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挺好》:对别人总是很失望的苏明哲,对我们有何启发

电视剧《都挺好》近日以大团圆的结局结束,在网络上引起了热烈的讨论,引发了读者对中国式家庭中各式人物、各种关系的思考,今天我们就顺势而上,看看这部剧中,用一句“你让我太失望了”撑起一个角色的老大苏明哲,看看这样一个好面子的大哥,是怎么养成的,又是怎么样破灭的。
美国心理学家科胡特说,人有两种自恋,一种是真实自恋,一种是虚假自恋。所谓真实自恋就是我觉得我很好,是一种真实的自我价值感,这种感觉不以外在条件为转移;而虚假自恋就是一种与外在条件联系在一起的存在,比如,成绩、相貌、名誉、地位、金钱等,条件好,自恋爆棚,觉得自己有面子,条件差,自恋受损,就觉得自己没面子。
毫无疑问,苏家的老大,苏明哲就是因为在成长的过程中,被过度赞誉,在父母、亲戚朋友的过度评价中发展出了虚假自恋,变得异常好面子。从小到大,学习拔尖,是亲戚朋友口中那个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也一直享受着这份荣誉,别人的羡慕与赞誉,父母给予的物质上的优待,这些都是弟弟妹妹所不及的。

但是人总得受点挫,总得对自己有一个真实的评价,这样才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自恋体系,最终对面子这种心理有一个合理的诉求,可是实际情况是,老大苏明哲一如既往地学习优秀,一如既往地沉浸在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夸赞中,不足的部分,父母也会给他补足,没有申请到全额奖学金去留学,那就卖一间房,因为苏家的父母早已把他当作了光耀门楣,向亲戚朋友炫耀的资本。
于是老大如愿以偿的留学了,名校斯坦福毕业,定居美国,娶妻生子,但是故事并没有止于这里。苏母突然病故,老大苏明哲回国奔丧,期间答应苏父要接他到美国养老,可不曾想遇到公司裁员,自己不幸被裁,妻子的收入不足以维持生计,更别说接苏父到美国了,可是他抹不开面子,告诉家里人自己的实际情况,因为他是家里的老大,是家里的荣耀。
跟他一起被裁掉的同事可以去干其他服务性工作,可他一脸嫌弃,自己堂堂的名校毕业生,怎么可能去干不符合自己身份的工作,眼看着家里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拮据,但是自己在外的面子不能丢。

此间他的妹妹苏明玉到美国出差,偶然知道他丢了工作,这令他顿时暴怒,他认为妹妹苏明玉到美国就是来看他笑话的。这充分证明了,苏明哲确实是处在一种虚假自恋中,自恋受损,就觉得自己没面子,顿时暴怒。
其后在妹妹苏明玉的安排下,他获得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回到国内,在家里人跟前又开始吹嘘,自己现在有钱,作为老大,必须自己一个人出钱给苏父卖大房子,可实际的情况是自己新家的日子也过得紧巴巴的,于是他的这种好面子的行为就威胁到了自己妻女的生活,妻子不得不和他提出离婚,在面子和妻女之间,苏明哲选择后者,到这里,那个好面子的苏明哲不得不被迫解体。

因为好面子,满足的是他的虚假自恋,但这份满足威胁到了自己新家的生活。
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夫妻关系永远是家庭关系的定海神针,家庭中其他的任何关系都要为夫妻关系让步,无论是亲子关系,还是夫妻双方与原生家庭中父母的关系。
由于苏明哲的好面子,充老大,把自己新家的核心关系搞掉了,因此差点到了离婚的下场,不过幸好他最终明白了这一点。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看出由于苏家的父母自小对儿子苏明哲过度赞誉,在父母和亲戚朋友这种外在评价下成长起来的他,发展出了严重的虚假自恋,外在的表现就是特别好面子,总感觉自己是最好的,自己就应该是最好的,自己永远是老大。可是随着苏母的去世,生活的一地鸡毛,也揭开了他的面子,那个好面子,瞎许诺的苏明哲不得不破灭。
在电视剧的结尾,我们看到了一个以自己的新家为中心,实事求是的苏家长子,面子这一页,对他而言,算是翻过去了。
回到我们自己的生活,在教育我们自己孩子的时候,我想苏明哲的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一点启发,好孩子并不需要一直好,一直夸,适时、适当的挫折和批评对于他形成一个真实的自恋会更有用,会更有利于他将来的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