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访古总结



2023年首次到访的古迹和博物馆(展馆)一共是99处。有的属于一大类,比如南朝陵墓石刻,列为一处,有的未进入,以后大概率不会再去,单列一处,比如天镇慈云寺,仅作到访记录,有的只是个碑,但它就是独立的,列为一处。今年出门还是比较少,到访的城市有南昌、南阳、大同、涿州、南京、洛阳、郑州、成都、上海、苏州、株洲、长沙、武汉、银川、固原、西安、保定和荆州。
除了公干出门,周末去其他地方就为了追展,几个小假期,也就只能去一个城市,集中在一个地方待几天。




博物馆?还是古迹?
博物馆(包括美术馆等展馆)和古迹景点(以古迹为核心招牌的历史景点),是常见的两种文物的展出方式,前者多是独立展馆,以集中展出可移动文物或者展品为主,后者多在旧址原处,以展示历史现场或者消失的历史现场等不可移动文物为主。当然,也有不少遗址处,同时建有文物陈列馆或者博物馆,打造成了内容丰富的大景区。这个界限也非绝对明确。
博物馆多在人群聚集处,到达较为方便,能够集中展出展品。好的博物馆,资源丰富,信息量很大。古迹现场有时候在人群聚集处,有时候在野外,有的方便到达,有的不便到达。寻访历史现场,会激发人对历史时空纵深的感怀,这是展馆看文物不一定能给到的。
不过访古有很多需要提前把握的因素,尤其是一些野外或者较远的古迹,到达不是很方便,更要提前了解清楚,比如要掌握时间花费、交通方式和行程情况,要了解古迹的开放性,是开放、不开放还是半开放,还有古迹的管理状况,是有人管理且人气旺的景区,还是人气少的景区,还是无人管理的景区,或者就是在纯野外。这些都会影响访古体验,在野外的话,还要综合评估安全问题。
对我这种怕狗的人来说,还要考虑狗的存在,还有一些动物,我上一年在湖南永州,几次就被狗影响到了,比如道县那边,感觉村里狗很多,连给我开车的师傅,道县隔壁县的人,也觉得道县狗多。我有次还被一头情绪不稳定的牛影响到了。

我一般多是一个人出行,一些偏僻的景点,如果掌握情况全面,时间够,行程和寻访都比较可控,就容易成行。如果不可控因素多,就只能根据具体情况定。当然时间有限,去一个地方,也不是哪都能去到。
当地的官方(市县区)博物馆肯定是要去的,我也会留足够的时间,争取尽可能全部拍完。博物馆相对方便,信息量更足,对认识当地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尤其是很小的地方,可能一辈子只会去这一次,就更要珍惜在当地驻足的时间,如果有博物馆,我一般都要全拍完,街道也尽量多走走,多拍点照片,录点视频。
一般当地博物馆和重要景点是要保证的基本盘,是要留足时间的,在此之上,其他的则边看边计划。我游玩经常时间不可控,所以计划赶不上变化,总在调整当中。



历史的?还是艺术的?
一件展品、文物或者遗址的价值,我认为一般可分为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有的历史价值高,有的艺术价值高,也有的两者都高。一个物件,能占其一,就值得追随。
有的物件具有历史价值,它就是历史的见证,曾经出现在重要的历史现场,它自己也成了可移动的历史现场,这种就是历史价值。它的保存时间,给了它价值,证明了时空的延伸性,从它的微观角度,见证了人类和自然发展变迁的历程。
有的物件则具有艺术价值。我认为,能让观者感受到美,基本就是有艺术价值。对美的感受是主观的,但美也有一定的客观评判标准。一般的物件,是可以根据人类的基本审美和普遍价值观,定出参考价值的。
一般事物都侧重于其中一种价值,比如一些墓葬坑,可能就谈不上艺术价值,但它本身是历史的见证,是研究和回望历史的材料,它更具有历史价值。一幅美术作品,它体现了某种审美特征,给大部分观者以足够的视觉和感觉上的愉悦,它可能更具艺术价值。



看文物更侧重于什么,我和朋友也探讨过这个问题。
比起艺术价值,我感觉我可能更侧重历史价值,但这种比重也就是51:49,可能内心稍微偏向一丢丢历史。但见到美好的东西,依然欲罢不能,这可能形成了一种本能。比如我经常纠结于石刻墓志墓碑上的刻划能不能拍清楚,一方面,要拍清楚文字,这是历史信息,另一方面,上面的线图,包括边边角角的图案,都不能错过,这是艺术信息。
比如前几年西安出土的著名的上官婉儿的墓志,历史研究者多分析墓志文本身,作为解读墓主人身世遭遇及所处时代的新材料,但其实墓志盖四周的线图也非常漂亮,上面雕刻的神兽非常生动。刀在石面凹处的雕凿痕迹清晰可见,看到的时候,我们似乎就能感受到当时匠人的用刀力度。一千三百多年了,莫非石头真的可以永恒。PS:这也是我最新微信头像的来源。
这种情况也并非这一件墓志独有,那个时代的墓志都这样,从北朝到辽,很多墓志盖上都布满了图案,只是图案的艺术性和雕凿的精细程度有别。上官婉儿这件墓志盖上的图案,肯定是墓志盖图案中的精品。


这一年开始和一些媒体合作,包括纸媒。正规媒体对行文内容和结构有他们的规矩,而自媒体则往往不受约束,相对随意。
不过我从很多年前开始在网络上写字,就比较注意自我约束,无论行文结构如何,在内容上绝不随意。具体而言,力求做到:文字精炼,少说废话,词要达意,言之有物;三分写,七分改;引用有出处,确定的内容要有准确的出处,不确定的内容一定要用不确定的表达;不误导阅读者,不浪费阅读者的时间;不为了写而写,如果没什么可写的,那就不写,尽量不制造文字垃圾。
所以,基本上,合作倒也顺畅,难度不大,只是需要时常注意收稿时限。这些年勉强有点积累,我想,也许可以做点什么。


我出门也会在社交媒体上分享见闻,记录即时情绪和感受,和各路朋友互动,这种互动的收获,经常胜过发动态本身,我也很享受这种互动和交流。不同的人看同一个事物的想法是不一样,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郭冬临。就跟工作一样,多沟通多交流,知道别人在干什么想什么,要打破思维壁垒。
很多朋友看我的社交平台,以为我天天在外面玩,其实不是,我只是不在社交平台发工作相关,工作只和工作相关的人聊,朋友圈是和朋友交流的地方。这给人造成我老在外面玩的假想。
其实我2023年的十天年假,也只休了六天,另有两天是2024元旦休的,还有两天没休,暂时还没失效。
本质上,我还是个热爱工作的人,工作能换钱,有了钱就可以做些和钱无关的事情。周末或者假期要结束的时候,我有时候甚至会有点期待上班,期待重新投入到劳苦大众搬砖的洪流当中,这是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如果天天玩,我可能都不踏实,会有负罪感,我居然长时间没有为人类社会创造价值了,没有为行业做贡献了,太可耻了。当然,天天玩的快乐我其实也想象不到,这就是劳碌者的命。


这一年在很多地方又结识了很多朋友,我信奉以至诚交友,在不同的地方也受到很多朋友的照顾,无比感激。这一年也多次在不同的展馆偶遇熟人,除了北京的,在西安在南京的展里都遇到过,大家有共同的热爱,即能殊途同归。
很多朋友为了所爱不辞辛劳,奔山赴海,这让我非常感动,也无比钦佩,有些人真是让人高山仰止。很多时候,别人根本不能理解你们这类人,能理解你们的,只有你们自己,你们互相。
感谢支持我的朋友,大家一起学习,共同成长。希望自己能一直做些正确的事情。
























汀洲自绿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襄阳古隆中 | 淡泊明志,慕公好为梁父吟 (25人喜欢)
- 放马滩和西犬丘 | 秦人在天水及陇东南的源起 (12人喜欢)
- 月岩 | 造化之灵,无所不至如此 (9人喜欢)
- 阳华岩石刻 | 九疑万峰,不如阳华 (16人喜欢)
- 寻访道县玉蟾岩遗址 (1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