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华戏剧《你好吗》:仅仅是一句问候?可不只是一句问候!
只有1.8公里距离的父女亲情,却被隔绝了整整18年,卡在其间的是一个“闯入者”,女儿的丈夫,父亲的女婿。
由万芳编剧,央华戏剧创始人、艺术总监王可然,联合张瑞执导的话剧《你好吗》,所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让人愁肠百结的人间故事。
我们的生活,哪有歌唱的那般美好?总有眼里揉不掉的沙子,胳膊拧不过的大腿。一时负气也罢,挣脱束缚也好,《你好吗》中的女儿,就这样与自己的亲生父亲彻底决裂。那一刻开始,她是真正的生活在了两个男人的夹缝之中。
《你好吗》开篇便是女儿在知道父亲得了绝症之后,前来探望。即便过去了十八年,父亲依然脾气火爆、性格倔强,只是女儿已经没有了当年的锋芒,努力忍让,但关键时刻还是忍不住争辩。这一场会面,哪里像暌违已久的重逢,分明是一场隔夜架的继续。人啊,真的容易陷在自我的世界不能自拔。但是,如果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又怎会这般在意?
整部《你好吗》如果从剧情看,是比较典型的对话驱动,但身为艺术总监与导演之一的王可然,却很开创性的,用三个可移动的三角形装置,拓宽了戏剧的边界,它们时而是居室内的空间分割,时而是时空间的往复转换,切割出舞台的场景,增强了视听的效果。
但对于战台烽而言,那三个尖锥,又宛若三把横亘于时代的尖刀,直插进每一段我们难以启齿却又久久不忘的过往。而在最后,它们又组成了一艘大船,带来太多的期冀。戏剧的魅力就在于此,有时候我们是旁观者,有时候我们又会成为参与者,甚至是被剧情所照见的,生活中的那个主角。
“你好吗?”不是一句问候,在有一个新春佳节即将到来的时候,“你好吗?”代表的是一次和解,而戏剧《你好吗》则是让我们能够努力摆脱内心的重负,放下曾经的执念而轻松出发。
感谢央华戏剧,感谢王可然、张瑞导演的诚意创作,感谢陶慧、李宗雷、凡银山等优秀演员的表演,让观剧《你好吗》成为了一个念念不忘的夜晚,因为,它如“庖丁解牛”般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真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