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分篇简评
和上一期社刊《空森协奏曲》一起寄到手中,这本却是在学校读完的(然后就鸽了一周才写本来就要写的书评×)。因为课程安排,阅读的时间都集中在中午和晚上,昏昏沉沉的感觉在某种意义上挺符合“夜”这一标题的( 虽然整本的每一个短篇都含有“夜”这一要素,但是读完之后脑子里全是——暴风雪山庄(混沌)。不过阅读体验还是愉快的,包括看完之后和朋友一起讨论,还有看其他大佬的评价()和朋友的对话中也提到了社团创办的事,越想越觉得难搞。所以空森侦探社的存在就肉眼可见地难得(更别提还有社刊了哭)。希望能一直办下去! 另外就是封面的手势找朋友借了几条皮筋试图模仿一下结果差点抽筋×
以下是个人主观(且贫瘠)的评价,包含有对于各篇的剧透和暗示: —————分割线————— 《那夜我们丢失了星星》 由“丢失戒指”这一日常之谜为引子所展开的事件。从琐事过渡到案件这种发展并不怎么罕见,这一篇在日常与非日常的衔接上做得挺不错的,确实很像文中提到过的《希腊棺材之谜》,不论是发现尸体的前因还是尸体出现的时机,雨伞这一点也属实是没想到。后面一转突然推理是意料之外的(看这篇之前还跟友人讲了讲突然推理,甚至还说了嘴这类型写的人实在太少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再看到篇新的×)。行李箱的推理少了分惊愕,但是能够在没有波澜的表象之下揪出逻辑线头,本身设计就不容易了,美中不足的是凶手的计划缺漏实在太大了,不能理解非得使用“侦探”这枚棋子的原因。作为故事来看,整体呼应得相当不错,标题中“星星”的几次出现很巧妙,戒指消失的真相我也挺喜欢的。侦探行动的动机也由于存在和《总是这么慢》一篇的联系而变得合理,很好的结构。 《鸦巢》 整体确实有点头重脚轻了。事件篇有百分之八九十是在为案件进行铺垫,反倒是真正发生事件时的描写太急了,你一言我一语就这么发现了几条线索。这种写法让我想起了姓白井的那个男人,同样也是在案件现场获取不多的线索,再收束前文伏线进行解答。这篇的伏线埋得还是很有功力的,不会一眼就知道这是伏线,不过运用起来就有些简单了。毒杀的成因有点离谱,毒物存在的原因还是可以的,结果怎会如此()仅仅在心理上的提示作为揭开真相的钥匙,形成的推理也不免脆弱。侦探役说出自己解答的过程主打一个脑补流,可能是作为一种猜想才说出来,感觉当支撑解答的证据不够时,把“不确定性”凸现出来会更好一点。 行文大部分是不错的(还是除了搜查现场那一段不提),几个人物有各自的记忆点,对于暴风雪山庄短篇来说是挺难的地方。当然肯定是有铺垫长的缘故,只不过对我来说让阅读体验有一定提升的那就是好的() 《战略馆杀人事件》 或许加强了我的暴风雪山庄PTSD( 建筑诡计非常怀旧。核心点其实是那种最暴力的密室诡计,结合上这个妙妙屋设计,其实不是我讨厌的类型。主要的问题是十个人物报菜名一样地登场,又非常潦草地这么死了,有种在你眼前晃过去之后马上摔死了的生草感(尤其还要煞有介事地走流程,切电话线那一段反正我是不厚道地笑了)。而且节奏很乱,看这一篇的时候没留神人就死掉一半了()最后馆的名字回扣凶手身份这点很不喜欢,明显的由结论推过程。不过这魔怔动机和崩坏结尾还不错,只能说无愧为推批之作了( 《雪夜的礼物》 过去与现在的案件交织。过去的楼顶密室是我一直想去尝试构思(?)的谜题,解答中规中矩,现在案件的运输诡计莫名使我某些不太好的回忆复苏了()最后的身份梗一直不是我喜欢的类型,而且由于阅读顺序的原因,震撼感也没有后面的一篇强。人物塑造还可以,至少对于主角这一复仇女神的印象挺深,因为这点,结尾的反转也有了一层独特的意义。 《吵我睡觉的人》 规则类设定在推理小说里挺难做到的。这篇我觉得在“规则成因”方面解释有点不够,到后面时间倒流什么的都有,如果都是凶手搞的那凶手这人多少也挺富有挑战精神的()这么偏现实的一个背景很难代入到这样的奇幻设定里面,归根究底还是凶手的计划太过矛盾所导致,似乎单纯被作者操纵了一样。还是说不要太过重视现实性?一家之言,感觉不如直接写成完全虚构来得直接。 《超越生死的推理》 确实很有犯罪电影的节奏感,主角的设定莫名让我想起诺兰的某部电影。发生几起案件再串联到一起,这种写法本来可以做得很有震撼力度,但是这一篇的案件质量都挺难说好。能看出来致敬了福尔摩斯,所以案件解答观感还真的是跟在看老福的推理一样,比如第18节那一段,即使是心证也太过于薄弱了,完全不足以导出真相,更别提这篇还一直在强调“逻辑推理”。而且看到这样的过程之后再看后面的剧情更显得不切实际。看之前以为“超越生死”的含义会更加深刻,结果只能说反差实在太大了。总体来说是个人不会喜欢的篇目。 《雪焰》 虽然自己特别想建一个推理社,但是如果在小说里看见推理社这种设定……那还是不用了吧( 雪地密室的诡计原理挺好,就是白色XX与X还是有差别的吧(来自一个没见过雪的广东网友),而且一通操作之后画面的清晰程度似乎也会被影响到,这方面可以再详细说明一下。动机不喜,个人已经对这种“为了华丽的没落”无感了()中间解密码那里也是有点强行降智了。 《荒诞闹剧》 这熟悉的命名方式,猜测是和《恶俗烂片》一个作者吧。实际上两篇带给我的体验也差不多。标题和正文完全是两个风格,小说本身是基调比较暗的一个故事。人物塑造依旧是优秀的,也借此很好地完成了施害者与被害者的逆转。虽然主题算是比较老的校园霸凌题材,不过事件刻画得挺不错的。第一起密室里面印象深的是推理小说的用处,以及第二起密室的双保险设计。总体是挺好的一个故事。 《永夜》 宗教题材是我偏好的类型。不过一开始以为要碰邪教的,结果是聚焦于基督教。背景放在国内校园内,不免产生一些违和感,包括末尾的动机也有受到这一因素的一点影响,不过最后没有特别强的割裂感。作为案件主体的密室诡计属于老梗,和动机打上组合拳这一点倒是很不错,尤其喜欢和十诫结合起来的那一部分。中间有一段关于宗教的讨论提升了观感,也在最后做了回应。也是挺棒的,就是结尾可以再写多一点,毕竟是作为真相的揭示以及凶手的心路历程,看起来有些仓促。 《银河一夜》 太空设定+封闭环境。以回忆为主的行文很容易看出来要玩什么样的梗,还是写得有点云里雾里了。看了作者本人的解析,实在挺容易联想到北山某长篇和麻耶某短篇,在揭开真相的时候,对于诡计的说明还是有相当差别的,对于这种梗我是不太喜欢留白太多要靠读者自己理解的(究其原因还是我脑子不好),不过这个想法本身就很有意思了,人名上的暗示也有趣。死者是双胞胎,在这基础上整的身份梗在契合剧情的同时,也为真解答打了烟雾弹。 《侦探死于黑夜》 感恩副社长,能看出来精神状态很好了,给社刊收尾还是这么意识流。读着跟在做梦一样,场景不自主地无序切换,醒来后只能说自己做了个梦,发生了什么好像不怎么重要了。 —————分割线————— 后面还有.jpg 最后的简短meta很好玩,不会让人感觉用力过猛或是翻来覆去用同一种花招。“夜”的意蕴在最后一页才最大限度地显露出来,不知我阅读时昏沉的状态是否也是某某的安排。 所以,祝各位夜晚好梦!
COR12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鸮语Vol.3》与一些想法 (15人喜欢)
- 乱七八糟的2024年终总结 (17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