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张照片是在广州大学城的一个公交站台拍摄到的,我被“开新的,超开心”这句广告语吸引,因为这短短的六个字,非常生动的展现了消费主义。什么是消费主义?维基百科的解释是:消费主义(Consumerism)指相信持续及增加消费活动有助于经济的意识形态。创造出在生活态度上对商品的可欲及需求(多消费是好事)让资本主义可以提高工资及提高消费。消费主义为发达国家的经济引擎,使现代人有购买与获得商品的社会及经济上的信念及集体情绪。按照这个解释,的确“开新的”,买一个最新的iPhone 15手机,是“超开心”的事情,因为处在消费社会中,个体是被鼓励不断地进行消费的,虽然手里的iPhone14还很新,但买iPhone 15被认为是会让个体更开心。我为什么对消费主义这个话题感兴趣?去年,在岭南大学读文化研究的时候,有关消费主义或者消费的讨论几乎出现在我们所有的课程中。在一门讲文化研究历史的课程上,70岁的老教授跟我们讲了资本主义是怎么一回事。资本家的目的是最大化拥有生产资料,获取剩余价值,积累财富。他们不断通过改进技术等手段来提升生产效率并且压低雇工工资的唯一目的就是获得比上一年更多的剩余价值,然后再将剩余价值投入到生产中,继续赚取比上一年更多的剩余价值。在这样永远要增长的逻辑下,资本主义总会走向一个发展的危机,那就是当本地的市场无限饱和,本地的消费者无法消费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时,这会导致产能过剩。为应对这个危机,资本家们有两条路走:第一条路就是去开拓新的消费市场,全球化运动也因此而起;另外一条路则是去创造细分市场,而要如何创造细分市场,则是利用人性,去创造出新的需求。关于第二条路,老教授举了两个例子。第一个例子是他每次上课都会随身携带的那个蓝色透明水杯。这个水杯是他女儿送给他的礼物,对于他来说,只要这个水杯不坏,他就能一直用下去,一直用到这个水杯坏了之后再买新的。他说,他这样更新水杯的速度和频次,显然不是资本家们想要的。所以,为了让消费者们加快更换水杯的速度,资本家们就在主要功能为储水喝水的水杯上大做文章,比如马卡龙配色、明星代言、联名款、适合摆拍、情侣款等等,总之总有一款能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买。第二个例子,则是香港的汽车车牌。香港的车牌是可以自定义的,车主可以自由选择要哪些数字、哪些字母出现在自己的车牌上。这样的自定义,让一些有特殊意义的车牌,比如I love you、888999等这类车牌成了很多人都想要的车牌,为了解决这个供不应求的问题,政府就使用了竞拍的方式,价高者得,于是车牌也成为了一个生意,给政府创收了。说到水杯,我自己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几年前,有一个朋友过生日,我和当时广州的室友合买了一个无印良品的水杯给他当礼物,拿到杯子的时候,我非常喜欢那个杯子简约的设计和配色。不久,我生日,室友问我想要什么礼物,我点名了这款杯子。现在回想,那不是一个明智的决定。我已经有一个用了挺久也很喜欢的特百惠的水杯,我不会丢掉这个水杯,加之,实际使用无印良品的杯子后,发现喝水很不方便,就更不可能舍弃特百惠的杯子,于是这个仅凭着喜欢来到我这里的水杯成为了闲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