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大法官——卡根
美国本地时间8月5日,参议院以63-37的票数通过了奥巴马总统对艾琳娜·卡根的大法官提名。自此,艾琳娜·卡根,这位前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前政府首席律师,完成了法律人职业生涯中最为华丽的一次转身,成为联邦最高法院的一名看门人。
在几个月的听证过程中,缺少担任法官的资历成为卡根的反对者们手中最为重要的议题。共和党人选择这个议题作为主要攻击武器,多少也显得尴尬和无奈。毕竟,被共和党人奉作几十年来大法官楷模的伦奎斯特首席大法官在进入最高法院之前也没有过担任法官的经验。伦奎斯特刚刚去世没几年,他将最高法院保守化的功绩还在保守派的传颂之中。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和卡根一样,伦奎斯特在进入最高法院前也在司法部任职,担任助理检察官一职,二人职业生涯颇多重合之处。批评卡根没有法官经验,看似有力,却难免自我否定,难以自圆其说。更何况,在历史上,在进入最高法院之前没有法官资历的大法官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大法官在担任大法官前没有法官资历,这个名单中包含了很多著名大法官,如最为著名的马歇尔大法官,布兰代斯大法官等等。
之所以说共和党人有些无奈,是因为卡根缺少法官经验这个短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卡根通过提名听证的一个优势。历来在大法官的提名听证会上,各路人马都掘地三尺,把被提名人所做的每一个判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翻出来逐字逐句地推敲辩诘。曾担任过法官的被提名人,自然有许多判决书可资调查,特别是涉及诸如妇女堕胎权同、性恋、移民等社会敏感问题的案件,反对者可以从相关判决意见中找到质问的弹药。对被提名人而言,这种质问最为麻烦:维护自己以往的观点,可能是和反对者直接对立;推翻自己以往的观点,又显得法律理念前后不一,此乃司法裁判大忌。然而,这个两难对卡根而言却不存在,因为她没有写过判决书,也就没有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意见。这样一来,卡根在听证会上只要守口如瓶,对敏感问题不给出明确立场即可。纵观整个听证会,卡根的反对者虽众,但的确没有出现激烈胶着的质问。
此次提名确认的赞成票和反对票“党派立场”十分鲜明。63张赞成票中,56张来自民主党参议员,5张来自共和党参议员,2张独立参议员。民主党参议员中,有一位加入反对派共和党阵营,投出了一张反对票。相比于去年8月索托马约尔大法官的提名确认投票,此次投票中支持卡根的共和党参议员的票数变少了,投票的分布与参议员内两党议席的分布基本相同,基本上是参议院中党派力量的对比的展现。这不得不使人质疑:被提名者的法律素养对提名的到底有无影响?
政治,还是政治。美国宪法和美国人民希望避免司法卷入政治。对于卡根的提名确认,共和党参议员麦克康奈尔称:美国人民希望,无论是简单的法庭还是最高法院,政治都应止步于法院大门之外。但根据卡根以往的记录,她做不到这一点。
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符合外界对最高法院的期望;这也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符合最高法院的实际。历来大法官提名,都是美国行政、立法两大分支角力的战场。一旦获得提名机会,总统都会选择偏向于自己政治立场的人选。麦克康奈尔参议员可能忘记了,1930年代宪政危机时,当时前美国律师协会(ABA)主席斯特劳恩也曾宣称:“最高法院里里过去绝对没有,将来也绝对不能有任何政治问题存在。”可斯特劳恩心中这个没有政治问题的最高法院,却正是政治问题最多的最高法院,多到了引发一场宪政危机,以至于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填塞计划”,以彻底削弱最高法院作为三权分立中的一极的地位的地步。现在,妇女堕胎权、同性婚姻合法化、医改法案合宪性,以及最近日渐升级的移民法律制度等议题,个个都是棘手的政治问题。在提名听证会上,卡根不止一次被质问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果最高法院没有政治,参议员们就不必去质问候选人在诸多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了。小布什的八年白宫生涯,受益于大法官的政治立场颇多;在任期内,副总统切尼和斯卡利亚大法官情同兄弟,在案件中出现利益冲突也不回避。政治,从来都是最高法院的一部分。
卡根在担任哈佛法学院院长期间,曾反对美国军方在该院招募学生时对同性恋的歧视政策。卡根还长期在民主党政府任职,和奥巴马总统关系紧密。因此,共和党参议员担心她会将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带入最高法院的判决中。其实,卡根个人观点温和,且以擅长调和不同观点和派别闻名。奥巴马之所以从众多优秀的候选者中提名没有法官资历的卡根,正是看中她的这些特长,以期她能改善目前日益意识形态化的最高法院。当然,无论卡根如何温和,如何善于团结不同意见,她的判决意见中不可能不含有自己的价值观,毕竟法官是人非神。平心而论,卡根既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带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坐上最高法院审判席的高背椅固然是一名法律人职业生涯中最耀眼的辉煌,但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庭期中,新晋大法官卡根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成功的喜悦。医改法案通过后,十三个州的检察长立即在联邦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要求判定医改法案违宪;亚利桑那州通过严厉的移民管理法律后,联邦政府起诉亚利桑那州,认为该州有关移民管理的州法律侵犯了联邦的权力,属违宪行为;就在卡根通过提名确认之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联邦法院的沃克法官认为加州禁止同性婚姻的州宪法修正案违宪,支持了同性恋者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请求。这个案子诉讼双方,从开始就皆立志将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希望由最高法院做出一个关于同性恋问题的终局裁决。所以,可以期待,同性恋这个敏感的话题也会在接下来的1-2年中摆到大法官们的案头。
在美国社会逐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大背景中,最高法院也无法独善其身,同样成为意识形态化的灾区。现在,美国又恰逢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种社会问题都在短时间内聚集、爆发。“变与不变”的争论,让这个国家显得风云际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最高法院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美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态势。正如最高人民法院何帆法官所言,随着年富力强的罗伯茨首席大法官对最高法院的掌控力逐渐增强,美国最高法院的实力也在相应增加。这不禁让外界担心,目前保守派占优的最高法院会不会通过司法分支维护保守派的利益和价值观,甚至挑战危机中的民主党人行政分支。
在几个月的听证过程中,缺少担任法官的资历成为卡根的反对者们手中最为重要的议题。共和党人选择这个议题作为主要攻击武器,多少也显得尴尬和无奈。毕竟,被共和党人奉作几十年来大法官楷模的伦奎斯特首席大法官在进入最高法院之前也没有过担任法官的经验。伦奎斯特刚刚去世没几年,他将最高法院保守化的功绩还在保守派的传颂之中。同样不能忘记的是,和卡根一样,伦奎斯特在进入最高法院前也在司法部任职,担任助理检察官一职,二人职业生涯颇多重合之处。批评卡根没有法官经验,看似有力,却难免自我否定,难以自圆其说。更何况,在历史上,在进入最高法院之前没有法官资历的大法官并不在少数。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大法官在担任大法官前没有法官资历,这个名单中包含了很多著名大法官,如最为著名的马歇尔大法官,布兰代斯大法官等等。
之所以说共和党人有些无奈,是因为卡根缺少法官经验这个短板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卡根通过提名听证的一个优势。历来在大法官的提名听证会上,各路人马都掘地三尺,把被提名人所做的每一个判决、所说的每一句话,都翻出来逐字逐句地推敲辩诘。曾担任过法官的被提名人,自然有许多判决书可资调查,特别是涉及诸如妇女堕胎权同、性恋、移民等社会敏感问题的案件,反对者可以从相关判决意见中找到质问的弹药。对被提名人而言,这种质问最为麻烦:维护自己以往的观点,可能是和反对者直接对立;推翻自己以往的观点,又显得法律理念前后不一,此乃司法裁判大忌。然而,这个两难对卡根而言却不存在,因为她没有写过判决书,也就没有白纸黑字记录下来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意见。这样一来,卡根在听证会上只要守口如瓶,对敏感问题不给出明确立场即可。纵观整个听证会,卡根的反对者虽众,但的确没有出现激烈胶着的质问。
此次提名确认的赞成票和反对票“党派立场”十分鲜明。63张赞成票中,56张来自民主党参议员,5张来自共和党参议员,2张独立参议员。民主党参议员中,有一位加入反对派共和党阵营,投出了一张反对票。相比于去年8月索托马约尔大法官的提名确认投票,此次投票中支持卡根的共和党参议员的票数变少了,投票的分布与参议员内两党议席的分布基本相同,基本上是参议院中党派力量的对比的展现。这不得不使人质疑:被提名者的法律素养对提名的到底有无影响?
政治,还是政治。美国宪法和美国人民希望避免司法卷入政治。对于卡根的提名确认,共和党参议员麦克康奈尔称:美国人民希望,无论是简单的法庭还是最高法院,政治都应止步于法院大门之外。但根据卡根以往的记录,她做不到这一点。
这是一句响亮的口号,符合外界对最高法院的期望;这也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不符合最高法院的实际。历来大法官提名,都是美国行政、立法两大分支角力的战场。一旦获得提名机会,总统都会选择偏向于自己政治立场的人选。麦克康奈尔参议员可能忘记了,1930年代宪政危机时,当时前美国律师协会(ABA)主席斯特劳恩也曾宣称:“最高法院里里过去绝对没有,将来也绝对不能有任何政治问题存在。”可斯特劳恩心中这个没有政治问题的最高法院,却正是政治问题最多的最高法院,多到了引发一场宪政危机,以至于罗斯福总统提出了“填塞计划”,以彻底削弱最高法院作为三权分立中的一极的地位的地步。现在,妇女堕胎权、同性婚姻合法化、医改法案合宪性,以及最近日渐升级的移民法律制度等议题,个个都是棘手的政治问题。在提名听证会上,卡根不止一次被质问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如果最高法院没有政治,参议员们就不必去质问候选人在诸多政治问题上的观点了。小布什的八年白宫生涯,受益于大法官的政治立场颇多;在任期内,副总统切尼和斯卡利亚大法官情同兄弟,在案件中出现利益冲突也不回避。政治,从来都是最高法院的一部分。
卡根在担任哈佛法学院院长期间,曾反对美国军方在该院招募学生时对同性恋的歧视政策。卡根还长期在民主党政府任职,和奥巴马总统关系紧密。因此,共和党参议员担心她会将自己的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带入最高法院的判决中。其实,卡根个人观点温和,且以擅长调和不同观点和派别闻名。奥巴马之所以从众多优秀的候选者中提名没有法官资历的卡根,正是看中她的这些特长,以期她能改善目前日益意识形态化的最高法院。当然,无论卡根如何温和,如何善于团结不同意见,她的判决意见中不可能不含有自己的价值观,毕竟法官是人非神。平心而论,卡根既不是第一个、也绝不是最后一个将自己的政治观点带入最高法院的大法官。
坐上最高法院审判席的高背椅固然是一名法律人职业生涯中最耀眼的辉煌,但在即将到来的新的庭期中,新晋大法官卡根所要面对的却不只是成功的喜悦。医改法案通过后,十三个州的检察长立即在联邦法院起诉联邦政府,要求判定医改法案违宪;亚利桑那州通过严厉的移民管理法律后,联邦政府起诉亚利桑那州,认为该州有关移民管理的州法律侵犯了联邦的权力,属违宪行为;就在卡根通过提名确认之后,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地区联邦法院的沃克法官认为加州禁止同性婚姻的州宪法修正案违宪,支持了同性恋者同性婚姻合法化的请求。这个案子诉讼双方,从开始就皆立志将案件上诉到最高法院,希望由最高法院做出一个关于同性恋问题的终局裁决。所以,可以期待,同性恋这个敏感的话题也会在接下来的1-2年中摆到大法官们的案头。
在美国社会逐步意识形态化的政治大背景中,最高法院也无法独善其身,同样成为意识形态化的灾区。现在,美国又恰逢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各种社会问题都在短时间内聚集、爆发。“变与不变”的争论,让这个国家显得风云际会。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最高法院的一举一动,都关乎美国各派政治力量之间的平衡态势。正如最高人民法院何帆法官所言,随着年富力强的罗伯茨首席大法官对最高法院的掌控力逐渐增强,美国最高法院的实力也在相应增加。这不禁让外界担心,目前保守派占优的最高法院会不会通过司法分支维护保守派的利益和价值观,甚至挑战危机中的民主党人行政分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