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伯格: 撒马尔罕的天文学家
阅毕。乌鲁伯格,帖木儿帝国的第四位国王,撒尔马罕天文台的拥有者,编订新古拉干历数书的组织人。他本是一个帝国的最高权力,却因对天文学的痴迷热爱,选择远离朝堂而整日埋头于天文台的星相和数字中。可喜的是,他在科学领域获得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成就,可悲的是,他在政治上失去了一切,因为王位被篡,身首异处。
作者用小说的笔法重新摹绘了乌鲁伯格的一生,所以本书的体裁是小说,而非传记。相较于传记还原性质的复建,或是解构性质的剖析,小说的呈现更富戏剧性,跌宕起伏的情节处理有利于某一主题的表达,即传递作者创作之本意。本书的本意,亦是“天空建筑师”系列的本意,亦是乌鲁伯格穷其一生追求的信条,乃是——科学的永恒,又因为乌鲁伯格所处时代、所处地点、所处文化氛围的特殊性,这一主题显得尤为前瞻、尤为壮烈、尤为悲剧。没错,这是一出悲剧,是符合任何文化语境下的个人悲剧。乌鲁伯格超越了所处时代,而且超得太远,这就导致周遭除了同追求的人,无人能应答,没有回应的诉求空留孤独。乌鲁伯格的选择背离了所处地点,那是群狼垂涎的宝地,形而上的诉求肯定不如手中兵刃实用。乌鲁伯格的坚持拒绝了所处文化氛围,宗教的狂热信徒犹如定时炸弹,不说话也许管用,但明确敌视一定会加快计时。最终,美好被摧毁,明日被抹杀。
以后来者的上帝视角俯瞰,以本书的读者身份回顾,乌鲁伯格做错了吗?没有,他用行为捍卫科学,用生命守护真理,将天空之璀璨,宇宙之无穷浓缩为一张星表,开启后世的希望光明。所以,他是伟大的,值得被纳入先贤。
正如刻在天文台门板上的名言:宗教如清晨薄雾般消散,帝国如风中沙丘般毁灭,只有科学将留给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