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说(十八)榕城·福州
榕城
榕城福州,名副其实。 市区有很多榕树,四季常青,树干粗壮,树枝如蘑菇一样膨散,褐色的絮条从树枝上垂下,像柳枝,又像是树的胡须,显示出历史,诉说着沧桑。

两旁种植了榕树的鼓屏路,自北向南,是城市的中轴线。从古城北门华林寺向南,过鼓楼遗迹,从鼓楼再向南到南门兜,中分古城东西。

北边的华林寺大殿,这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在福建省政府旁,门票两块。乍看,从屋檐和斗拱来说,不类《营造法式》,感觉有唐风。据称,在现存中国古建历史年代上排第七,其他都是山西的古建。乾德二年造,赵匡胤的年号,是公元964年。在南方这么潮湿的条件下,宋代木质建筑能保留下来,难得,希望继续能够保持下去。

中间是鼓楼遗迹。楼已不存,空留两个巨大的石础,教人想象曾经这座高楼得多大,可以南京、北京鼓楼为想象参考。作为城市中心,作为古代计时、号令出处,鼓楼布局在城市中心是很经典的。今天福州市主城是原来的古城,这个区叫做“鼓楼区”,最恰当不过。


南边的南门兜,原来古城的南门有翁城,翁城如兜,所以叫南门兜吧。南门内,中轴线之东,有孔庙,泮池上有桥,很特别。三进之后,是文成殿,殿内礼乐祭器俱全,四根石柱,堪称经典。

中轴线之西,有乌石山,登山顶可远眺古城,山上巨石层磊,有文人墨客石刻,甚多,最爱的是西南山腰康熙年间石刻“海阔”“天空”,字体巨大,意味深远。

在乌山以西,有唐贞元石碑,刻文记旁边的坚牢石塔,七级浮屠,八角屋檐。在乌山之北,有林文忠公则徐的祠堂,有光绪敕令圣旨石碑,以及林公事迹展。


三坊七巷
鼓楼在北,乌山在南,其间有三坊七巷。 三坊是光禄坊、文儒坊、衣锦坊,七巷是吉庇巷、宫巷、安民巷、黄巷、塔巷、郎官巷、杨桥巷。

作为一介“文儒”书生,当上“光禄”大夫,最终还能“衣锦”还乡,岂不美哉?既有“吉庇”,方可“安民”,“郎官”护“宫”,“杨桥”绕“塔”,“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许,这就是“三坊七巷”名字的来由。



今日之游览区,是否是昔日原始风貌,难说。南京老门东、成都宽窄巷子、苏州七里山塘…无非都是人类追寻昔日市井生活的一个手段罢了,古代回不去,今天只能臆想。城市差别不大,特色分辨很难。钢筋混凝土拔地而起,野蛮生长,难分好坏。古迹名胜如属雷同,也别奇怪。人们有古风文化的寄托,这点愿望就不要较真、抬杠了,姑且任由之。

鼓山
鸣金收兵,击鼓进军。城市有钟楼、鼓楼…城市还有钟山、鼓山…南京有钟山,福州有鼓山,都是城市象征。钟山常爬,既然来了,鼓山不可不爬,来而不爬非礼也~

鼓山在城东,地铁2号线可达山下。 个人喜欢快爬,CP 2km,30分钟,爬升400m,到涌泉寺门口。寺庙看得太多,略过。CP 8km,1小时40分钟,爬升840m,到了白云顶,最高峰是禁区,这是普通人能到的次高峰,即便如此,可远眺城市、闽江。CP 11km,3小时,用了100分钟,下降800m。

下坡走北线,类似钟山大北坡,更高,更陡,山势险峻,怪石横生,部分路段类似黄山,险。

初来乍到,不敢嚣张,就按照人家轨迹走,不敢走野道shortcut,3小时拉练,还不错。看到有人骑到山顶,佩服腿力。

山上很多石刻,巧拍得宋文信国公(文天祥)所书“忠孝”字,字体刚劲,言简意赅,以为最佳!

博物馆
福建博物院在“西湖”之心,9号厅有镇馆之宝:云雷纹青铜大铙(西周)✓ 闽国铜鎏金王延翰狮子炉(五代)✓ 孔雀蓝釉陶瓶(五代)✓ ④定窑白釉划莲花纹钵(宋)x 未展出 褐色罗印花褶裥裙(南宋)✓(引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有点意味了)德化窑白釉观音立像(明)x 未展出

历史
秦汉之间,闽粤见于历史,汉武帝收闽粤,一统东南。其后四五百年之间,历史记录福建甚少。 无事便是好事,生灵得以休息。 衣冠南渡,南朝的历史传播至此,博物馆的砖画、鸡首壶便是例证。到了五代,这里有闽国,后投降北宋,三百年间无大事。元末明初,则有明太祖平闽陈友定之事。

朱元璋荡平南方的战略:先汉、吴,后八闽、两广。 福建,取名于福州、建州。此建州者,非女真之建州,南建州,今称建瓯。八闽为福州、兴化(莆田)、建宁(四明)、延平(南平)、汀州(龙岩)、邵武、泉州、漳州。 闽中豪杰陈友定,与汉陈友谅名相如,实不相如。陈友定虽起于豪强,却归心蒙元,真心实意的那种,非方国珍、张士诚乃至朱元璋首鼠两端那种。陈友定坐定东南,助蒙元守闽。福建地,处武夷山以南,武夷山脉自东北逶迤至西南,与中原隔绝,陆地入闽须入两关:“杉关”、“仙霞关”。杉关位于赣闽之间,仙霞关位于浙闽之间,与关中之潼关、临晋,蜀中之剑门、瞿塘类似,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365年,陈友定侵扰处州(浙江丽水)。朱元璋既平陈友谅,以朱亮祖守洪都,朱亮祖命胡深深入不毛建宁,为陈友定所俘,胡深被杀,洪武帝震怒。1366年,陈友定被蒙元命为福建行中书省平章事,即福建省长,自此,陈友定笃定为蒙元效力。1367年,朱元璋既平浙地,灭张士诚、方国珍,着手东南,命胡廷美、何文辉自杉关入闽,侵建宁,以汤和、廖永忠自海路攻福州,进延平(南平),水陆并进,克期并闽。没有全部陆路进军,鸡蛋不放一个篮子,避实就虚,战略高明!建宁一战,元兵固守方降;延平一役,元人殉国甚多,陈友定被俘,言辞坚挺,为元殉国。自起义以来,唯入建康之时蒙元殉国多,其余战役未若如此,陈友定忠于蒙元,有其道德可取之处,比起方国珍、张士诚那种讨好处的降元,真诚许多,为史称赞。

汤和攻福州:“(公元1367年)時湯和偕廖永忠、吳稹等自明州乘東北風,不數日,奄至福州五虎門,入城招論,為元平章曲出所殺。大兵登岸,將圍城,曲出領衆出南門拒戰,指揮謝得成等擊敗之,衆潰,入城拒守。是夜,參政袁仁密遣人納款。黎明,大兵蟻附登城,逐開南門。和擁兵入,鄧盆拒戰千水部門,擊殺之。正孫、英輔自西門出走延平。曲出、搭海木兒、抗者不花、左丞鄧住、中丞鐵木烈思等皆懷印緩,挈妻子遁去。參軍尹克仁赴水死。時僉樞相鐵木兒居官,聞大軍攻城急,曰:「戰守非吾得為,無以報國。」乃積薪樓下,殺其妻妾及兩女,縱火焚之,遂自刎。湯和入省署,撫輯軍民,獲馬六百餘匹,海舟一百五艘,糧一十九萬餘石。和遣袁仁暨員外余善招論興化、漳、泉諸路。其福寧等州縣之未附者,分兵徇之。” 福州、延平已下,兴化府(莆田)、泉州、漳州不在话下。
海文化
福州是准海滨城市,海文化是她的重要部分。“看到罗星塔就知道到了中国。” 罗星塔外,闽江港口,船只三四,星罗棋布。


马限山上,英领事馆,昭忠祠内,甲申海战。

想起昔日列强殖民,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百年之后,不见其人。空留一座座领事馆、医院、监狱、教堂、码头、仓库,昔日之人已然不在人时间,今日的我又徜徉若失,最终也将不见,空留孤影…

福州最南,是新并入的长乐区,那里有海滨。十七孔边,王母礁,情人礁,孤落天外。海风急促,冬日,晚来,怎敌他风急,三两人走在岸堤上,遥望船只激荡在阴沉海面,不如早还加家…



地铁1号线转6号线,看海,有641公交往返,城区单向地铁得1小时,好久…

美食
八闽之地,武夷山横亘其北,东海环绕其南,非有倭寇、北人来,可谓“天府”。丘陵遍布,茶场层叠;鱼茶两利,皆入闽中。湿,不及两广;暖,可比云南。饿了,来一碗海鲜面,加一勺炝肉汤,仿苏子瞻唱一句:不妨长做闽南人…

© 本文版权归 allanscyan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