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斯蒂芬·金齐名”的本特利·利特和他的克苏鲁短篇
《洛夫克拉夫特的诸神》是出版于2015年12月的克苏鲁神话小说选集,十二位知名作家以克苏鲁神话中的“神”和外星异种为主题,新创作了十二部克苏鲁短篇小说,每篇小说都有配有插图,后面还附上洛夫克拉夫特研究学者唐纳德·泰森撰写的神明小传。 《普提托拉亚奈/Petohtalrayn》是选集的第四篇,小说名字玩了个简单的文字游戏,将奈亚拉托提普倒着写。作者正是曾在国内享有一定知名度的本特利·利特。 下面重点说说这位“与斯蒂芬·金齐名”的恐怖小说作家,顺便给小说泄个底——

本世纪初,国内出版了一套本特利·利特的作品,当时的宣传语称这位恐怖小说作家在美国与斯蒂芬·金齐名。作为金巨巨的粉丝,我虽然半信半疑,也还是用攒下的零花钱买了全套八本,然而一本还没读完就意识到这钱花的冤——太不合口味了。与金巨巨相比,利特的小说更为简单黄暴,那句宣传语也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近十几年,本特利·利特没有新作引入国内,但他的名字并未在我的记忆中消磨——毕竟每年回老家时目光扫过书架上那一排封面辣眼睛的八本书,脑子里都会自动弹出“与斯蒂芬·金齐名”。 最近读《洛夫克拉夫特的诸神》,发现讲述奈亚拉托提普的短篇正是由他创作,“与斯蒂芬·金齐名”再次弹出,当下兴起搜了搜,发现了很多有趣的信息。

本特利·利特非常有个性,是美国恐怖小说家中的“隐士”。他不喜欢亲身参与作品营销,也不喜欢网上冲浪。专注写作,为保证作品的完整性,能与编辑死磕到底。 在利特写第一本书的时候,因为斯蒂芬·金的《闪灵/The Shining》和《末日逼近/The Stand》异常火爆,当时的恐怖小说都跟风,喜欢用“The something”的方式命名,他也跟风给书起名《蜕变/The Revelation》——这本书拿到了布莱姆·斯托克奖的最佳处女作奖。此后利特的大部分长篇小说都延续了这一命名方式。 他刚出道那几年和Signet出版社签约,因种种原因和当时的编辑撕扯得很是难看,职业生涯因之一度搁浅。时逢恐怖作家协会写了篇吹捧这位编辑的文章,他立刻写文结合自身经历加以驳斥。 这时出版社大老板读了他新作《梦魇/The Summoning》的底稿,觉得不错想给他出书,利特的回应是让Signet去死。几天后这位编辑被解雇了,出版社愿意掏真金白银和利特签约。于是书出了,合作得以继续。 1999年斯蒂芬·金散步时被货车撞倒,差点没命。当时他手里正拿着利特的小说《天堂与地狱之间/The House》,经媒体报道之后,这本书销量猛增,直到2015年仍是利特卖的最好的一本书。 利特认为自己书中露骨的性和暴力让大众读者望而却步,但他并不打算改变,如果读者不喜欢那也没办法。在2007年的访谈中,他说道:“我的工作就是让人们感到不安。事实上,没有什么比性更让人感到不安的了。……在我们的社会中,性比暴力更像是一种禁忌。” 众所周知的说法是,本特利·利特经迪恩·孔茨挖掘,和斯蒂芬·金是彼此的书迷,但利特在2015年的访谈中自陈,他和斯蒂芬·金唯一一次简短碰面是在前一年洛杉矶的线下活动上,利特作为普通读者前来,金来去匆匆,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而我最关心的“与斯蒂芬·金齐名”,也只是国内引进本特利·利特作品时过于夸张的宣传语,但硬要说的话,在那个时期的国内恐怖小说爱好者中,由于引入的外国恐怖小说太少,也由于这句宣传语,本特利·利特确实一度与斯蒂芬·金“齐名”了。 好了,说了这些,下面进入正题,给本特利·利特的克苏鲁短篇《普提托拉亚奈》简单泄个底,再说说感想——

埃里森是密斯卡托尼克大学的研究员,他发现北美洲和南美洲历史中许多文明的解体,都与一个叫做普提托拉亚奈的“黑暗之人”有关,后来埃里森迷恋上一个叫珍妮的姑娘,交往一段时间后,珍妮坦言,梦中出现的“黑暗之人”给她展示了埃里森的相貌,促成了两人的相遇和交往。而直觉告诉她,“黑暗之人”处于被禁锢的状态。 经此事后,埃里森与珍妮的关系更加紧密,对普提托拉亚奈的痴迷也更深,他认为这位“黑暗之人”是“神的收割者,剔除了地表上的无用之物,让新的文明得以成长”。 密斯卡托尼克大学批给埃里森经费让他能够继续这一课题,同样痴迷“黑暗之人”的考古专家豪威尔提供了重要信息—— “黑暗之人”的本名是奈亚拉托提普,人们害怕祂的真名,记载时才倒着写。 豪威尔告诉埃里森,他找到了奈亚拉托提普的埋骨之地,只是挖掘进行过半便被迫叫停。他拿出的挖掘品“黑暗之人”雕像,和珍妮梦中的形象十分相似。 于是,三人私自前往遗迹自行挖掘,经过没日没夜辛苦劳作,他们终于挖到了正确的地下通道,来到地底深处的巨大空间。 奈亚拉托提普和祂的追随者们就这此处,一个仿佛神志不清的笛手吹出的微弱声响在空间中回荡。 原来,在被比祂更强大的力量驱逐时,奈亚拉托提普带走了大批人类追随者,千百年来,这些人在地底繁衍生息,后代都成了没有眼睛的白化病者,或是酷似老鼠、但有人类手脚的怪物。 先行一步的豪威尔已经被这些怪异生物撕扯吞吃,但埃里森和珍妮没有。他俩迅速明白了自己的使命。珍妮上前与奈亚拉托提普交合,并诞生出“神”的后代。埃里森则率领奈亚拉托提普的追随者“军队”来到地面,意图清除地表人类,让“神”摆脱桎梏。 灼人的阳光杀死了前行军,尝试还未开始就被迫终止。 在奈亚拉托提普的蛊惑下,埃里森立刻想通关节:奈亚拉托提普和祂的追随者们被放逐后,遭受诅咒无法来到地面,但他是对太阳免疫的。 埃里森将成为下一支军队之父。他会同珍妮交合,所有在地下生活的“人”都会同珍妮交合,以此产下能够来到地面的军队。这或许要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但目的终将达成,世界会被净化,奈亚拉托提普将重临地表。 ——主角无意中发现谜团,被谜团吸引后愈发接近黑暗,也愈发痴迷,最终谜团彻底解开,主角San值掉尽,彻底陷入癫狂。 这是很多恐怖小说的惯用套路,但能把这套路写得出彩的小说并没有很多。 本特利·利特的这部短篇就很优秀,他的文字很克制,小说大部分篇幅,都是在讲主角溯源索引真相的过程,直到结尾时,往常风格才显露些许,留下“惊鸿一瞥”。这种写法使得主角从理智到外表理智内心疯狂的骇人过程更加凸显。 到目前为止,这是选集中我最喜欢的一篇。

古里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靛蓝房间》:会议室中的无头同事 (4人喜欢)
- 《折刀》:师德失范导师遭遇食人树 (7人喜欢)
- 《哨站331》:科幻恐怖+心理惊悚 (3人喜欢)
- 2024恐怖小说阅读年终总结(个人向) (42人喜欢)
- 《两种音乐》:“阳光杀手”的矛盾两面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