁特点,而且也符合南方古建筑的特征。





第十,佛殿外檐下有石兽,不知是风雨冲刷还是人们摩挲的原因,其外形混沌,但细看则脸上凹处似有双眼,口张中仿佛吐舌,兽首微昂,伏爪前伸,隐然将起。守寺人和我说这个石兽是唐物,寺里的介绍却说它是元代遗物,回来翻书则又见推测其应该早于元代。冬日阳光之下,它如邻家的小狗一样安安静静趴在屋外。

佛殿和它这样相伴几百年,大概聊可解几分孤独吧。我又想,前者建了修,修了改,改了没落,没落了再修,弄到今天人们只能猜测它当年最初的细节和样子。而后者则从来都在一天天模糊下去,每一天都在丢失它的原貌,无法还原。从这个角度继续想下去,我大概可以参出几分佛家意了。
最后转回来继续讲几句古建筑。去年年底的晋南之旅我也看了一些元代的古建筑。和北方的元代木构做对比,武义延福寺和金华天宁寺于法式都是如此的精致而精确,工工整整,一丝不苟。我们不对两种风格进行价值性的判断,但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里,人们对不同文化差异的坚持和传承却是显而易见的。而如果以金华为起点,一路继续向南,从江南到闽北,再到闽南和更华南,我想我们也一定可以看到更多“南北”风格之差异与传承,以及它们背后的文化。要理解这一些,很多时候必须要亲历亲见方可明白。
在我看来,这是一件考察古建筑过程中最有趣的事情,去见识同与不同,更去找寻何以如此。
延福寺正让我感受到了这一切。
是以为记
-
阳光微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01 20:28:21
-
薄荷鱼冻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7 15:00:13
-
闲望云卷云舒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7 21:05:11
-
aga好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8 22:25:19
-
舒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7 10:34:19
-
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2 11:41:46
-
伤心凉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12 00:12:24
-
吴谨言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9 21:48:11
-
胶布糊的银河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9 12:08:43
-
芭蕉洞牛肉拉面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9 08:01:55
-
西湖醋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1 17:18:24
-
LM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7 12:22:2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2 17:22:54
-
Kla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2 00:05:57
-
豆友186529295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1 10:15:56
-
momo看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20 15:28:30
-
Stefa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8 16:30:47
-
崖逅咖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7 12:53:03
-
新丰美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22:31:54
-
牧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20:26:41
-
在路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20:06:17
-
食米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9:44:02
-
韵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9:25:19
-
王敬轩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8:51:19
-
胡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8:50:53
-
旧时代抄碑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8:48:55
-
苏台栖乌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6 18:45:44
-
Latif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17:55:29
-
nokia2100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16:27:26
-
Alysh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12:35:25
-
寂楽寺惟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09:16:57
-
霜腴沐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06:59:49
-
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01:09:35
-
花七小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5 01:08:34
-
濁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3:07:01
-
redhousepain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2:57:54
-
故事定型胶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2:57:46
-
蚋*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2:44:10
-
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2:18:28
-
摩艾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48:05
-
矢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45:47
-
安妮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40:54
-
Basati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37:53
-
傻冒叔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20:41
-
青山满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11:29
-
whyseeimag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08:03
-
🍒小丸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1:07:08
-
蓝翼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0:59:42
-
蛋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0:56:24
-
暂不留名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0:51:13
-
黑陶鬶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20:11:36
-
喵咕姑山之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9:26:08
-
Airy❤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9:08:44
-
猫爱吃冻鳗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8:44:15
-
tint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8:38:00
-
黄泉青蛙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8:05:36
-
pluml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7:43:01
-
路边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7:32:20
-
M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49:32
-
三三胖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43:49
-
简章 纸短情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38:56
-
紧张的圣马丁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29:46
-
罗德西亚领航员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29:09
-
年糕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6:20:06
-
huse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5:50:10
-
雨来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5:33:21
-
乌冬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4:47:23
-
郑核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3:55:31
-
歸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3:49:46
-
Rubic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3:40:34
-
janelu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3:35:41
-
咖啡因戰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3:15:4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2:17:51
-
筛瑞噗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2:03:39
-
JustAgain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40:33
-
F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40:08
-
便士巷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32:32
-
桃桃鹿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28:17
-
空空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19:56
-
Billy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09:37
-
齐东野老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1-14 11:08:17
空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佛光寺与莫高窟61窟 (24人喜欢)
- 访初祖庵遇风雪小记 (16人喜欢)
- 法王寺与嵩岳寺塔 (12人喜欢)
- 春日谒北宋昭泰裕昌四陵小记 (14人喜欢)
- 访温县慈胜寺小记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