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谢任《陷都政治》(三联书店):国内记忆研究的开山级学者孙江老师的博士生谢任的一部“一出生就风华正茂”的学术研究佳作,也是南京大学学衡研究院在三联书店上海分社推出的“学衡·历史与记忆丛书”继李恭忠老师的《中山陵》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优质作品。本书一反国内以中国为主体的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潮流,基于以日本侵略者为主体的研究视角,通过光华门、明孝陵、菊花台、五台山这些极具象征意义的地点上的空间记忆再塑,展开日本之于中华民国“陷都”南京的治理术与权力建构分析。在论述过程中,作者非常注重同一空间与文化元素上记忆建构的叠加、变异与涂抹效应,注重不同记忆建构意图背后的话语、权力与意识形态博弈分析,注重“记忆之场”理论在复杂历史语境中的落地分析。作为一位刚刚走上历史研究道路的学术新人的作品,本书体现出超越作者年龄与阅历的学术功力、阅读积累与文笔老道程度,让人惊叹,也足以让读者期待其后续研究作品。

张耕华《吕思勉传》(四川人民出版社·壹卷):长期深耕吕思勉研究、并跟吕思勉先生同为华东师范大学校友的张耕华老师关于吕思勉的传记时隔二十多年之后的修订再版。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部传记在吕的人际社会网络还原,以及其个人生平与时代变迁的互动关系等方面记述有一定不足,在原始史料的提炼、转化与组合叙事方面,也多少力有不逮。但整体而言,三个方面的内容特色,让这部传记的再版顺理成章,且仍然具有不俗的阅读价值——一是大量征引原始史料原文,不做过多的个人主观化评判与解读,让读者以文见人,直接领略吕先生的治学与为人;二是始终将治学与为人作为吕先生生平的一体两面,既涵盖这两方面的主要功业,又讲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联;三是以年谱式写作概述吕的一生,少有想象与发挥,几乎完全让一手史料自己说话,深隐传记作者个人痕迹。综上所述,仍然非常值得推荐。

(美)布拉什克 豪《寻路》(雅理读书&三联书店):雅理读书2023年引进出版的“美国三书”系列中的作品之一,讲述两位共同拥有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育背景,却在职业取向、成长背景、政治立场等方面差异极大的年轻人,通过自驾漫游大半个美国的公路之旅,展开的一场对话与和解之旅。单就其公路之旅的呈现而言,本书并无特别的过人之处,无论是沿途的田野体验,还是相遇的人和事记录,都缺乏类似何伟《寻路中国》那样的非虚构佳作的深入性与在场感。但如果以二人主角的戏剧式公路之旅而论,二人之间从争论、愤怒到理解、尊重的长篇对话记述,是理解当代美国政治与社会生态的一把良钥——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当下美国之撕裂何以而来,当下美国精英的责任感与局限性何在,也能够学习如何在差异甚至迥然不同的背景下、进行对话、理解与相互尊重。

(美)沃利《无地可依》(雅理读书&三联书店):拥有中美两国跨学科学术训练背景的田雷老师主理的雅理读书近年来推出的“美国三书”系列中的作品之一。作为美国工业重镇芝加哥的工人阶级后代,作者在这本书里,以个人之于家族史与芝加哥制造业变迁史的“自我民族志”,展开兼具主体生命体验与客体学理分析的自反式书写。由于其田野素材,以自我的家族生活经历和自然式的城市生命体验为主体,因此在调查代表性与归因客观性上,可能会被崇尚科学化的抽样调查研究和分组化的个案访谈研究的学者所诟病和质疑。但正如布尔迪厄的同形式书籍《自我分析纲要》仍然具有不俗的学术价值一般,作者作为知识分子、之于工人家族变迁史的体验与认知,以及其运用丰富的社会学想象力,给出的产业转移、贸易全球化和经济金融化对于美国几代工人生命历程的巨变性影响的反思、批判与书写,都足以跟《学做工》《英国工人阶级状况》《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等相关社会学名著构成对话关系。值得关注和阅读。
(本书单所收书目,全部来自蓑翁在一月份读过、最近三个月里出版、并且个人评星在四星或以上的思想历史社科类书籍,点评为蓑翁原创,仅代表个人观点,供书友们参考。)
江海一蓑翁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推荐非新书书单 (1人喜欢)
- 2025年4月音乐分享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社科类)
- 2025年4月推荐新书书单(人文类)
- 2025年4月电影分享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