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不知道能干嘛?

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常常会被问到一个问题:“你长大了想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也许会在我们人生的许多时刻,以不同的形式重新来到我们眼前:“你想要做什么?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们也许还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也有可能我们曾经拥有答案,但是答案已经不再适用,而我们正在试图重新作出回答。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我们会感到迷茫。面前看似有无数条道路,但是没有人知道道路的终点是什么。选择了A,就意味着不选择B,每个决定都必然伴随着相应的后果,我们难免变得患得患失,也迟迟无法作出决定。
我们为什么会感到迷茫? 有什么办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迷茫的阶段?在今天的文章里我们将会一起进行探索。

1. “无限”的选择
导致迷茫的原因,也许不是因为我们缺乏选项,而恰恰是因为我们拥有看似“无限”的选择。
和从前的时代相比,如今的职业分工更加细致,意味着职业选择也更加地广泛。而随着社会流动性的增加,同时受到后疫情时代的影响,除了选择自己从事什么工作,我们或许还面临着选择自己在什么地方工作,在家乡、北上广深还是海外,成为办公室白领还是“数字游民”。
此外,随着社交网络的普及,我们更是有机会接触到千万种不同的生活的可能性:在我身处家中的这一瞬间,如果打开社交或者新闻平台,会看到有人正在远东的大自然里探索动物保护,也有人在穿梭于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着时事报导。这种史无前例的“上帝视角”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多样性,也有可能给予我们一种焦躁感:我应该在此时此地,做着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吗?

2. “有限”的存在
和看似无限的选择相对的,是我们的存在是“有限的”。我们只拥有一副躯体,无法同时存在于此处和彼处,并且仅被赋予了一生的时间。
即便我们的天赋可以让我们在五个不同的领域都获得相对的成功,我们的时间和精力也无法让我们同时从事五份不同的工作,在五个不同的地点生活,拥有五种截然不同的人生。
当我们仅有一生的时间,我们必然无法随心所欲地尝试世界上所有的活法,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做出选择,而选择往往让我们陷入FOMO (Fear of Missing Out)- 一种害怕错失重要事物的状态。即使当下做出了选择,也总是担心自己是不是错过了其他更好、更值得、更能让自己快乐的东西,或是更精彩的人生。
3. 价值的冲突
有的时候,我们的迷茫也可能与选择所伴随的价值的冲突有关。比如,我们可能在追求职业自由度和发展空间的同时,也重视对于家人的陪伴,这会使我们犹豫是否要选择一份长期在外地或者需要旅行和出差的工作。
或者,我们在重视生活稳定性的同时,希望对自己的职业方向做出一些改变,而这些却可能在短期内带来收入的变化和其他生活上的变动。
类似的价值冲突可能会令我们难以选择,尤其当需要取舍的事物对我们具有几乎同等重要的价值的情况下,会令我们感到寸步难行,难以突破迷茫的状态。

1. 限制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人生有限制也许不是一件坏事,这听起来似乎是违反常识的。
当我们清晰地认识实现自己的“每一种”可能性是不可能的时候,可能会经历短暂的失望,但也会给予我们更大的自由——比起担心自己会错过些什么(现在我们都知道,这是必然会发生的),我们可以更加专注于创造自己想要的人生体验。
在接受限制的同时我们也是在做出承诺(commitment)。承诺意味着我们选择将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某件事里,而这件事情对于我们是具有意义和价值的。当我们做出承诺,不意味着没有被选择的事物对我们而言不再重要,但是我们能够专注于眼前的道路,并以具体的行动去落实它。

2. 接受“人生的不可知”
如何才能分辩自己选择的道路是否是正确的?
在荣格的一封书信里,曾经提出这样的建议:对个人来说并不存在某种绝对且正确的生活方式。如果决定选择一条个人的(而非从众的)道路,那么这条道路是无法被预知的,只有当人一步接一步,朝前迈进的时候,才会自然地形成。
在信中,荣格进一步提出,与其试图知晓人应该如何活着,不如接受人生本身是不可知的,进而去做一件眼下最需要完成的事情 (“do the next and most necessary thing”)。在这样做的同时,便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走在我们的潜意识设定的道路上。
3. 练习投掷飞镖
很多时候,导致我们困在原地无法行动,难以摆脱迷茫的原因,可能是潜在的“完美主义”。我们在内心不断地衡量着不同的选项,计算着可能的得失,都是为了获得尽善尽美的结果,避免失败和风险。但是,生活的本质是不完美的,无论如何选择,都无法保证一切事物没有缺憾。
事实上,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有敢于在最初的阶段试错,才能在过程中获得学习的经验,并在练习中逐渐接近心目中理想的状态。
在接受了“不完美主义”之后,我们的生活会获得更高的“容错率”,不必每个行动都确保完美,重要的是朝着自己目标的方向做出尝试和努力。如同投掷飞镖,不一定每次都可以完美地命中靶心,但在不断的练习当中会让我们无限地接近它。

有一个来源于禅宗的词语“迷悟一如”,认为迷茫和顿悟是一体两面的,都是心的一种状态。当我们感到迷茫的时候,如同云雾遮挡住了山峰;而当迷茫散去的时候,山峰又会显现出它原本的面貌。
当我们正在经历迷茫期,也可以将其当作我们尚未知晓的事物即将被揭示的过程,以微小但切实的行动作为连接,我们会在过程中逐渐获得更加清晰的视野,看到雾散云开之后的山峰展现在我们眼前。


【安慰记心理小店,一个有超多实用方法和工具的心理便利店,欢迎来坐坐。】
同名公号:安慰记心理小店
回 兔子洞 体验免费心理树洞
回 平行世界 参与心理能力训练
回 工具包 得免费心理自助工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