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繁花》,品品人生
王家卫的电影,早已是让人流连忘返。仅一部《花样年华》就可以将中国人欲说还休的情感美描绘得如痴如醉。
这部电视剧《繁花》一开场的光影,就能让人感受到独特王氏细腻美学。随着剧情展开,那种王氏蹦嚓嚓式讲述,让你在时光里穿梭。剧情设定,人物塑造等,相对于原著几乎是重装式翻修。如果硬是要挑些骨头的话,就是王家卫的这部上海电视剧还是带了些浓重的香港味道,和上海的本帮菜味道本质还是有些不一样的。但到目前为止,综合而论,还没有能超越王家卫讲述上海的电视剧美学。希望以后能有吧。
重塑后的剧本带来不一样的故事和不一样的意味,再加上导演的实力体现和演员的精彩演绎,可以让我们好好品味一下这独特的上海味道。
(有人觉得沪语版太吵。建议看过普通话版了解剧情和任务后,请个江浙沪的人陪着看看沪语版,再仔细品味一下江浙沪的风土人情,就好理解了。)

首先是游本昌老爷子演的爷叔和吴越演的金花。这是上海的过去和上海的根。
上海真正起来是通商口岸建立。在此之前,上海和开发前的深圳也不会相差太多。十里洋场和遍地租界虽然有着一些屈辱的历史在里面,但不可否认的是,上海也进入到现代化都市行列,引领中国商业潮流。即使步入到解放后,在改革开放前,商业和金融仍然是上海在中国立的一块金字招牌。
爷叔代表的是上海人的精明能干(股票、期货、外贸样样行),金花代表的是上海的严谨、正气。

很庆幸高龄的游老爷子能在慢工出细活、要求苛刻、不断重拍的王导下保持健康完成杀青。如果没有游老爷子,这部戏会少很多味道。
老爷子当年不仅能干,头脑灵活,也是敢爱敢恨的人。只是因为踩了一下灰色地带,挨了一下红线(其实也不是刻意要去碰红线的),人生便失去了舞台。当老爷子选定阿宝时,眼神里满是关爱,又满是沧桑,就不难理解了。这一眼,何尝不是逝去的青春和消失在风中的过往。
爷叔跑前跑后,拉关系,建立安全通道,不仅是要宝总的成功,更是不希望宝总品尝他这时的无奈。青春不再重来。只有过来人才能品味无奈的妥协。父母对子女的期望不仅仅是荣光,还有安稳:我会全力支持你,但我也希望我能在你失败的时候托得住你,不至于让你遍体鳞伤,无法东山再起。
爷叔是欣赏和喜欢汪小姐的。但爷叔更不希望阿宝也是因为感情而翻车。所以爷叔会对抢单的汪小姐有一点狠,对不听话的宝总有一点恨,对不待见自己的金科有一点怨。但狠归狠,恨归恨,怨归怨,最终还是会回归那最根本的情感,主动放下身段和傲气,回头再望一望。
而作为爷叔的部分对立面,金花科长却是一身正气。这里也要表扬一下吴越。演绎得相当稳相当贴切。当初举报爷叔,后来举报徒弟,是金科长对原则的一贯奉行。金科长不苟言笑,不容一粒沙子。是亲戚的爷叔,就算住的不远也不会去看望,因为她觉得爷叔还是没有真正回归原则。但对于徒弟汪小姐,哪怕离开27号,哪怕黄河路上无人捧场,自己也要亲自去帮一下(尽管因为多个原因不方便到会场露面)。因为她知道自己徒弟的正气与热血。而对于梅萍,金科长不屑一顾。这不是金科长贪权,而是金科长不能把这个位置交给一个没有原则和没有正气的人。
对于爷叔和金科长,看到各自的徒弟出人头地,是欣慰的。但徒弟们走的都不是自己希望或铺好的道路,又是遗憾的。人生,从来没有设定和预订,更何况是父母师长的期望呢?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父母给了我们人生的开始,却管不了人生的进程和人生的结果。这便是老天的缺憾美学吧。
其次,是阿宝和阿宝的女人们。《繁花》的主角们。
这部戏的主角是阿宝么?看似是,但又不尽是。
雪芝是阿宝永远看不清的女人,如梦如幻。
卖车票的雪芝是青年阿宝的白月光。文艺、质朴、美丽、温柔。但这朵莲花却化作金鱼,去了香港。
香港回来探亲的雪芝是青涩阿宝无奈的痛。高冷又带有些金钱味的嘲讽和抚慰过往的温存,让阿宝不甘。
香港偶遇的雪芝是成熟阿宝的遗憾。高冷和倔强,就如玫瑰的刺,提醒那距离感和彼此互不相干的期望差距。
直到最后,雪芝和阿宝都是或低或高地互相不匹配。就如永远抓不住的梦,从不曾远去,也似曾相识,但一直没有真正的拥有和相知相伴,更没有一起的未来。
阿宝因为雪芝而踏入变革的浪潮,也因为下海成功而与雪芝永无可能。《飘》是雪芝的旁白和注脚。尽管知道那人是不完美的,阿宝并不在乎这些,阿宝心中的雪芝永远是美好。但一切抵不过老天爷的戏弄:
The furthest distance in the world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
Is not between life and death
不是生与死
But when I stand in front of you
而是 我就站在你面前
Yet you don't know that I love you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 泰戈尔《飞鸟集》
不知道杜鹃演过多少次白月光,但她的确是宝总最美的白月光。爱而不得是痛苦的,看得见却永远是触摸不到也是痛苦的,但那份爱是永远真实地刻在心上。
马伊琍的玲子,唐嫣的汪明珠,辛芷蕾的李李,是照进宝总现实的光。
不懂沪语的人会说,玲子和汪小姐说话吵吵嚷嚷的。实际上算是沪语的正常语速。江浙沪小姑娘说话快、脑子灵、手脚麻利是普遍的。所以不要和女孩子吵架,更不要和江浙沪的女孩子吵架。吵不赢的。你赢了,那也只是她不想理你罢了。
江浙沪女孩子除了语速快脑子灵外,就“嗲”和“作”。电视剧里发嗲的镜头好像没有,要看只能嗑一嗑片场花絮里唐嫣对胡歌的嗲和甜了。但电视剧里,“作”是很多的,而且“作”的方式还不一样。
玲子问宝总要装修费是一种“作”,要宝总跑到朱家角开股东大会是一种“作”;汪小姐要宝总专心搞事业是一种“作”,说耳环太老气是一种“作”,要修旧车子是一种“作”......
“作”是提要求,但也是一种爱,因为对于不爱的人直接忽视就好了。
另外,江南女子还有“辣”“精”“能”和“坚韧”。
江南女子的辣和川渝两湖的辣不一样,是裹着蜜糖的辣。川渝两湖的辣妹子是直来直往,看着辣,闻着辣,吃着辣,想着也是辣。江南女子的辣不会那么直面,也不会那么持续,更不会让你回味起也是辣的(反而让你觉得是甜的)。
这就同嗲一样。江南女子的嗲不是台湾女孩子的嗲。台湾女孩说话嗲,性子嗲。但江南女子是说话嗲,性子却辣。生气和不生气简直就是冰火两重天。看看汪小姐听到宝总和李李绯闻后找宝总理论,和汪小姐被诬陷面对组织部盘问的发怒,你就能看到爆炸的火焰了。
除了“辣”,精打细算,八面能手,在困境下的忍耐和完全不服输也是很突出的。这些可以在电视剧中细细品味,不做细解了。
回到人物上来,这部剧不仅仅是宝总的成功史,更是女孩子们的蜕变写照。
玲子:从家走向世界
玲子是一种家文化的女人。对父母的包容,对宝总的温情,对朋友的关怀。在没有闹翻之前,玲子的梦想就是守着自己爱的人们,看着他们的幸福就是自己的幸福。虽然玲子向宝总要钱的样子不好看,但总体上是像爷叔一样,是想为这些人留有一个托底的底盘,守护着这么多人的小庆幸。
但这是玲子的爱,不是宝总想要的。宝总享受泡饭带来的轻松,但并不想有束缚和争吵。宝总是不和玲子谈业务的,甚至是夜东京的业务。是一种信任和放手,也是一种解脱和不相干。陶陶为回家交公粮烦恼,宝总为玲子这听唠叨烦恼。陶陶是飞不掉了,但宝总还可以试着飞一飞的。就算玲子要回了好运符,但那份爱意,岂又是说收就能收回的呢?
在被菱红戳破后,玲子只能换种方式爱自己。砸碎旧的夜东京,开家新的夜东京,和宝总无关的夜东京。虽然玲子说自己很适合当老板娘,但如玲子对李李说的,“但凡有可能,没有几个女人愿意当老板娘。”
最美的玲子是东京银座回眸的玲子,是阁楼间余晖下窗台前的玲子,也是重新开店后接受采访的玲子。一个是偶遇的欢喜,一个是深情的凝望,一个是自信的展示。
玲子等不起了,尽管她还爱着宝总,但注定不是每个心动都会有美好的未来。那么就用事业来爱自己吧。玲子是可以扎入泥土撑起枝叶的根,也可以是攀过墙头独自盛放的花。是可以用洗洁精瓶装些洋酒的激励快乐,也可以是重新开始的独立能干。即使面对波折后要离去的菱红,面对卑微开业的汪小姐,面对南国投的强总,玲子都有恰如其分的善良和自信。玲子收回借给宝总的运道符,那是坚强。玲子送给汪小姐招财猫,那是情义。玲子为宝总留守那份好运,那是宠溺。
看看玲子最后和汪小姐解释自己留在宝总身边的原因,是希望带给宝总好运,过往的那些“作”就都不值一提了。玲子并不幸福,但她相信,照顾好真正的朋友家人也是一种快乐。如果没有人需要她,她也可以走向世界去做一个成功的老板娘。
汪小姐:从排骨年糕走向做自己的码头
相对于玲子的卑微和有一点点讨人嫌的人设,唐嫣的汪小姐就幸运多了。
虽然汪小姐人生也是曲折的,但却是幸福很多的。江南女子的特色在汪小姐身上体现的最充分,无论是样貌、打扮、性格、情感还是故事情节。你几乎没有不喜欢汪小姐的理由,也不会与汪小姐有距离感。她是白玉兰,她是浦西明珠,她是时尚的大波浪,码头的小队长,她也是邻座的同事和隔壁的小汪阿姐。
从人设上来说,汪小姐敢爱敢恨,敢说敢做,情绪鲜明活跃,性格丰满洒脱。
人物关系上,在27号的金科长虽然对汪小姐呼来唤去,但也是尽心暗中培养;碰到的阿宝,也是相互成就。就算碰到个显眼包魏总也是一片痴心,碰到个范师傅也是支持信任。这可比玲子和李李幸运多了。所以汪小姐心中有的是人生的争气,而没有生意场的算计。汪小姐有借助师傅判断汇率的小聪明,却从不曾有跨越纪律红线的想法和做法。
汪小姐要的是证明自己,而不是雪芝的压倒别人。汪小姐要的是风雨同舟的革命友情,而不是玲子独守空房的等待。汪小姐要的是清清白白的爱情,不是李李纠缠不清的暧昧。
27号从来都不是汪小姐的码头,尽管她也曾经憧憬着成为象金科那样的人物,但她更希望的是成为自己的码头。魏总从来不是汪小姐的喜爱,尽管师傅劝她珍惜眼前人,但她会避免阿宝式的错误而对魏总直言。她虽然是个不会拐弯,嘴快心直的笨小孩、笨徒弟,但她也是敢于跳出宝总庇护和师傅照顾的闯荡者。(汪小姐成为想撕去富二代标签之魏总的钻石和浦西东方明珠,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她有着魏总一直想做而没有做到的光辉。)
下放学习是汪小姐的一个转折点:风雨终是要来的,没有人能扶持照顾你一辈子。黄河路定位子是王小姐的另一个转折点:你的位子要靠你自己去争取,否则你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但无论是青涩的早期,还是磨练的中期,亦或下海后的全新期,汪小姐始终是那个振臂高呼“小汪加油”的那个汪小姐。
电视剧中汪小姐的镜头大部分是工作中的汪小姐和为爱置气的汪小姐。这时的汪小姐肯定是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直来直去。讲话语速必然是如暴风骤雨。汪小姐的温柔只在电车背景和阳光光晕里那莞尔一笑中。汪小姐是懂“你吃排骨我吃年糕”的独宠的,阿宝也是懂奔赴诸暨的革命友情和一起卖茶叶蛋的赤诚的。这是最纯粹的爱情。
只可惜,王导演是不喜欢太完美的剧情结尾的。所以最后的守岁也要隔个500米黄浦江,人倒是都到了,但都看不到对方。你能得到的永远不是你最爱的或最适合你的。要么是孤独,要么是错付,要么是妥协,要么是头破血流。有翅膀的也飞不走,能心心相印的也总是踏空。这便是人生。(有人说汪小姐的最后一笑里是看到她心心念念的阿宝,不知道对汪小姐偏爱的王导是不是能成全。)
汪小姐是雪芝之外最走近阿宝内心的人。但阿宝当初在雪芝那受的伤影响了阿宝现在对汪小姐的态度。当纯粹的爱情成为电车一样的背景带着光晕划过时,阿宝觉得一份体面的工作和金钱的保驾护航,能为汪小姐撑起一片天,哪怕自己不能成为汪小姐身边的人。看不到阿宝过去伤得多痛,就不会理解现在阿宝对汪小姐保持距离的深情。“不卖茶叶蛋”不是阿宝的自私,而是阿宝想把汪小姐捧在手心的呵护。正如我们不会把结婚钻戒拿来划玻璃,也不会把华为Mate60当锤子用,仅此而已。

这也许并不是最好的唐嫣,但应该会是最好的汪小姐。
演员和角色是相互成就的。一个好的导演,一个好的剧本,一个好的角色,一群好的对手戏演员,都是常常可遇不可求的。《繁花》里汪小姐是幸运的。可爱、美丽、直爽,又不失普通人物的悲欢、血肉和灵魂。电视剧的汪小姐是相对小说里汪小姐的一个升格。不依附宝总的汪小姐,是唐嫣演艺生涯的一次升格。人不是只有一种颜色,人生也不该是只有一种模式。就算黄河路已经不是过去的黄河路,但汪小姐有了新的自我和汪总的位置。相信《繁花》虽然落幕,这样的经历和这样的演绎也让唐嫣在演技派中找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李李:从张扬挣钱到看破红尘
李李(Lily)并不是上海本地人,来上海的目的也不单纯。复仇、逃难、挣钱、搞事、情爱还是了却心愿?一直到最后,都没有一个明确答案。看似和所有人都有交集,又看似和所有人都格格不入。
李李是走上层路线的人,自然不会像小江西那样顺从。李李不喜欢南国投,却没法拒绝和南国投的合作。李李说自己是来挣钱的,却又为了魏总的88桌赊账开了绿灯。李李为了宝总用至真园做了抵押,却又因为强总出价高而收回抵押卖给强总。在人世间的Lily充满波折和矛盾,就连她自己也看不清自己,更不要说外人了。
《庆余年》和《绣春刀》里的辛芷蕾是没有这么复杂、性感、妩媚和危险的。如果玲子代表老餐饮,汪小姐代表外贸的话,Lily代表的则是资本。胡歌笑称,阿宝和Lily是天空和大海。资本这大海可深不可测,诡异多变。没有真正的情感,只有利益和贪婪。
爷叔也是搞过资本的人,还是一直劝阿宝不要进入,最后也是劝宝总后退一步。
资本让人荣耀,也让人疯狂。资本让人站上山巅,一览众山小,也让人跌入谷底,尸骨无存。你永远不知道,是否有一头巨兽在你身后伺机而动。你永远不知道它从什么方向以什么方式扑向你咬死你。你看到的是绚丽交织的光影,但你看不到的是猎杀后的凄凉与悲怆。
宝总看到车内熟睡的迷离妩媚,差点吻到红唇的妖艳炽烈,但最终的离别却连一正式的告别都没有。这是雪芝式留下的一种念想、幻想和欲望,也是Lily留下的圈、局和谜。看似在一起过,但什么也没留下。你只有看向远方时,才能看到天与海合成的那一条虚拟的线。一半火焰一半海水,几分幻想几分泪。
有始便有终,有终方有始。繁花尽头,是佛祖拈花一笑。
小人物的光影
范总
范总是浙商中的一员。找生意时的范总是精明灵活的,帮汪小姐时的范总是重情重义的。面对最后离别时汪小姐的加油打气,范总仍然能微笑回应。虽然不是最有眼界和手段的,但能和朋友一起直面困难,为朋友着想,还是非常值得信赖的。
(老董说,是不是可以让范总“江湖再见”后死去。那是不符合王氏美学的。雪芝可以死,那是唯美。但范总不可以,那是江湖。)
魏总
魏总在剧中是个性格比较单一的角色,但对于调节剧情气氛还是出了很大力气的。魏总是个富二代。海宁皮革城是响当当的来头。但魏总不想继承家业,只想凭自己和一帮小兄弟闯出个新天地。
送块匾参与至真园开业也是魏总商业梦想的第一步。不计较成本抢范总的经销权也是他创名气的一种方式。但一切他都只希望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完成。所以在80万件T恤面前,他并没有回去搬老爸这个救兵,仅仅是发了句牢骚默默地吃宝总的瓜。
碰到汪小姐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他对美好梦想的向往都在汪小姐身上折射出美丽的光环:漂亮、独立、火辣、对宝总一心一意的庇护。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都是完美型。(看看后面魏总妈妈在电话结束还要儿子亲亲,也是好有爱的家庭。)
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汪小姐调离27号,他的黄鱼面吃不香了。码头看到汪小姐,貂兄变雕塑了。雨中汪小姐伸出车窗向下的大拇指也只能歪过脑袋自我安慰是表扬我。好不容易在汪小姐招商会上帮忙站一次台,跑车被老爸开走。合作明珠公司,也只能卖自己的貂皮大衣做贡献。为安排生产线,他找小兄弟帮忙却回绝了老爸要求他回去继承家产的要求。(他不愿意,他知道汪小姐更不会愿意。)抢沃尔玛牛仔单子怕完工不了,咨询律师后准备好为汪小姐生意失败去坐牢的可能。
也许魏总个人能力是不行的,但他是独立的,是呵护汪小姐的。他这也是在呵护他的挚爱,呵护他的梦想。魏总金句叠出,只可惜,他身上没有汪小姐要的闪光。
潘经理、打工三姐妹和梅萍
潘经理是打工界的高阶版,打工三姐妹是打工的初阶入门段,梅萍是打工的中阶版。
潘经理是经过风浪的,所以并不企望当个老板娘。做经理避开风险赚比同行多一点的钱就可以了。潘经理是专业的,也是冷静的,是能干的千手观音,也是安身立命的螺丝钉。
小江西是没有经历风浪的,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们可以我不可以。但老板们都斗得你死我活,不知深浅的小菜鸟只不过是大象打架下的蚂蚁,能安全就已经不错了。人生很少有捷径可走。打工三姐妹也有梦想,只是小小的梦也是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踏实地走。
梅萍是想进一步往上爬的打工人。但没有欣赏自己的老师,没有真心合作的伙伴,也没有靓丽的外表和独家的资源。看着邻桌比自己晚进来的汪小姐年纪轻轻就要坐上自己梦寐以求的那个科长位置时,心中的苦楚又有几个人知道?但金科的原则不会在纪律、诚信、人品与能力上马虎的。在其他人那里也许能过关,但在金科这里没有半分通过可能。梅萍既没有完全看懂爷叔,也没有完全看懂金科,失败是必然。但她也有她的倔强,哪怕是爬楼梯,也会继续拼下去。但若方向不对,越努力越吃苦头。
最后的感慨
北方人是在外面给自己争面子,从而交朋友做生意。南方人是在外面给别人留面子,从而交朋友做生意。
更多的时候,江浙沪的人是不响默默做事,或者是我试试看但我不保证有结果。江南人的留七分,是给自己的,给别人的,也是给未来的。
王家卫就是个不响的人。
王导拍摄是细腻的,不仅是灯光、剧本设定还是拍摄本身。王导找的是灵感,是天时地利人和中闪过的那一道光。王导搭好台子静静观察和等待,在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自己。
心灵相通是困难的。言语并不能表达意象的所有细节。
也许那个期待的场景在王导梦中出现过,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就如没有见过雪芝,没有见证阿宝那段情愁的人,就难以理解后面宝总的情感一样。
也有可能王导在寻找自己梦境之外的可能,那是藏在天机里的机缘,那是看似不可能的可能。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
繁花,是阿宝年年岁岁地开花与进取;繁花,是华丽女子们的风采与转变;繁花,是每个人的梦想与努力;繁花,是时代的变迁与机遇……
花开花落皆有时。花开时你在哪?你看时花在哪?你看花时又是否与花同明?花不在时你又是否与花同戚戚?
美丽的《繁花》结束了,王导还是那个王导,你永远看不到你欢喜的结局。欣赏完王氏美学,也有些小遗憾:
- 港风延续,海派未知
港风和海派虽然没有明显界限,但还是有些许不同的味道和不同的渊源脉络。王导的《繁花》美是美矣,但也有不少港风痕迹。只不过你要说这是像玲子本帮怀石料理一样对海派的改良版,也可以接受。作为结束倒也无妨。但若作为新海派的起点,就需要更多人思考这海派的味道是什么了。
- 妩媚给了Lily,多少让温柔似水,甜如蜜,糯如膏的江南女子们有些意难平
江南女子柔情似水。却藏在朱家角的雨中,和平饭店的天台上,格子间的余晖里,后排座的睡梦间,街头追逐的回眸,腊梅旁的青春,气雾缭绕的喃语……没有一个江南女子独有,没有一个清晰而完整。最幸运的汪小姐也没有机会在阿宝温柔的眼神里发个嗲。也许这也是王氏美学的一部分:最美的都藏在细节之中。只有抠出来的定格,才能看清楚那一闪而过的美和浓浓的情。
- 歌曲好,但没有大陆和上海的歌曲
这个并不能怪王导。香港文化,除了经济商业金融相关的,还有影视和音乐。《繁花》里的BGM让我们的情感伴随着视听而起伏。
看看当下。虽然现在有个科目三火遍全球,但如果再过十年我们回首的时候,我们会说这是我们的文化代表、我们的时代代表和我们的情感代表么?能如《繁花》里的一首首老歌一样融入到故事情节起伏、人物性格或情感爆发中么?能让我们听到的不仅仅是那个时候的歌曲,还有现在与过去在情感、文化和性格上的共鸣么?
试想,如果再过十年二十年回首当下,我们能用什么来拾起现在的文化、情感、记忆和共鸣?

原文链接
看看《繁花》,品品人生-今日头条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321974161381884435/
#人气创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