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法利夫人》观后感
昨天在家里看了电影《包法利夫人》,看完给我感触良多。
这个故事应该在中学课本或者课外读本里出现过,作者是法国作家福楼拜。
包法利夫人讲的是一个受过教育的女孩艾玛,偶遇了一个乡村医生查尔斯,两人情投意合,于是结为夫妇。查尔斯勤奋工作,对待艾玛专心一意,但是艾玛在经历过一段时间平淡的婚姻生活后,逐渐感到厌倦,加上她没有很多兴趣爱好或者朋友,和查尔斯之间也几乎没有什么共同语言,这使得她的婚后生活更加无聊和烦闷。这时镇上的一个商人上门推销商品,花言巧语哄得艾玛十分开心,商人甚至告诉艾玛,你丈夫赚钱能力很不错,你可以先从我这里把东西拿去用,日后再付钱。艾玛开心的答应了,她从这里开始,渐渐变得挥霍无度。后来她先后结实了镇上的伯爵和一个律师,和这两个人偷情,但是这两个男人只想和她玩乐,并不是对她真心,此时的艾玛在金钱和经济方面、在感情与道德方面都已经迷失,不仅欠下了她根本就无法还清的外债,也被两个情人分别抛弃。最后她服毒自杀。
十二三岁时读这个故事感觉包法利夫人十分愚蠢。昨日看这个电影,我产生了不一样的感受。
孩子比大多数成年人思维更直接更加理性,但是人从十五六岁,或者自从开始诞生攀比心理和虚荣心,到二十多或者三十岁出头的年龄,容易感到空虚寂寞,这个时候是最容易迷失的。这和荷尔蒙以及人的大脑发育有很大关系。如果一个人的环境不好、状态不好、且他/她没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人很容易堕落。
如果艾玛有一群志同道合的好朋友,如果她没有那么的爱慕虚荣,如果她和查尔斯是灵魂伴侣,如果她有一些比较健康的精神寄托,她的经济情况会不会就不会那么差,她的感情会不会就不会那么稀烂,她会不会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
很多故事当我们年龄很小时读,会把一个事情或者一个人或者一段人生理解得很简单,而当我们经历过青春期和生活的起起伏伏、经历过一些人和人生的一些心理活动,我们可能会有不一样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