唤取笙歌烂漫游-云岭之南的小城小镇(三)
我小时候,听人提到大理,就是大理古城、崇圣寺三塔等等古迹。还有《五朵金花》里的蝴蝶泉。后来大理和阳朔成为老外最喜欢来中国度假的地方,这两个地方都有“洋人街”。也就此开启了“民宿”这个行业。但后来大理的民宿繁荣过头了,据说已经把洱海整个包围了。加上我比较早的时候去过一次云南,就没有再去的意愿。再后来,洱海周边治理了,湖岸又亮出来了。不过那会我的兴趣在别的地方,就一直没有再来云南。这次来大理,也懒得做功课,就简单看了看地图,看到了洱海东岸的双廊。这个名字好听啊!以前没听说过。而且在东岸正好看洱海+苍山的全景,比在传统的西岸这边看得全。于是,就这么愉快得把双廊加进了行程里。
双廊镇
在大理汽车客运北站有定时班车可以到喜洲、双廊。大约45分钟一班。大理客运北站是我这次在云南的三周中见到的最正规的汽车站,至少有人广播发车信息(嗯,云南其他的车站都是全自助~既没人广播也没有大屏幕显示。坐车全靠乘客的眼睛看,嘴巴问)。发车后在洱海西岸走的是以前去丽江的那条路,感觉岸边的人烟还是比以前稠密了。能直接看到洱海的地方变少了。中途会在喜洲、江尾上下客。过江尾后客车转上洱海东北角的环湖公路,靠近岸边的浅水里也生长着树。路边停着面包车,后面打开就是一个车厢咖啡馆。坐在旁边摆着的小凳子上看洱海就能消磨掉大半个下午。




双廊是一块夹在鸡足山和洱海之间的狭窄地带,一条主路就可以串联起南北两端。客运先到达北门,建议游玩时间短的客人在这里下车,逛到南门出来后可以坐始发站的客运回下关。不用走重复路。









据我后来遇到的包车师傅说,双廊是舞蹈家杨丽萍的老家。这里的发迹始于她在老家建的太阳宫、月亮宫。借助知名度,太阳宫以杨丽萍私人别墅为名号成为充满艺术气息的高档会所。不仅位置绝佳,里面也都是杨老师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艺术品。不要说住,就是在这里喝杯咖啡‘吃块点心,好像都能提高一下享受者的艺术气质……这么一个“高大上”的所在,让双廊的名字走出了的大理。当地人逐渐放弃了渔船、渔网,也跟着搞起了民宿、商铺,都吃起了旅游饭。这,也算是杨丽萍造福乡里了吧。不过司机师傅说这两座“宫”都是违建。我这次去没有特意去看,也没有刻意避开。玉几岛去了,但没有看到“太阳宫”的字号。也可能是经过了我也不知道是个什么所在吧。







我不清楚洱海的民宿业最繁盛的时候,双廊是什么样子。就我看到的当前来说,基本就是民宿的天下。特别是小镇北部能看到洱海、苍山全景的位置只有洱海湿地公园、双廊魁星阁这两处公共水岸。其他位置基本被各家民宿、店铺圈占了。据包车师傅说,双廊能看“海”景的民宿房间,我来的这种淡季也要1、2000元/晚;如果是旺季,卖到8、9000元/晚也不新鲜,还不一定订得到。嗯,好吧,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我自己旅行从来都是订特价房的呀~~小镇南半部临“海”的公共区域比北半部多,但这一带有玉几半岛、南诏风情岛等近景遮挡,景深浅。










对喜欢休闲旅游、度假的人来说,双廊是个不错的选择,吃喝玩乐在这个小镇上都解决了。但不太合我的脾胃。双廊可能很有艺术气质,可我追求的是古迹 。双廊现有的古迹基本是晚清到民国时期的,比如玉几半岛的炮台、小桥、海边的魁星阁、原来村口的戏台……遛达3个小时,这个小镇给我最深的印象是烤乳扇很好吃。不但个头比别处的大很多,酱料也有选择,不是单一的玫瑰酱。我选了焦糖,和花生碎配一脸!如果以后我还会再来双廊,一定是因为我想这里的乳扇了。




龙尾关城
很多人都知道大理的“风花雪月”: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那么何为上关、何为下关呢?我曾有过疑问,但没深究过。





这次翻地图,看到了“龙尾关遗址”这几个字。有遗址当然要去看看啦。从双廊回到大理客运北站,时间还早,在附近的万花加油站乘4路公交车,到美登大桥站下车,沿西洱河走一段路,在一座桥头的北端有一条上坡的石板路,两边都是老旧的房屋、店铺,路边还摆着小摊子,各色行人川流而过,把小小的街道填满了。这样人间烟火气的街巷可不容易看到了呢。抬头看,一座城门就在街道上方。







慢慢走上去,行人渐少。越是临近城楼,两边的店铺越新。快到城楼跟前的时候,已经有些新式的餐厅、酒吧、饮品店了。这条老式的街道也开始开发了。再过一两年,这里大概也会成为一条时尚街区吧。穿过城楼,石板路继续向上,但行人几乎没有了。两边的房屋也不再是商铺,应该就是民居了,有些还是名人旧居。主路上冷冷清清,没什么好看的了。我转入旁边一条街道,随意走着,没想到看到一座寺院,再看看手机地图,原来这里还有一座下关文庙。去看看。时间晚了点,文庙已经关门。看外观应该是重修过了的,门前的大树默不作声,但又暗示着这处建筑其实是有年头的了。




所谓“龙尾关遗址”早就不是遗址了。它已经被复建成一座城楼,名为”寿康楼“。文物说明牌告诉我们:从苍山斜阳峰到洱海之间原有南诏时期所筑的龙尾城。在城中部建有一座小方城(关城?),现存的这座寿康楼就是方城的北城门。龙尾城、龙尾关,既然有龙尾就一定有龙头咯。后来问了包车司机,师傅说”对,有龙头。龙头就是龙首关,在上关那边。你看龙首在上嘛,就是上关,以苍山为龙身,龙尾就是下关。“哦,原来上关和下关的名字是从这条苍龙而来的呀,这我就明白了。不过司机师傅说龙首关早就没有了,就剩一个小土包了。后来我在地图上看到龙首关遗址的地标。也有其他游客上传的照片。司机说的小土包已经包上了石头,上面建了一座小城楼,前面还立着大理州文保单位的石碑。只不过这里不像龙尾关那里身处城市之中,注定龙首比龙尾要寂寞了。



夜幕降临后,龙尾关下的街道依然热闹。从历史中回到人间,真好!
云南小城小镇系列
倚窗闲话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每年最早的?还是最晚的樱花? (3人喜欢)
- 《致光之君》41-48集观后——青山依旧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