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城际遇
常州,这座高铁一小时内便可抵达的江南小城,是我从未寻访过的城市。周五下班时,看到了张国荣纪念展在常州举办的动态,于是决定借此机缘,用周末的十二小时,开启一场龙城的短途旅行。
周六一早,坐上开往常州的动车,十点左右便抵达了常州火车站。地铁一号线文化宫下车,从一号口出来便到了此行的第一站——A35·红盒子。它由原先的常州图书馆改建而成,如今包含了餐饮、书店、艺术空间等一系列的融合业态。红砖铺陈的外墙上,挂着张国荣纪念展的巨幅海报,与宣传视频中所见别无二致,甚而更多了些震撼之感。
寻找入口的时候,一对母子恰好出现,孩子母亲也在向路人打听展厅的位置。厚着脸皮走上前去,拜托她帮我在海报下拍照留念。出于礼貌,我也帮她拍照打卡。没想到就是这无意间的一来一回,使我这趟单人之行多了两位临时的旅伴。
经过一番攀谈,我得知这位姐姐是来探店的达人,需要拍摄这次纪念展的素材完成活动推广,便配合着她,走入镜头中,也意想不到的留下了观览的影像记录。整个展厅空间很大,从一楼开始,顺着旋转楼梯拾级而上,一幅幅广告海报映入眼帘,那些或淡雅,或炫目的光影记录了张国荣先生年轻时的风采,他的艺术人生也随着这些画面朝我层层叠叠地喷涌而来。我从前曾认为,人生就是为了某个瞬间而活,那些高光的片刻犹如烟火一瞬,落下后便是永恒的黑夜。而他的人生起落,又岂是某个瞬间能够概括的。有一面展墙上,挂满了那些与他生前有过交集的人,为他写下的思念之语。在他逝去的二十年里,风一直吹,人们也依旧为他钟情。那些闪耀过的瞬间已经化作永恒的光点,留在了爱过他的人心中。所以啊,爱是永恒,思念是永恒,而生命也亦成了永恒。
在展厅里兜兜转转了两个小时,肚子也饿了,我们便一同前往附近的银丝面馆吃午饭。据说银丝面是常州的特色美食,当面碗端上桌的时候,碗中纤细的面条确实如它的名称一般,细若银丝,平日里吃的龙须面都要比之胖上一圈。将它搅拌均匀,赤色的酱汁裹满了每一缕面条,看着就很有食欲。配上一口软烂的大排,原本孤独的味蕾瞬间便得到了满足。它不是令人惊艳的好吃,而是那种入口后的安心,就像是周五放学时,奶奶为了犒劳辛苦一周的你,守在炉灶旁烹饪出的家常味道。
打着饱嗝走出面馆后,步行前往不远处的天宁禅寺。它是中国禅宗四大丛林之一,也是全国重点佛教寺院之一。由南门走入寺院时,大量的白鸽翻飞至廊檐庙顶,好生惬意。移步走入院中,依次是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方丈室、三圣殿、药师殿等建筑。心怀敬意,缓缓走过,便来到了天宁宝塔前。塔高153.79 米,为全世界最高的佛塔。宝塔的塔基采用了缩小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佛教建筑形式,是世界四大佛教遗迹之一,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在宝塔塔基的7层围栏上,由1000座汉白玉雕刻的玉塔环绕,蔚为壮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没有登塔远眺,而是选择了从西门离开。我陪着这对母子前往地铁站,在地铁口分别。
人生中有许多一期一会的时刻,可即便是短暂的相逢,也是难得的缘分。
与他们分别后,我继续步行前往下一个目的地:青果巷。
这条常州的古老街巷,始建于明万历年间,有着“江南名士第一巷”的美誉。走在巷中,接受着冬日暖阳的洗礼,看着熙攘的人群,买一份特色的虾饼,不失为一种简单的幸福。在这里,烟火气与商业气息杂糅,新店与旧居融合。而最令我喜爱的,还是位于青果巷133号的周国光故居。周有光先生自出生至十六岁的少年岁月,都是在此处度过的。他曾说:“我们家在运河边上,前门在路上,后门在水边。记得后窗外是运河,可以看到来往的船只,有的船头两边画着眼睛。我大概三岁开始,常常跟祖母在一起。我的祖母住在河边的房子,大玻璃窗,有月亮的时候特别好,在月光下可以看见船上撒网捕鱼的情景。”特别朴实的一段文字,却又显得如此美好。我循着他文字里的描述,走到古运河边,坐下,静静凝望着一池青水。小小的石狮背对着我。此处原本是礼和堂码头,如今也依然有游船来往于此。船上播放着苏式小调,悠悠晃晃,余波荡漾。下午的时光也便在放空的思绪里悄然无声地溜走了。
后来,我又去了半山书店,站在十二米高的书墙之下,难免会为个体的渺小而感到汗颜。复合型的阅读空间将不同年龄层的读者带入了思想的河流,泛舟其上,亦是乐事。天色昏沉,透过片片纸页灯,我意识到此次的龙城之行即将步入尾声,虽然有些计划中的地点未能抵达,但阴差阳错中却多了萍水相逢的奇妙际遇。那点点的遗憾,又何须介怀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