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Moncler的拉奥孔
差不多在两年前的这个时候,米兰Moncler专卖店的橱窗里出现了两尊为宣传自家产品而做的现代雕塑。当时扫了一眼拍了照片后就离开了,直到今天方才重新想起。


两个原型很好辨认,Moncler的改动也很有趣。其中女性雕塑的原型是卡诺瓦所作的《维纳斯像》,现藏于佛罗伦萨碧提宫内。

卡诺瓦(Antonio Canova,1757-1822)是著名的意大利籍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其作品神乎其技,深得当时的教皇及拿破仑的青睐。特地点出这个名字不仅仅是因为其雕塑作品出众,也是因为斯卡帕与之有着渊源。威尼斯政府在卡诺瓦诞辰200年前夕,便是委托斯卡帕主持位于该雕塑家故乡(波萨尼奥)雕塑石膏模型博物馆的扩建工作。


有些跑题,卡诺瓦以及斯卡帕的相关内容我就不多赘述了,感兴趣的友邻可以自行检索。
拉奥孔其人
Moncler橱窗展示的男性雕塑原型为拉奥孔,源自雕塑《拉奥孔与儿子们》,原作现藏于梵蒂冈博物馆内。

在《荷马史诗》中,拉奥孔作为特洛伊人,是专职供奉海神波塞冬的祭祀。他曾在特洛伊战争中发出警告不要接受希腊人的木马,但雅典娜派出海蛇绞杀了他和儿子。拉奥孔为了表明木马是诡计,于是用长矛刺向木马,不料却招致杀身之祸。拉奥孔的死亡让特洛伊人相信木马是用于献祭的圣物,从而使木马计划得以顺利进行。该雕塑恰是定格了拉奥孔被绞杀的瞬间。
雕塑的历史
它是极少数具有记载的古代雕塑之一,老普林尼(Gaius Plinius Secundus)曾在著作《自然史》中对其称赞有加。据说该雕塑是由来自罗德岛的三位雕塑家:艾格桑德(Agesander)、阿提诺多洛斯(Athenodoros)及波利多鲁斯(Polydorus),根据罗德岛发掘到的其他雕塑上的作者铭文,可以推断拉奥孔雕塑的创作时间在公元前一世纪左右。
1506 年,该雕塑在古罗马皇帝尼禄(Nero Claudius Caesar Augustus Germanicus)的金宫遗址附近出土。教皇儒略二世(Pope Julius II)将其收藏在梵蒂冈的贝尔维代雷庭院。在1799年拿破仑征服意大利之后,该雕像被运送到卢浮宫中。随着拿破仑的倒台,雕像于1816年由英国人还给了梵蒂冈。
拉奥孔雕像的发现,可以说是自其被发掘到 18 世纪后期以来最著名、最具影响力的古代雕塑作品,尤其是对意大利雕塑家以及文艺复兴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更不必说作为艺术思想的灵感源泉,对于温克尔曼、威廉·布莱克等人所产生的影响。
举例而言,米开朗琪罗便是被雕像的规模以及其所表现出来的美学,尤其是其对于男性形体的刻画所深深吸引,并在其后期的作品中得以体现,例如反抗的奴隶及垂死的奴隶。

雕塑的修复
如果对比Moncler店中拉奥孔的形象与原作,则会发现起形象的手臂位置有着明显区别。难不成Moncler为了自家产品的展示效果把人家胳膊都给拉出来了,不要面孔啦?事实上,如果把时间线推到1905年之前,拉奥孔的胳膊确实是伸出来的。

事实上在1506年发现雕像时,拉奥孔的右臂以及一个儿子的手、另一个儿子的右臂均为缺失状态,这导致了艺术家们对于缺失部分的原状争辩不休。最先发现雕塑的艺术家们包括米开朗琪罗以及桑迦洛(Giuliano da Sangallo,建筑师老桑迦洛的同胞兄长)。他们对缺失手臂的原始形式提出了假设,并从当时的痕迹中注意到父亲和一个儿子缺失的右臂被抬起,而这条蛇似乎 一直绕在父亲的右臂上,尾巴绕在儿子的手臂上。
在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当时,遗产保护尚处于从蒙昧到萌芽的转变过程中。处理残缺的古代雕塑有两种方法: 一个是让它维持在发现时候的状态(保存现状),另一个是它修复到一个较为完整的形式(所谓的恢复原状)。当时大多数人都希望残缺的艺术作品得以修复,从而使之它们更令人赏心悦目,只有少部分人能够欣赏雕塑残缺的原始状态。 因此,修复是当时雕刻家日常工作的一部分,可以借此来测试年轻雕塑师的专业技能。
教皇儒略二世在得到该雕塑后,希望其残缺的右臂得以修缮。因此当时深受教皇赏识的伯拉孟特(Donato Bramante)便组织了一场比赛,邀请了包括米开朗琪罗、珊索维诺(Jacopo Tatti Sansovino)等四位艺术家用蜡作为材料对雕塑的手臂进行复原,拉斐尔则是评委之一。
米开朗琪罗认为拉奥孔的右臂是往回折的,这样能彰显拉奥孔三人被蟒蛇缠绕的痛苦,而珊索维诺则认为右臂伸展指向天空,如此更具英雄气概。拉斐尔最终倾向于珊索维诺的处理方式。珊氏在将其方案尝试用青铜材料仿制了一次后,最终用石膏修复了原件,复原的手臂与头部较为贴近。
此后的几年间,班迪内利(Baccio Bandinelli)对该手臂重新进行了修复,将手臂向上拉伸了不少,并自认为超越了珊氏的水准,却遭到了拉斐尔的耻笑。再后来,米开朗基罗举荐的蒙托索利(Giovanni Angiolo Montorsoli)修复了一个陶土材质的拉奥孔仿品,修复方案中将其手臂进一步拉伸,目的则是为了为雕像提供更强烈的动态效果。
失而复得的手臂
1906年,奥地利考古学家 波拉克(Ludwig Pollak)在拉奥孔遗迹出土附近的建筑工地发现了一截残缺的雕像手臂,经比对分析,为拉奥孔雕像所缺失的部分,其形态与米开朗琪罗的设想别无二致。
1957年,梵蒂冈博物馆将拉奥孔的右臂进行了归安处理,此前文艺复兴时期的修复工作则被拆除,包括拉伸的右臂及拉奥孔孩子们残缺的手掌。
越过四百年滚滚红尘,不知友邻能否在拉奥孔的塑像上感受到米开朗琪罗曾经无比炽烈的目光。

-
活泼泼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4-25 20:49:36
-
icysummer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6 15:38:58
-
长在桥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6 08:04:56
-
潘驴邓小仁波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23:13:45
-
简章 纸短情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21:41:34
-
宝莉心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20:06:33
-
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9:54:13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9:31:05
-
喜知次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6:05:09
-
KarmaQuee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5:29:52
-
Bag_hea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5:18:06
-
叉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2:39:14
-
资深低阶路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2:24:42
-
奥尔加提桶跑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2:10:41
-
Bo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1:59:17
-
乂木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5 11:52:47
-
化学馒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10:38:55
-
空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07:49:26
-
philplu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07:12:42
-
顧希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06:58: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