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读书笔记】之教员年鉴,看1918-1920三年教员学到了什么

去年的时候,有空写了一些关于教员的读书笔记,后来由于自己的分神,把精力搁置别处,也就一直耽搁了。如今再读到几本书,其中提到了曾国藩的读书之法, 一本书不读完,不读第二本。于心有戚戚焉,就把之前没有完成的功课做完吧。
教员年鉴内容大多来之《毛泽东年谱:1983~1949(全三卷)(修订本)》,每个年龄摘取三个鄙人认为重要的事件,来汲取教员成长之路的心得体会。

一、1918年 二十五岁
春 和蔡和森沿洞庭湖南岸和东岸,经湘阴、岳阳、平江、浏阳几县,游历半个多月,了解社会情况,读“无字书”。路上还详细商谈组织新民学会问题。
4月28日 南军马济部攻占湖南醴陵。南北军在醴陵一带进行拉锯战。毛泽东组织以学生志愿军为基础的警备队,并任队长,带领同学们护卫学校。
10月 经杨昌济介绍,认识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李大钊。征得蔡元培同意,被安排在图书馆当助理员〔(〔1〕有学者考证,毛泽东在北京大学图书馆的职务是图书馆书记。这一职务一般由新聘者担任。)〕,负责新到报刊和阅览人姓名的登记工作,月薪八块银元。由于工作关系,时常到李大钊处请教,读到一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书刊,并参加李大钊组织的学生研讨各种新思潮的活动。这期间,曾与在京的新民学会会员,邀请蔡元培、陶孟和、胡适分别在北大文科大楼谈话,主要谈论学术和人生问题。还同北大学生朱谦之讨论无政府主义和它在中国的前景。
二、1919年 二十六岁
2月19日 参加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改组大会。蔡元培发表演说并被选为新闻学研究会会长。毛泽东在研究会听《京报》社长邵飘萍讲授《新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曾多次拜访邵飘萍,并得到邵在经济上的接济。
7月14日 湖南省学联刊物《湘江评论》创刊,毛泽东为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潮为宗旨”。毛泽东为创刊号撰写创刊宣言及长短文二十余篇,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进行揭露和抨击。他在创刊宣言中说:“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他反对各种强权,主张平民主义,用群众联合的方法,向强权者做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无血革命”。在《陈独秀之被捕(1919年6月11日,陈独秀在北京新世界游艺场散发《北京市民宣言》时,被警察厅逮捕。)及营救》一文中,他指出:当前的中国危险在于“思想界空虚腐败到十二分”,人们“迷信神鬼,迷信物象,迷信运命,迷信强权。全然不认有个人,不认有自己,不认有真理”,这是科学思想不发达和政治不民主的结果。文章对陈独秀十分推崇,称之为“思想界的明星”。
同日 就轰动长沙城的新娘赵五贞因反对包办婚姻在花轿内自杀事件,在长沙《大公报》发表《对于赵女士自杀的批评》一文。文章分析赵五贞自杀,是由于“三面铁网(社会、母家、夫家)坚重围着,求生不能”。“这事件背后,是婚姻制度的腐败,社会制度的黑暗,意想的不能独立,恋爱不能自由”。希望热心的人要为一个殉自由、殉恋爱的女青年呼一声“冤枉”。此后,长沙教育界、新闻界和青年学生,纷纷著文,对赵五贞事件进行讨论,形成对封建婚姻制度的一次进攻。11月18日—28日 在长沙《大公报》和《女界钟》发表《赵女士的人格问题》、《婚姻问题敬告男女青年》、《改革婚制问题》、《女子自立问题》、《“社会万恶”与赵女士》、《非自杀》、《恋爱问题——少年人与老年人》、《打破媒人制度》、《婚姻上的迷信问题》等九篇论文和杂感。这些文章集中抨击封建礼教和中国的万恶社会。其中说:“社会里面既含有可使赵女士死的‘故’,这社会便是一种极危险的东西。他可以使赵女士死,他又可以使钱女士、孙女士、李女士死;他可以使‘女’死,他又可以使‘男’死。”因此,“就不能不高呼‘社会万恶’”。在分析造成悲剧的社会经济原因时指出:在剥削制度统治下,“男女之间,恋爱只算附属,中心关系,还在经济,就是为资本主义所支配”,“这便是女子被压制不能翻身的总原因”。
三、1920年 二十七岁
1月17日 杨昌济在北京病逝。毛泽东曾与杨开慧、杨开智一起守灵。二十二日,和蔡元培、范源濂、章士钊、杨度、黎锦熙、朱剑帆等联名,在《北京大学日刊》发出《启事》称:杨先生操行纯洁,笃志嗜学,无意于富贵利达,依薪资维持生计。为抚恤遗孤,请诸知交慨加赙助。
3月14日 写长信给周世钊,谈国内研究和出国研究的先后等问题。信中说:“我觉得求学实在没有‘必要在什么地方’的理,‘出洋’两字,在好些人只是一种‘迷’。中国出过洋的总不下几万乃至几十万,好的实在很少。”“因此我想暂不出国去,暂时在国内研究各种学问的纲要。我觉得暂时在国内研究,有下列几种好处:1.看译本较原本快迅得多,可于较短的时间求到较多的知识。2.世界文明分东西两流,东方文明在世界文明内,要占个半壁的地位。然东方文明可以说就是中国文明。吾人似应先研究过吾国古今学说制度的大要,再到西洋留学才有可资比较的东西。3.吾人如果要在现今的世界稍为尽一点力,当然脱不开‘中国’这个地盘。关于这地盘内的情形,似不可不加以实地的调查,及研究。这层工夫,如果留在出洋回来的时候做,因人事及生活的关系,恐怕有些困难。不如在现在做了,一来无方才所说的困难;二来又可携带些经验到西洋去,考察时可以借资比较。”“老实说,现在我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信中说:“我不是绝对反对留学的人,而且是一个主张大留学政策的人。我觉得我们一些人都要过一回‘出洋’的瘾才对。”“俄国是世界第一个文明国。我想两三年后,我们要组织一个游俄队。”信中又提到,要在长沙办自修大学,在这个大学里“实行共产的生活”。
冬 同杨开慧结婚(1929年6月20日杨开慧写的回忆中,谈到她同毛泽东恋爱的一些情节。她说,我们“过了差不多两年的恋爱生活”。“他有许多的信给我,表示他的爱意”。“知道他的情形的朋友,把他的情形告诉我,我也完全了解他对我的真意。”“不料我也有这样的幸运,得到了一个爱人,我十分爱他。自从听到他许多事,看了他许多文章、日记,我就爱了他。”“我看见了他的心,他也完全看见了我的心”。
从教员三年的经历中,总结的一些经验是什么呢?
1、锻炼组织能力十分必要。从组织学生为基础的志愿队,到新民学会等各种社会团体,在这些活动中,极大的锻炼教员的组织能力。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有限,但是组织起越来越多的同志,那力量可以翻山倒海。
2、新闻宣传能力很重要。面对面的沟通始终效率太慢,但是一对多的通过演讲,报纸,书籍等方式宣传思想,会汇聚很多志同道合之士,同时也能慢慢的影响更多人。在后面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教员的宣传能力特别强,其锻炼之初,就是在北京遇到蔡元培、邵飘萍、黎锦熙等学者交流学习而来的。
3、洞察能力的提升。什么是洞察,就是通过表象看到本质。你看上文中提到关于“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从婚姻问题看到社会本质存在的问题,从留学现象看到留在中国研究本土的重要性。如何提升洞察,那就是勤于思考,敢于表达反思,视角多元。
以上就是一点点自己的心得,现在自己不求完美了。说的也不定正确,如果大家有想法欢迎斧正。写出来,其主要目的是自己要输出了,要不然也是读再多书都闷在肚子里,没有实践与消化,终究是纸上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