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踏上清晨第一趟早班地铁,还是赶上深夜里最后的晚班车,在9号线,我好像从来没有遇到过整节车厢里只有我一个人的情况。西装革履的打工人,拖着行李的出差族,穿着校服学生党,还有靠在一起睡着了的情侣们......出现在这条淡蓝色地铁线路上的面孔,永远都比我想象的要多得多。在上海打工的2年里,我的生活、工作、社交、娱乐,在机缘巧合下都围绕着这条东北-西南走向,连通着松江、闵行、徐汇、黄浦,浦东5个区的地铁线路展开。在网络上输入「上海地铁9号线」,搜索量最高的是「9号线转租」、「9号线地铁事故」,但抛开这些关键词,我想记录一下,除了「转租」这个关键词以外与我有关的9号线。世纪大道站应该算是一个很大的换乘站,紧邻着好几条线路,站内直达一个很大的商场世纪汇。那是我实习和刚上班时最喜欢和小伙伴约在一起吃饭的商场。那里有一家据说是上海首店的文通冰室,每次来都是大排长龙,通常都要提前很久就在手机上面预约取号。因为很喜欢吃港式茶餐厅,每次来我只想吃这一家店,但是因为人实在是太多了,来三次里总有两次是吃不到的。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经济大环境不好,所以人们消费降级后,享乐消费的预算都留给了吃。陪我在这里吃过饭的小伙伴有两个女生,都是山东人,一个是大学隔壁班的朋友w,另一个是我在上海摆地摊的时候认识的朋友QQ。我和朋友w是大学的隔壁班同学,上学的时候因为有共同好友的关系,早早就认识了但是不算很熟悉。当时我这个愣头青一个人拎着个行李箱就跑到上海了,好像成为了大学同学里面一个很「勇敢」的存在,于是也想来上海看看的w就联系上了我,问了很多关于这边租房、实习的事情。在我来上海以后没多久她就也提着行李箱来了。在22年被封在家里的那几个月,我们每天都通过微信问候着彼此小区的情况,解封之后,她也成为了我搬家后第一个邀请过来玩的对象。我们会分享一些关于初入职场的面试坑、合同坑,她也会等我面试结束之后一起去吃饭。第一次签入职合同的时候,我们也互相参考彼此合同是否有一些隐藏条款是需要避雷的,也会互相讨论到底什么职业是可以长期发展的。在我们都进入职场以后,每个周五的晚上,我们都会约在世纪大道的商场里,一起吃点东西,吐槽一下自己的老板和这个糟糕的经济状况,然后买杯奶茶,安静地在换乘站里看一会工作中的警犬。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或许是她的工作太忙了,或许是我认识的新朋友太多了,我们的联系越来越少,再次在朋友圈刷到她的消息的时候,她已经离开了上海。我记得她曾经和我说过,因为晕车的缘故,她一定要找一个有地铁的城市生活,但当我再打开那个对话框想问问她近况的时候,却被生疏话的隔绝的不知道怎么开口。QQ是我在摆摊的时候认识的朋友,那时候我刚毕业还没工作,就随便进了点货,找了个路口摆摊卖帆布包。她是我第一个客人,因为不熟练有点紧张,我的付款码展示成了好友码,就这样我们加上了好友。但其实那天我只赚到了10几块钱,回家的时候买了杯喝的就花光了。QQ是从英国留学回来的学生,一口流利的英语再加上她古铜色的皮肤和非常欧美风的穿搭,走起路来很拉风。算起来QQ应是我来上海后除了工作关系认识的第一个朋友。虽然我觉得她应该是个小富二代,但是她却很喜欢逛hm,gap这种平价店铺,平时买东西也很节省。我们经常去世纪大道逛街,我陪她去hm,她陪我去优衣库,她会给我讲外企里面的一些有趣的事,也会寻找一些需要说英语的餐厅带我去体验。其实我们是完全相反的爱好,完全相反的阶级,我是个很穷很穷的人,喜欢看书写东西搞点文艺范十足的小资情调,她家境殷实也算得上高薪,喜欢喝酒蹦迪穿很精致的裙子。但是我们的关系一直都很好,会经常一起吃饭看电影。我至今都感叹,幸好那天能去摆地摊了,才能收获这么珍贵的友情!在很多沪漂年轻人的经历里,松江区域应该都是落脚第一站的首选。不到一个小时以内就可以到达市区的便利通勤,低廉的房租,性价比高的物价,都是很吸引年轻人过来居住的点。但也因为住的人实在是太多,所以9号线地铁在高峰期需要排队15分钟才能上的去车,而且我还遇到过地铁堵车的状况!(比如某站不停靠;比如就直接停在地下停了两三分钟再重新启动……)之前刷到过很多日本地铁拥挤的视频,还看到有应运而生帮乘客挤上去的工作职位,曾经觉得很好笑,但是当我真的在挤9号线的时候,每天都在内心大喊:怎么中国没有这样的工作人员帮帮忙啊!在拥挤的地铁里,被挤成肉饼已经是家常便饭,挤到双脚离地也不是夸张而是真实会发生的事情。不过,我最受不了的是因为过于拥挤没有了任何隐私,随便一扫,周围一圈人捧着的手机屏幕内容都会被尽收眼底。在地铁里苹果手机是没有信号的,听歌也会因为网络不通而断断续续,这个时候就只能提前下载好视频来扛过这段无聊的时间。当然,我也看到过很多人在地铁上利用这个时间去听网课,我也尝试过,但是电车摇摇晃晃,我是真的一丢也学不进去。从九亭从泗泾再到佘山的线路是一段地上铁,赶上天气好的时候,风景非常优美。春秋季节天气不热的时候,在佘山脚下的草地上躺一下午晒太阳再去泗泾夜市吃个晚饭真的是太惬意了。有一次傍晚随机坐上了一辆只有几个人的公交车,非常安静只能听到一些风声,好像进入了动漫的异世界。那天我心情非常不好,因为穷,在一个喜欢了很久的耳机面前只能选择把它删除购物车。那种复杂情感,可能也没人会懂,就像我也不懂,明明大学时期一个月两三千的生活费怎么花都花不完,毕业之后赚到更多的钱了反而怎么节约都不够花。(耳机大概1000块钱虽然那个时候我卡上的钱完全能买得起,但是我还是觉得这个钱不该花)窗外的树忽闪而过,我带着个口罩看着窗外的风景掉眼泪,以前用的耳机坏了,那天是没有bgm的。窗外的路灯突然亮了,黄色的光打在树叶上,绿油油的叶子一下子又变成了一片金灿灿的样子。这样的路一下子让我觉得好像不在上海了,我好像回到了18岁在书店看到打烊的那个晚上,慢慢走回宿舍的那条路,树叶也是这样的金灿灿,路灯也是这样散发着温暖的黄色灯光……3、肇嘉浜/马当路/打浦桥
搬到打浦桥附近之后,我的生活变的有意思了很多。
因为通勤时间变短,我的生活质量提升,还在附近找到了在上海如家人一样的小团体拾壹点。但是高昂的房租不得不让我要在其他方面省钱。
从肇嘉浜路下车,步行十多分钟,有一家苹果花园,这是一家只需要三四块钱就可以买到面包的店,很多时候我都会提前在肇嘉浜路下车,然后去这家店里买面包,然后再走个二十分多钟回家。
之前因为沪版《花束般的恋爱》在微博火起来了,里面はやみ写到对应情节蛋糕店倒闭代入了苹果花园倒闭,引起了一众人哀嚎,我才知道原来和我一样喜欢苹果花园的穷人这么多!
当然,只要我们这些穷人还在,苹果花园是不可能倒闭的啦! 它们家的面包也是真的好吃!!
马当路地铁站的奥乐齐超市是我解决日常吃饭的好地方,每天晚上8点,勤劳的小哥就会挨个给临期便当贴打折标签。
奥乐齐的洗漱用品还有卫生巾也超乎想象的便宜,洗发水护发素等洗护用品统统9.9,卫生巾也是只需要3.8一包。
一般在下班之后,我会坐在商场对面的肯德基里学日语,等到8点的时候再去奥乐齐和大妈们抢一些快过期的便宜食物。然后再提着这些吃的慢慢走回家。
自从开始在肯德基学习之后,我发现在肯德基学习的人其实真的很多,每天都能看到写作业的小学生,还有一些看起来和我差不多大的年轻人。
这家肯德基靠窗户的地方可以充电,但是这个位置往往会被一些大叔霸占,想要找一个有插头的地方其实也不太容易。本着中国人的边界感,大家一般都会隔着位置坐,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厚脸皮的去坐两个人之间的座位,一开始我也很不好意思,不过后来我也就习以为常了。
就在我坚持了小半个月这样子的生活之后,我发现了用美团优惠卷点饭更便宜,也就因此告别了吃临期食品的日子,也告别了在肯德基学习的日子。
其实,不论是在上海,还是在其他大城市,对于飘着的人来说,总有一条地铁、一个商场,一些记忆会成为人生中的「特别」。对他们来说,地铁不再是普通的地铁规划线路,而是承载了青春、承载了奋斗记忆。曾经的同学朋友,大多都进入体制内,人生稳定且目标清晰,也有一些已经订婚结婚进入人生下一阶段,而我好像还是很迷茫不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只知道住在小房子里努力攒钱然后去看更大的世界。人生可能也就像地铁线路一样吧,虽然在地图上看起来是一条直线,可是实际上是弯弯绕绕的,一会儿在地下一会儿在地上,然后时不时的会出现很多换乘站。就算再穷,我也会保持乐观!希望我在度过当下的这些迷茫和困难之后,再回看起这些记录下来的东西,能够感受到来自我20代初的那些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