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否能让孩子佩服和骄傲
前两天写了两句努力和成功,有位豆友回复说:“没生娃之前也不追求什么成功,躺着挺好,有娃之后想当一个能让娃佩服或者骄傲的妈妈,能在娃以后的人生使点劲的妈妈。”
我忍不住说:“唉,以切身经历和观察周围而言,我不建议这么想。为别人而活,追求别人的认可是很累的。同时年少和青春期的孩子很难对父母产生佩服和骄傲,想想自己当年就能体会到。”
先说切身经历。女儿六七岁时从书架上拿书看,无意中发现我用来当书签的公司名片,惊呼道:“爸爸,你是副总裁(Vice President)啊?” 我故意逗她:“是啊,你没想到吧?” 这是我难得让她佩服和骄傲的时刻。
她上初中后,有一次我出差加州,她说:“我看你在家工作,不是在做Excel写代码,就是在打电话开会。这些事在家全都能干,感觉你不需要出差呀。”我笑道:“你忘了我是Vice President么?”她答道:“你们公司有上千个Vice President吧。”不出数年,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对父亲的“副总裁”头衔祛魅了。
如果说我只是个普通打工人,艺术家和文学家的孩子呢?
贝聿铭的三个儿子分别叫“定中”、“建中”、“礼中”,小女儿叫“莲”。几个子女小时候,别人都很羡慕他们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父亲,可其中的利弊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贝礼中回忆道:“小时候,我们很少和父亲待在一起,他也很少关心我们的学习,因为他太忙了。”
2016年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贝礼中接受采访时说:“我曾经觉得父亲没什么了不起,但是现在我认为他很了不起。”这时候的贝礼中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建筑设计师干一辈子。
汪曾祺在外有文学家、美食家、画家等等一大串头衔,但是在家里、在几个孩子眼中,他就是个普通父亲,儿子汪朗说:“在我家(他)什么也不是。”
甚至连孙辈都瞧不上他。汪朗说女儿上小学四五年级时,批评爷爷写的东西一点也不好,因为“没词”。那时候的小学作文都要写些华丽辞藻,老师会在这些词上画圈圈以表扬,孙女听说爷爷是大作家,就去翻,结果翻来翻去没找到一个好词,都是大白话。她的表妹听了在旁边拖着长腔帮腔,“就是,而且前面说了这个事,后面就不知道撤哪去了,中心思想一点也不突出,在老师那最多算二类文。”
父母很难让子女觉得父母了不起,大概有几个原因。
首先,在小孩子眼里,成人世界是相当无趣的。即使你贵为总经理,在孩子眼里不过是个每天提包上班的人。
有次女儿学校让家长去讲述自己的工作,我主动请缨,被女儿否决了,说Excel和开会又有什么好讲的。后来我跟老师说起此事,老师说他们每年组织这样的活动,最受欢迎的一位家长是firefighter。我只能暗暗感慨,救火工作确实“有趣”,相比我的电脑工作,实在是太无聊了。
其次,孩子与父母长时间近距离相处,很难产生敬佩的感情。
小学时有一次我下午放学后去点心店买了个萝卜丝饼(上海人叫油墩子),发现我的一位语文老师正坐在里面吃馄饨,大为惊奇。回家和我妈说,我妈笑道:“老师也是人,饿了也要吃饭。”我听了觉得有道理,但几十年后回看这事,在课堂上仰望语文老师、看到人家吃馄饨大为惊奇的我,压根没有去想,我妈也是语文老师。
最后,父母的成功对孩子来说,难有光环可言。
几个月前去一个同学家作客,这位可以说是当年我们系前后五六年学生中做学术最成功的,现在是某名校全系唯一的华人正教授。听我说前阵子带高中生女儿北上访校,他说这一年里波士顿他就去了三次,夫人让他带初中生儿子去见识见识,结果白天他在哈佛开会,儿子在房间里做数学。我说这才是赢在起跑线上,看来是要子承父业。他叹道:他根本不想做研究搞学术,他觉得我一天到晚忙得要死,还没挣几个钱。
不论是公司经理还是大学教授,在孩子眼里就是一份工作。前些时候脸书大老板小扎发了条脸书动态,说女儿不觉得自己是搞VR游戏的,因为她坚信她老爸是在书店上班。("Apparently the reason my daughter thinks Beat Saber isn't part of my job is because she's convinced I work at a bookstore." )结果有人回复:她是把你和贝佐斯(亚马逊老板)搞混了。


以贝聿铭、汪曾祺和扎克伯格的职业成就,都没法让孩子觉得了不起,普通人就更难了。在业余爱好上,想让孩子骄傲一下,也不容易。
前些年我有阵子每天早上五点起来译书,干到七点把女儿叫起来,准备早饭,送她上学。书出版后朋友来访,我送了一本。跟女儿说起此事,她说:如果换了我,我有点不太好意思送人,毕竟这书不是自己写的。
后来写文章拿到一点稿费,给她买了张BTS的招贴画,带她出去吃韩餐。边吃边聊,说起饭钱的由来,她说我现在可以宣称自己是个published author,又问我一篇文章多少稿费。我只好承认,吃这顿韩餐是不够的。
去年我自驾带她北上访校,九天跑了五个城市,开了三四千公里。最后一天回来的路上,吃完午饭后我继续开她打盹,醒来后问是不是快到学校了。我长舒一口气,说这趟长长的旅程总算结束了,出发前我真是有点发怵,怕撑不下来,taylor swift巡演前先要在健身房把身体练到最佳状态,我则是三周前开始每天跑步跳操做俯卧撑举哑铃……
她笑道:Proud of you!
美国崇尚夸赞教育,“I'm so pround of you”这句话,我不知道对她说过多少次,今天难得从她嘴里听到一次,让我暗暗感慨让孩子骄傲可真不容易。
我也没有说,把她送到学校后,我自己还要再开两个半小时才能到家,就像她小时候我陪她读的一首诗里说的那样:miles to go, miles to go。
杜瑟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从女大学生宿舍到吃喝玩乐的家 (110人喜欢)
- 写吃的梁实秋和张爱玲 (113人喜欢)
- 胸无大志的年轻人 (211人喜欢)
- 对一流的渴望 (191人喜欢)
- 吉井忍和上野千鹤子的“对话” (13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