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间给奥北投垃圾时写的文章
在一席中看到“奥北”的垃圾分类模式的第三天,这个坚持了五年,具备商业模式气质的回收方案,瞬间我就迫不及待的去寻找离我家最近的垃圾投放点,在寻找的过程中,我发现
1.在我印象中,十多年前我们就在讨论垃圾分类,目前在北京除了部分小区局部解决厨余外,好像并没有很好的方案;2.智能投递箱好像比拾垃圾大爷进步一点点,但进步的幅度有限;3.拾荒者和小区清洁工的方案在我心目也是靠人力对有粗分类价值的回收方式,回收效率仍然不高;4.我听说某先进洲已经支持机器人对70种垃圾人 工智能分类,但必竟我们国家目前还没有,奥北支持14种垃圾的分类,在我认知范围内已经是最高效的了;5.能在家等待上门回收无疑是最高效最容易推广的,但北京昙花一现的上门回收app,小程序告诉我们这好像也行不通;6.奥北的模式离成熟肯定还有距离,但他们坚持了五年,即使目前探索出来的方法未必能走到最后,我也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陪他们走一段,我不一定算坚定而有执念的环保主义者,但我愿意陪一个走了五年的人再走走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