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时刻你感到艺术是“有用”的?
查看话题 >话剧:《如梦之梦》2.3
这是继《曾经如是》之后,看的又一部更长时间的话剧,共8小时!从家出发到剧场再凌晨打车回家,差不多花了12小时了!
嚯!真是创了纪录了!同时也是有史以来买过最贵的票了!看下来的确是腰酸背痛······
票子是2.3上午临时刷到的,捡个漏!一咬牙就买了!错过又是等一年!而且以后可能会更贵!
上一次见喵总还是1年零2个月前,看的是《幺幺洞捌》,看完后就再也没进过上剧场······直到如今
喵总好绝!
该剧竟然在2000年就已经创作出来了!然后不断改进,13年引进大陆,直到如今这个专属版,嚯!二十多年后轮到我也来看了,事后的分享会上(女)吉他手说:“当初几年前在台下看时就想着什么时候也能上台演出,没想到今年实现了,加入了上剧场大家庭。”这一切真的是一场梦呐。
演员也说每一次演都是新的。
赖老师说莲花池的灵感来源于他去印度旅行的时候,四面八方的朝圣者围绕着菩提迦耶不停地转着,每个人脸上都有自己的故事。他突然想到了在剧场内,可以将观众放在中间当做最神圣的,演员围绕在观众四周表演,岂不是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便有了莲花池这舞台。为什么叫“莲花池”?赖先生曾经解释过:干冰一喷,观众席里大家抬头观看的样子就像雾气蒸腾的水池里长出的莲花,故名莲花池。
第一个问题来了,这些剧中的人物、故事是怎么创作出来的?是不是有原型?我想一定有!
首先这部剧体量庞大、人物众多。上本看了有点云里雾里的,以至于快睡着了,然后喵总出场了,总算是清醒了!(没注意她什么时候,又是从哪里上场的,汗,眯着眼睛发觉周围一阵响动便睁开了眼发现喵总在台上)上本看完的感受就是,比噩梦更可怕的是循环梦!梦中梦!不知道你何时能够醒来。这太可怕了!有点像《瑞克和莫蒂》第七季第十集···
剧目开始一位实习医生第一次来在重症病房里,5个病人一下子死了4个。这个场景无比真实。如果你们谁去过医院的重症病房就能体会到。去年我大伯得了癌症从复发到过世(3个月),原因嘛自己作死。期间去过一次病房看望过,一走进那昏暗的病房(那天正好阴天)······ 一间病房住满6人!毫不夸张地说就是弥漫着一股死气。窗户不知为何,全都用铁丝网封住。真的受不了!!!一分钟都不想待着!要是谁觉得这人世间美好就去那里看看。去一次永远忘不了。到处都是苦难。
然后又联想到张怡微老师的小说《旧日的静定》,第一篇中写生病的外婆(老师也来看剧了,看的是2.2号那场)深刻感受文学艺术本就是相通的。写出来是一回事,艺术表现出来又是另一回事,别样地生动!
言归正传,剩下的那位病人就叫5号病人。那位实习医生鼓励5号病人说出他的故事。
反正迟早也是死。在得病初期他决定环游一下世界,决定出去看看。【期间实习医生采用自他交换,站他面前用力吸气呼气,吸取病人痛苦,吐向病人自己的健康快乐,你还别说,这骚操作,不知道的人会以为她在吸取病人的阳气······ 我只听说过用自己的几年阳寿来给亲人续命的例子。说白了就是慈悲心】
人生如梦,他发觉自己的人生真的是个谜。自己为什么会得绝症?不接受会这么不明不白地死去。想要解开,就听从一位吉普赛女人的指引,先进入别人的梦,走进这一个个连环梦。(这里联想到去年很火的画中画)这很符合骗子神棍的特征啊,故弄玄虚的bushi 。有的人看到这会问:这算什么逻辑?
【冷笑一声】 你在赖导这还想谈逻辑?看看《曾经如是》便知。起码《如梦之梦》还能勉强贴到边。
梦的特点是什么?可以是荒诞、没有逻辑。但是你身在其中会觉得理应如此。没有什么奇怪之处,大家都这样啊。
看看最近几年,这个世界就是非常非常地荒诞!我就在梦中。
像禅宗里说的,要醒来必须先大死一番。
再把话题拉回来,先看5号病人自己那堆破事。年轻时候的他和妻子结婚生子,然后孩子不幸夭折,妻子不知因何而离家出走。
上本末 马靖雯饰演的江红敲碎鸡蛋进锅里,不停循环7遍那段真的好绝!虽然在舞台两侧看不太真切,那场景立马就能在脑中想象出又有成千上万的她裂变出然后重复循环做同样的事情。
当第七颗煎蛋顺利煎下去的那一刻,仿佛进入了另一个平行世界。
说到在舞台两侧演,坐在边上的难免看不到同侧演出,两侧的屏幕虽有辅助,里面的画质真渣,你不说的话,那真就像红外线探测仪中的场面······
道具的话并不算多,相比较别的剧,比如什么音乐剧,这里就不点名了!道具不够全用AI生成的PPT来凑凑。还有什么某芭蕾舞剧演绎经典小说,同样是一堆PPT来凑。而在这赖声川剧场,道具不够的话,全靠大家的想象力,凭空想象!你还别说,还真有那么点东西······ 大概也是我想象力丰富吧~
当然,如果你还没有机会看的话,可以先看看已经出版的剧本《如梦之梦》,人物之多,保证你看完也是云里雾里!剧情并不想多叙述······懒
下本就是主要讲顾香兰的故事。当(1932年)名妓顾香兰决心跟着伯爵到法国去的那一刻,我们似乎都知道肯定会有悲惨结局。但若是你,那个时期下是最优解。想想看!伯爵有很多很多的钱,法国!自由!去往一个未知的自由的发达国度。长长见识!从一个牢笼进入另一个牢笼。光凭自己挣脱束缚几乎不可能。不可能事后诸葛亮?不太现实。
到了法国,伯爵让顾香兰学习画画,顾香兰在法国艺术沙龙里认识了一群低俗、喝酒闹事的册佬,整日鬼混。最后伯爵通过火车事故假死来离开顾香兰,生活所迫的顾香兰只好到一混血家庭里做佣人,事后才发现原来女主人就是伯爵。
所以伯爵与顾香兰之间有没有真爱?喵总分享会上说有。我说哪有?这明明是短暂的激情。
所以他们这故事说明了什么?恋爱与婚姻终究是两码事。放在如今这年头谁还结婚?笑话,结了都要离的。重组分配资产罢了。
好在最后顾香兰报了仇,跟着一直痴情自己的王德宝回到了新中国的上海。临终前向前来寻求答案的5号病人讲述了自己的故事。
说到巴黎,这年头谁家没个在国外的神秘远房亲戚呀?说说我家的吧~ 有个远房的姑姑,很早就嫁到法国了,男的是法国人。也有了孩子(几个不清楚)后来听说又离婚了。她仍然住在法国,前几年就回过一次国,感觉国外没啥花头,住的附近几十里连个册佬都没有。混得不好,又要面子的。有苦说不出。这国外到底有啥好的?
然后等再听到消息时,她已经在国外去世了。骨灰啥的运回国手续麻烦,索性就葬在当地了。啧啧啧
另一方面就是讲江红的故事,5号病人来到巴黎与江红偶遇。熟悉后江红向其述说了自己的故事。最后江红放5号病人走(让他去找顾香兰),最后留下一封信。最爱的东西也会给你最大的痛苦。刹那即永恒。当场就想到比如由爱生恨。而江红的前任竟然是个女的。
另外总算见到了窦进饰演的顾香兰B,相信看过《曾经如是》的观众肯定不会忘记!窦进的强大台词旁白。大赞!这一次3场还都是发着高烧演出的!完全看不出来!真的很不容易!
分享会上有观众问出了我的心声,跟着伯爵后不后悔。嗐,喵总很爽快地回答:她常干后悔事。人哪有不后悔的?事后仍然是顾香兰。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剧情真的环环相扣,顾香兰向5号病人讲述自己故事;5号病人向实习医生讲述自己故事;实习医生向观众讲述5号病人的故事······
“我们这一辈子就好像一出戏,这出戏是我们自己编的,戏中谁是好人,谁是坏人,都是我们自己在决定。”
这顾香兰和5号病人到底是什么联系?
最后江红为什么会放5号病人走?
5号病人最后是怎么解开心中的三个谜?【孩子为何夭折?妻子为何离去?自己为何得绝症?】
好奇将这几个问题问了AI 算了,答非所问。
有些没看懂的部分就上B站看了别人的万字解读,总算是明白过来了!看了剧没明白的可以去看看,分析得很透彻。甚至还讲到了临终关怀~
仔细分析一通后,不由得感叹《如梦之梦》还真是部史诗作品。下次我想坐中间(莲花座太贵了,黄牛那里最低价3300)
从上海到巴黎,从巴黎又回到上海。
历史不停地在重复,因果不停,轮回不停。
“浮生若梦,若梦非梦。浮生如何,如梦之梦”
观众则可以从别人的梦中吸取教训,学会珍惜。
众生皆苦,唯有自渡。
最后说一下,其实,我是六号病人。
祝大家新年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