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水依赖
为什么吃肉不会胖,一是因为肉类食品蛋白质含量高于热量,二是因为人体在消化吸收蛋白质时会消耗大量的热量。在不吃其它热量类食品的前提下,你的身体在消化吸收肉类蛋白质的同时,就把所摄入的肉类中的热量给对冲消耗掉了,因此理论上你吃多少肉都不会发胖。当然人没这么吃东西的,无论东西方社会,居民日常饮食中粮食类食品的占比普遍都大于肉类食品。现代社会只有那些只想增肌不想增脂的塑身人群才会刻意降低粮食类食品的摄入量,强化肉类饮食。古代社会则是另一种情形,一边是草原游牧社会的成员无法获得足够的粮食,只能靠吃肉获得能量,由于缺少粮食,无法获得足够的糖分,所以脾气暴躁,但又由于蛋白质相对充足,所以体能惊人。两者结合起来,就形成了游牧民族战斗力很强的假象。一边是农耕社会的居民普遍无法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粮食分配又两极分化,穷的连基本热量都不能保障,富的热超成大胖子。热量不足蛋白质稀缺和热摄量过度嗜糖而蛋白质敬畏,几者结合起来,形成了农耕民族战斗力疲软的假象。
尽管农耕民族社会很多时候被游牧民族社会在局部战场上压着打,但是农业社会的组织规模远大于游牧社会,战争不光拼士兵个人体能输出,更需要军队数量和技术兵器的支持。往往打到最后,游牧族深入农耕社会的客观环境,粮食也不会种肉类也补充不上,人还少,兵器技术也不行,最终失败。侥幸获得全面胜利的游牧族政权,统治者和平民,会马上被热超式饮食逻辑所吸引,迅速的在文化上被征服,吃糖吃点心吃各种用谷物原料制成的热量炸弹食品,很快就会放弃高比例蛋白质的饮食,变得跟被征服的居民一样了。
唯一的例外是古希腊人,他们虽然定居但缺乏粮食类可耕地,只能种点瓜瓜菜菜水果啥的,好在能靠海吃海而且气候不错,一年四季蔬菜水果类庄稼作物都能生长。所以尽管粮食生产很低迷(整个古希腊时代都要想尽办法从北非埃及的农业区通过贸易进口粮食),但是有鱼类和足够的饲料喂猪喂牛(植物根茎叶),加上希腊的特色农业品种无花果、葡萄和橄榄,一含糖一酿酒一富油,不仅都能做成高价值的奢侈品,本身也是营养丰富的食物源。所以古希腊人的日常饮食是糖分和蛋白质组合比例最完美的,蛋白质比例高,肉蛋奶多;适量谷物麸质粗纤维而非精细粮食(因为产量低,依赖进口,很难发展出碳水依赖的饮食传统),优质糖源,各种水果,以及蔬菜类。
这就是为什么只有古希腊的人体美学认知成为今天的审美范本,他们吃的很科学,尽管是被客观条件逼出来的,其他主流古典农业社会和游牧社会都没能做到。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重要的文化源头,而西方文明在古典农业这一块上也的确没有东方中国搞的好。所以在粮食供应与分配这一块,西方社会一直依赖古希腊的路径,也因此富于淀粉粮食的饮食比例在西方古代就没能建立起来。直到近代,工业革命以后,农业生产发生了技术性质变,产量空前提高。西方社会也曾一度踏进高碳水饮食的门槛。可有意思的是,健康科学认知也进步了,产生了现代营养学影响下的饮食倾向,再加上对古希腊人体审美范式的文化膜拜,所以现代西方社会还是保有了一种清醒的态度,不至于完全陷于全民碳水依赖的文化窠臼。
当然饶是如此,经济发达地区的胖子也比经济落后地区多得多,因为人嘛总有惰性,怎么舒服怎么来。就连古希腊也不是自发主动选择健美,客观使然。有心人刻意打造,拔高到一种政治正确的高度。比如希波战争期间,希腊人就把希腊和波斯战士身形上的肌脂比对立起来,说希腊人厚肌薄脂的体型来自奥林匹斯众神的眷顾,波斯人或皮下脂肪厚或无脂无肌的丑陋是神不保佑,以此来振奋人心鼓舞士气。受到这种观念的熏陶,有了心理暗示,后来的西方人或多或少在体型上更加注意。而且吧在现代营养学加持下,纳粹找到了体型健美的科学方法,但却在宣传上异化为种族优越论的依据。现代西方虽然反对纳粹主义,但是对纳粹种族优越论这一块照单全收。明明是合理的营养和体育锻炼带来的健美体质,却一口咬定是天生的种族差异。
好在西方现在发疯了,各种审美扭曲。其实这事也有迹可循,毕竟多数社会成员管不住自己嘴吃成个大胖子,不自律不锻炼,形象越来越反审美。而他们又是民主到民粹程度的社会,丑人当然愿意抱团取暖利用数量上的民意优势来打压数量日益稀少的正常人,没成本不费力,只要坚信自己的丑逼德行是对的美的就行。对此,咱也无话可说,反而希望西方社会居民在碳水依赖的路上更进一步,以环保为名不吃肉少吃肉甚至压制肉类蛋白质的生产,切断供应链。最好再来个生产力全面大倒退,跟古代中国似的,粮食也不够蛋白质更缺乏,除了到处找热量糊口别无选择,即便经济有所改善也不知道蛋白质为何物。然后体质越来越滥,宫寒肾虚还吸毒,某某病夫的帽子早晚戴回他们自己头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