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八百年后的世界
写这个题目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忽然翻了一点《梁启超新传》后的感想。从梁启超对历史学的看法中,可以看到他对新世界是抱有多么大的热情。可惜当今世界,缺少梁启超一类的人物。这也就是我忽然想作一点弥补的原因。
不论八百年后是什么样的世界,有一点是非常肯定的,就是未来的世界来看现在的我们,肯定是有一些疏离感,这是由于时代变迁造成的,这正如我们现在去看民国,也会发现民国和当今时代很是不同,很有一些疏离感的。
这个疏离感表现在多个方面,但这里先不谈,而要去看看八百年后的世界。八百年后的世界在当今时代都可以找到苗头,但当今时代又都没有。实际上已经有人在设想未来的世界了。比如扮演出租车角色的空中飞行器。可以让人躲避地面上的交通堵塞。这是因为城市地面上五米到百米的空间被大大浪费了,除了部分高楼外,并没有被很好的利用。
八百年后的世界在两个方向上将取得重要的突破。一是控制领域。不需要语音和文字为形式的指令,大脑只需要一想,发射出脑电波,就可以完成控制命令。当今的脑机接口,在八百年后看来,将是这一领域的雏形而已。另一项突破是微制造领域。那时,人类不仅掌握了智能随意制造技术,即生产储存特定知识的智能脑(并非当今的芯片和单片机,而是已储存专家知识的芯片),而且人类能将这种智能大脑缩放入一种极小的空间中去,也就是说,八百年后,人类将生产出智能蚂蚁或智能飞蝇。它们并非生物体,但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这些生物,因为它们是更具有智能的,这全依赖于微制造、自动控制和袖珍机电领域的发展。
在生命健康领域,最了不起的成就是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生命数据的收集。人体有206块骨头,特定装置就能收集206个骨信息,其他还包括各种生物电以及体表冷光的分析,并用算法得出采用各种干预后,在未来不同时间段可能发生的结局,从而提供最佳的健康决策。二是微观细胞数据的收集。分辨率能达到10个细胞以下,能识别器官中不多于10个细胞的当前状态,从而使诊断水平达到细胞层面,实现“细胞诊断”,而非整个人的诊断,那样太粗糙了。第三个成就是生命全息学领域的突破。人体的整个信息都投射倒映在身体的某一部分脏器和组织部分中。我们之前只能模糊的感知,在全息领域的发展将实现精准化,从而达到一粒沙中看到整个世界。
未来八百年后,我们的语言将发生很大的变化,将诞生很多新的语汇,同时社会制度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全民文化水平都达到很高的程度,同时会诞生新的宗教。因为人类的物质生产越发达,对精神的需求就越高。但新宗教肯定不同于历史上的以往宗教,它只是心理学发达的产物。未来八百年,我相信星际旅行完全是可能的,火箭和航天飞机将象今天的公共汽车一样普通和常见。去月球和火星将成为热门的目的地。
未来八百年,人会越来越依赖于人工智能,而自己的大脑却在不断退化,因为人工智能已远远超过地球上99.9%的人类。人一有问题就去找人工智能,而自己却懒得思考。人生产出来的机器,在围棋领域已被证明可以打败人类。而未来八百年,这还将在许多领域实现。
2024年1月14日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