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3年度观影报告
查看话题 >我的2023年度观影报告
2023年倏地过去了,似乎生活没有留下什么痕迹,偶尔看到一部电影时,往前翻翻观影记录,才诧异地发觉,离上映时第一次看,已经过去了好几年。时间真绝对,一秒就是一秒,一年就是一年,过去就过去,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但人总不能做到那么决绝,一些爱好于我而言,还有一点小意义,姑且把她梳理归拢,聊作生活的痕迹,以防将来追摄过往时,便于在时间的长河里刻舟求剑。
2023年侯孝贤导演因为阿兹海默症,正式息影退休,所以特地找出他的作品,领略一番。这部冬冬的假期,应该是好多人童年回忆的映射,让人油然想起小时候跟玩伴一起下河游泳、看捕鸟人拉大网捉麻雀、围观猎狗捉野兔,在月光明亮的夜晚呼朋引伴穿街走巷等场景。这是一部情节十分简单的电影,纯粹、童真,很容易让人沉浸其中,看完意犹未尽,余味悠长。
这是一部上世纪80年代的电影,带有很强的批判色彩。值得玩味的是,这部40年前的老电影,却在2023年突然打破豆瓣电影排名的“阶层固化”,冲上Top250,所以特地找来看看。没想到这种臆想中主旋律中的主旋律电影,能这么令人耳目一新,感情这么真挚,叙事这么明了,让人动容、更让人反思。看这部电影,会让人怀念1980年代,那是个多么思想解放百花齐鸣的年代……让人反思的是,我们的下一代人,竟然会比我们的上一代人保守。不信你去看看战狼、长津湖、志愿军……
很少有电影能让人有种文学的感觉。《路边野餐》就是一部富有诗意的电影,也有人讲这部电影是散文电影。总之会有点让人感觉读不懂。很多东西也不一定非要弄懂,那种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反而更有体会。这部电影全片演员都是当地群众,方言、气质跟黔东南的大山湿气自然一体,代入感极强。看完真像读了一首诗,虽然不能透彻理解,但能体验到那种电影给你的感觉。有人说毕赣用这部电影创造了电影魔幻现实主义,可惜的是他用他第二部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证明了他和他的故乡贵州凯里,只是中国独立电影的昙花一现。这部就是昙花现时。
这是一部具有深刻意味的人文科幻纪录片。从小说三体成名风靡,到电影流浪地球大卖,中国科幻终有出头天。尽管从电影工业技术的角度看,中国科幻电影跟欧美二十年前的《指环王》《变形金刚》比,五毛特效痕迹稍重,塑料质感依旧打满屏幕。幸亏郭帆用流浪地球赚的钱,投拍了这部人文高度的伪科幻电影,最后片段孙一通驾麻雀西去的特效,让人惊艳到真正顶级的科幻特效。这部伪科幻人文电影的成功,无关技术的成功,是主题的成功,它让我们从现实的压迫中暂时得到解脱,抬头仰望星空,就如凝视心底。刘震云说,《一句顶一万句》在讲什么呢,讲的都是那些被生活忽略的人。诚如这部电影,我们都在别人的宇宙里被忽略,又在自己的宇宙里做了主角。
这是一部重温的电影。近期王家卫的《繁花》大火,因为小说几年前读,可读性实在太差没读完。准备读完再去看电视剧,因为不想先入为主,读到阿宝脑子就弹射胡歌的图像。于是提前找部王家卫预热一下,想象一下墨镜王怎么把小说转换成王氏风格电视剧。电影如文学,都是与年龄适配的,就像王家卫、张爱玲,尽管他们的受众主要是热爱文艺的学生,但学生读不懂所谓白玫瑰红玫瑰,也体会不到为什么2046既是一个房间,又是有去无回的时间。未来与过去交织,痛苦与快乐纠葛,已经不能说清。章子怡那时候真灵,演技又好,跟梁朝伟对戏竟然有点略胜一筹。
典型的欧洲艺术电影,会让看惯动作悬疑科幻爆米花电影的人非常不适,尤其是抽丝剥茧般解剖婚姻里的男女差异、价值分歧,那些对话与辩驳让人看了心惊肉跳,最好别看这部电影,别找堵。
这是一部荒诞的黑色讽刺喜剧,嘲讽那些败絮其中的俊男靓女和中产阶级的虚伪造作早已司空见惯,最荒诞的是下半部,没想到黄渤的《一出好戏》设置的流落荒岛、社会角色重置这样的剧情设定,竟然被欧洲导演抄袭了,更没想到的是还抄出了个戛纳金棕榈奖。也许这才是这部电影最荒诞的地方,不知道黄渤为什么没有提起诉讼,还是因为还没看到这部电影。
说他是电影,不如说他是一部时尚片。戈达尔的另一部电影《精疲力尽》让海魂衫横空出世,这部《狂人皮埃罗》又让白体恤牛仔裤的经典搭配又风靡至今。过去六十年,依然走在潮流之前,依然清爽夺目。看这部电影,能更好明白为什么说法国人是浪漫的民族,为什么巴黎被称为时尚之都。一如他的名字,法兰西。
昆汀塔伦提诺电影的突出风格就是无厘头。不同于周星驰式的喜剧无厘头,昆氏更偏重剧情犯罪:总有一个反派角色喋喋不休、神经质、出手无章,顾左右而言它一堆废话后突然切入正题,就是这么无稽又合理,欢快又紧张。这部跟《落水狗》《低俗小说》更像是三部曲,但是在昆氏的作品中无疑是被低估了。
2004年,在租光盘DVD看电影的年代,跟我的高中同学聊起电影,记忆犹新的是说起《拯救大兵瑞恩》里抢滩诺曼底这场戏,子弹打在钢铁上弹落到水里的声音,piu~pang~pu,左右声道错时入耳,就像王菲《乘客》的前奏,通透。2023年,找到《拯救大兵瑞恩》的4K蓝光盘,在夜深人静时打开投影,100寸的大屏,子弹在耳朵里呼啸而过,脑子里翻滚的是高中时租盘看电影的情景,1块钱1天,周末返校时还盘退押金,有一次同学从平顶山带来借给我看双面刻录的《生死时速》,开心了一个星期。转神间,那颗子弹犹在耳边,可是,那已经是二十年前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