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举报导师、各地文旅“整活”、花少5热播…1月「热点」全拿下!
/ 用心耕田 水到渠成 /

哈喽 小伙伴们,春节将至,放假的气息越来越浓,但大家还是要保持学习状态,不要过度放松哟~ 今天 贴心的小田心为大家带来一月(下)热点,准备24级复试和25级初试的小伙伴都来做好积累吧~

01 文旅营销话题持续霸榜刷屏 今年一开年,在“尔滨”爆火的带动下,各地文旅部门频放“大招”,“卷”局长、“卷”明星、“卷”特产……文旅营销话题持续霸榜刷屏。

田心说 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文旅营销。文旅营销即文化和旅游方面的营销活动,旨在推广文化旅游资源,提高文化旅游知名度和吸引力,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和消费,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今年年初,哈尔滨旅游火爆出圈,引发全国各地此起彼伏的文旅喊话和旅游热潮。但在“杀疯了”的同时,各地也应保持清醒,拒绝用力过猛、哗众取宠。如近期云台山景区设置的“男女妲己”演出,演员用迷离的眼神挑逗游客,动作“热辣”,不仅引发部分网友质疑,也在一定程度影响了当地文旅的口碑。正如人民网评指出的:“各级文旅部门更需把握正确方向,不能为了一时流量而玩砸了,不能为了出奇制胜带偏节奏。”“在守正的前提下创新,真正修炼好内功。” 其次,舆论的影像化表达。在各地文旅部门频放“大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引发广大网民关注的舆情事件,上文提到的云台山“男女妲己”事件便是其一。在影像实践大众化的浪潮下,以短视频为代表的影像化交互文本超越了单一的娱乐向度并融入人们的日常行为,成为公众意见表达的新样态,被视为重塑社交途径与舆情生态的重要力量。在文旅舆情传播的各个阶段,影像以不同的方式发挥作用。如在舆情酝酿阶段,公众拍摄的短视频往往能够捕捉到事件发生的真实情况和现场氛围,同时也反映了公众的真实情感和观点,如云台山景区设置“男女妲己”引发部分网友质疑事件,最早便是通过网友发布的短视频引发关注的。亦或是在舆情爆发阶段,短视频这一形式因其视听兼备的特点可以迅速调动公众的情绪,进而引发网友的点赞、转发。 最后,传播主体多元化。社交媒体的出现为社会公众提供了新的话语表达渠道,内容生产和传播过程进一步去中心化。特别是随着大量有影响力的自媒体逐渐崛起,网络话语权被不断分散,传播主体多元化趋势明显。在文旅营销话题持续霸榜刷屏的过程中,除了各地文旅局、媒体积极发布相关信息以外,自媒体也成为内容生产与传播的主力军。如在哈尔滨出圈过程中,网友们线下打卡,线上分享旅行感受,这使得哈尔滨在网络空间的传播热度一直处于高位状态。同时,垂直领域的意见领袖也是相关信息传播的关键性节点。诸如在哈尔滨旅游舆情中出现的张大大、董宇辉等各类网红、名人,因其粉丝数量和领域内影响力,其信息传播效率比普通自媒体作者更高。 02 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举报导师学术造假
据新京报报道,1月16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11名硕博研究生联合实名举报导师黄某若。同学们在网络上发布了一份125页的PDF文档,列举黄某若学术造假、打压学生、克扣劳务费等不端行为。16日当晚,华中农业大学动科动医学院在官网发布说明称,学院关注到网上关于学院教师黄某某涉嫌学术不端等问题的举报信息,立即成立工作专班,启动调查程序,对学术不端行为零容忍。19日凌晨,华中农业大学做出情况通报,称学校学术道德委员会在已调查材料中发现所反映的实验图片、数据、结果等方面问题基本属实,初步认定存在学术不端行为。即日起,校方已停止黄某若校内所有职务和工作,组建导师组全面负责该课题组研究生培养工作。

田心说 针对这一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分析: 首先,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一般是指人类智力劳动产生的智力劳动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一般认为它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黄某若涉嫌篡改实验数据、论文不当署名、教材编写抄袭等一系列学术不端问题。在虚假数据和成果的掩护下,黄某若和相关受益人不仅没有受到任何惩戒,还获得了大量的科研经费和项目资助,同时也获得了学术声誉和地位,这不仅侵犯了相关人员的知识产权,更严重破坏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生态。 其次,舆论监督。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意见,基于社会公众趋于一致的信念、意见和态度的总和而形成舆论,从而对社会上出现的现象予以批评或褒扬,揭示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活动。在华中农业大学学生举报导师学术造假一事中,网民利用各互联网平台积极表达意见,新闻媒体持续跟进报道,对黄某若的学术造假、打压学生等不端行为进行了严厉批评,促使华中农业大学快速进行调查处理,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 最后,PDF成为“罪状录”新形式。舍恩伯格认为,“对于人类而言,遗忘一直是常态,然而,由于数字技术与全球网络的发展,这种平衡已经被打破了。如今,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皮肤上,遗忘已经变成了例外,而记忆却成为常态。”在互联网上,我们的个人痕迹随处可见,信息传播无所不在,尽管人会遗忘,但只要信息被发布、被扩散,就会被互联网记住。以PDF等形式对某些事件进行陈述和发布,会使得这些事件被互联网永久记忆。即使11名硕博研究生所发布的PDF文档链接早已失效,但早已留存备份的公众对于这件事的记忆却难以磨灭。 此外,大家还可以以这一事件为素材,练习撰写新闻评论。小田心还整理了以下媒体评论供大家阅读学习,点击下方划线文字即可阅读。 媒体评论: 1.新京报快评:举报导师学术造假,本不需要学生如此“勇敢” 2.央广网:“学生举报教授学术不端”属实!评:对师德失范必须“零容忍”! 03《花儿与少年·丝路季》热播
《花儿与少年·丝路季》是一档以旅行真人秀为主题的节目,目前该综艺的豆瓣评分上涨至8.9。通过这档节目,观众们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感受丰富的文化,还能更加深入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了不同文化的交流。节目中的“花少团”成员走进当地人的生活,了解当地文化,参与当地民俗活动,通过亲身体验将观众带入其中。中国驻沙特阿拉伯王国特命全权大使陈伟庆在国际社交平台向全球推荐了此节目。 根据猫眼专业版的数据,《花儿与少年·丝路季》自2023年10月底开播以来累计播放量突破31亿,获得猫眼网络综艺热度榜日冠8次,#迪丽热巴真的被秦岚感染了#、 #花少5第一次真正的矛盾来了# 相关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超过434亿。节目的热播也带动中国观众的“丝路”热潮,旅游平台上,“沙特”“沙特阿拉伯”的搜索量环比上涨772%。

田心说 首先,IP打造。IP是“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缩写,直译“知识产权”。IP的存在形式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一本书、一个卡通形象、一部电视剧甚至是一个人以及任何大量用户喜欢的事物。因此,任何有内容、有吸引力、有价值、有衍生能力的文化产品都能成为IP。“花少”IP已经是一个跨越10年、走过四季,在整个综艺市场中都占据绝对头部位置的顶级IP。前四季所积攒的知名度和粉丝量,让节目组在宣告“花少”IP重新回归的时候,就已经为“综N代”的“花少5”带来原始的巨大流量。 其次,社交媒体营销。社交媒体营销就是以社交媒体为平台和工具进行产品的宣传推广,从而顺利实现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开发更多消费者的过程。“花少5”播出前后,在微博热搜上时常出现该综艺相关的词条,如#花少5全员情绪稳定##电音朵拉##东北姐姐人均谐星#等。这些词条不仅让有共同观看体验的网友能实时讨论,更吸引了一大波还未观看此综艺的网友围观,加入观看行列。“花少5”展现出的轻松温馨、恣意浪漫、幽默风趣的旅行氛围让网友大呼“被治愈了”,这加速了该剧的口碑传播。同时,网友们通过制作表情包、造梗、剪辑视频(例如“花少版燃冬”“花少姐狗文学”等CP向视频)等方式参与到此综艺的讨论与传播中,在表达自己对这一节目的关注和“上头”的同时,也让此综艺得到了更多受众的关注。 再次,心绪转换效用。麦奎尔等人于1969年开始的对电视节目的调查不仅归纳了各类节目提供“满足”的不同特点,而且抽出了它们之间共通的四种基本类型,心绪转换效用便是其一,即电视节目可以提供消遣和娱乐,能够帮助人们“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和负担,带来情绪上的解放感。在“花少5”里,沙特的人文风情、冰岛的极光盛景等都让网友在屏幕的这一端感受到了“丝路”上的异国风光、大美风情,这些美景治愈抚慰着“打工人”的心。同时,遇见问题解决问题,彼此以诚相待的“北斗七行”(网友对花少5嘉宾的称呼)也成为观众心中美好友谊的典范。这些都让受众在被治愈之中释放了现实生活中的情感压力。 最后,讲述丝路故事。《花儿与少年·丝路季》于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推出,其以丝路文化为核心,讲述丝路上鲜活的文化交流故事,宣传“一带一路”建设的丰硕成果。演员迪丽热巴身着维族传统服饰艾德莱斯裙表演新疆传统舞蹈的视频,获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及36家外交官号共47次海外推荐,使海外网友真切感受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 一月(下)热点到这里就结束啦~对于24级的同学来说,希望大家在学习完本期热点后,能够对相关热点事件的分析角度进行积累,巩固自己的热点分析能力。对于25级的同学来说,目前大家可以着重学习小田心的分析方法和思路,在未来的一年中,小田心将带领大家逐步提升分析能力。如果同学们对以上热点事件还有其他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哟~ 针对川大、西政、成理、川社科院等院校的24级「田心·复试课程」即将上线,欢迎小伙伴们加入我们,一起在思考和学习中进一步提升热点分析能力和自我表达能力,成功拿下复试! 针对川大、西政、成理、川社科院等院校的25级「田心·全程课程」正在进行中。小田心还设置了专属的限时「早鸟优惠」,欢迎有需要的同学移步公众号了解详情,与我们一起学习分析热点的思路与方法。 参考文献 [1]汤天甜,周经伦.作为舆论的短视频:影像表达、功能属性与风险争议 [2]赵云泽,张玲. 社交媒体中的数字情绪传播研究 [3]新京报.华中农大11名学生实名举报导师,记者对话举报学生 [4]冯惠玲.数字记忆:文化记忆的数字宫殿 [5]余小艳.社交媒体营销的理论基础和传播策略 [6]湖南省广播电视局.《花儿与少年·丝路季》 讲述丝路故事 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