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繁花”爆火看城市文旅烙印
“独上阁楼,最好是夜里。”小说《繁花》的开篇,上海作家金宇澄借王家卫电影《阿飞正传》的结尾展开叙事,以满纸沪语铺陈了一幅横跨近40年的沪上“清明上河图”。小说发表十余年后,导演王家卫借金宇澄小说《繁花》“打开”阿宝的世界,让这个故事在光影中有了新的生命。12月27日晚,王家卫执导的首部电视剧《繁花》以普通话和沪语两个版本同步开播。该剧改编自金宇澄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初,讲述了以阿宝为代表的一群小人物在时代浪潮下抓住机遇、施展才华,凭借迎难而上的勇气、脚踏实地的魄力不断成长的故事。
连日来,根据金宇澄长篇小说《繁花》改编、王家卫执导的同名电视剧热度持续上涨。这部电视剧几乎全上海演员班底用沪语来演绎故事、塑造角色,上海声音“响了”。从镜头语言到台词风格、剧情解析,甚至是美食图鉴、沪系穿搭等一系列“繁花同款”都频频刷屏。黄河路晋升打卡热地,和平饭店推出“繁花”定制套餐,排骨年糕外卖搜索量暴涨……随着电视剧《繁花》的热播,“繁花效应”正在上海持续回响。
繁花也带火了它的拍摄地——上海车墩影视基地。许多观众纷纷慕名而来,亲身体会剧中的环境与氛围。车墩影视基地以五十年代的建筑标准,一比一还原了20世纪90年代的黄河路和进贤路,此外还有南京路等诸多开拍实景。这部拍摄于上海,充斥着满满的老上海时代氛围的电视剧,不仅勾起了上海人对沪语的亲切感,也勾起了人们对于90年代上海风云的回忆。年轻人们为过往的激荡岁月感到震撼,选择来到上海亲身感受那个年代的魅力。
伴随着City walk的兴起,社交媒体也有了许多上海旅游的“繁花”攻略,蔡司令咖啡馆、梅龙镇酒家、锦江饭店、红房子、思南路邮局纷纷成为游客们的打卡地。云南路美食街、进贤路小酒馆也再度被“繁花”所带火,“繁花”电视剧成为了文化引流的新标志,唤醒了人们心中的老上海味道。
值得提醒的是,虽然繁花带火了上海的旅游业,让逐渐冷清的老建筑、老饭馆重新焕发了活力,但地方政府仍要做好文旅服务,把握好机会,让繁花成为城市的烙印之一。哈尔滨在这方面就做的很好,政府与人民积极配合,无论是街边的暖房子,还是司机们免费接送“小土豆”,都体现了哈尔滨政府与人民在努力把握机会,为游客们留下好的城市印象。政府可以从商家规范、游客引导、景点打造开始,形成从服务开始,再造地标性建筑的文旅线路。车墩影视基地也可保留成为上海新的文旅城,以沪语、老上海味道为支点,重建城市文化特色。繁花电视剧可能只是突然爆火,但新“繁花”一定会再次出现,各地政府要积极把握机会,将文化传统与城市结合起来,成为新的时代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