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十二月,这一年的花朵已经全都开过了
被无数总结、统计支配的12月,让工作上一事无成的2023无所遁形,但生活中绽放的数个璀璨时刻,又都是能温暖我好久的记忆。所以,2023是个滋味复杂的混合体,是不配用成功或失败来计量的。
因此,年底万晓利与叶蓓演唱会的文案格外打动我。我在社交媒体贴了两次,还手抄了一份夹在手机壳背面,结果被管学生工作的书记看到了,坐实了的传闻。

1. 看演出
为了自己班上的崽,去看了一场校园摇滚节。在此之前并不知道我校还有摇滚社,还能凑出8只乐队。听说刚加入社团时,是由组织包分配拼成一个队,先结婚后恋爱,我班吉他手崽崽所在的这只乐队感觉就是新手团。
表演的曲目都是翻唱,意料之中的是用回春丹的《鲜花》和新裤子版的《花火》作为终场,但没想到对《白鸽》的翻唱已经是参照疯医版本了(小号和念白也都同样模仿了)……
主唱们大多水准普通,也都挺拘谨的,像是一场大型卡拉OK模仿秀。只有一个男生特别放得开,还是个道具小达人,翻唱甜约翰《降雨机率》用了透明雨伞,翻唱木马《她是黯淡星》就戴顶礼帽取出镭射球,翻唱王菲《开到荼蘼》还上了喇叭……
我居然看完了全场。虽然坐在一群沸腾的大学生中真的太羞耻了,很后悔没戴个口罩,但心态从一开始因为好笑而捂住脸偷笑,到后来因为欣赏青春而变成了姨母笑,毕竟,宣传单上那种矫情的文案,我也曾经写过啊!

另一场演出也在校园中,但是级别就高多了:南京大学歌声魅影音乐剧社19周年音乐会。 23年5月看了他们的年度剧,已经被震撼到,纯学生社团可以做到这么好。这次周年音乐会用了飞机航行的概念,串起经典音乐剧歌曲节选,带观众进行了一次音乐旅行。虽然我对这些剧都不熟悉,但学生们模仿的还挺像模像样了,我甚至还能认出台上好几张面庞是上一次年度剧的演员,各有各精彩。演出结束台上台下哭成一团混乱谢幕,而社长当日过21岁生日,真是不敢想啊,太嫉妒这闪闪发光的青春了!

12月16日的“沉默动物”拼盘中,也有一只来自南京大学的乐队Dizzy dizzy yellow puppy,简称DDYP。一开始不知道是校园乐队,想着怎么这么一脸稚气,但后朋的还挺凶猛,配上VJ视频中快进的电影场景,现场服用感很佳(比网易云试听好多了),真蛮喜欢的。结束后主唱于文昊同学喊我“老师好”,才发现一起吃过饭,而我不记得人家长相……列宁安慰我说,“舞台上有滤镜,不认识很正常”(我怀疑他在暗指王海洋)。这场现场他们也上传到了网易云上,叫《2023南京现场》,全视频在B站,叫“【演出全程】12.16 DDYP在1701”。
第二只乐队是鲸鱼飞向天空,跟在DDYP后面,一下就显出了社会人属性。演的很卖力,但是我完全没有被打动,一会像这只乐队,一会像那只乐队,形式大于内容,而且和他们清新的团名一点都不符合。
压轴的是沉默演讲。22年6月看过一次,但始终难以融入现场。这第二次观演,说喜欢也谈不上,但在慢歌时有感到心被扯着慢慢下沉。这样想想,沉默演讲和DDYP给我的感觉是完全相反的,前者喜欢唱片听感,后者喜欢现场表现。之后看到邱大立老师说主唱声线像沈简单,想了想还真是,但邱老师觉得这话可能有点损,我倒不觉得,沈简单很有特色啊,这是好事。

12月看的最好的现场,必定是卧轨的火车。黄佳诗曾送了我一张《一些次要的时刻》,那是她2022年度最爱专辑,很惭愧我还没好好听,但这并不妨碍我去感受现场。现场人多到只能一半看电视一半看舞台,而舞台也只能看到半个场。哼唱开场,场内一下就安静了下来,呼吸纷纷坠地,视线半浓半淡。贯穿全场的暗涌的沼泽,连鼓掌都是轻轻的,怕惊扰了缓沉的情绪。每个人都是(不止一种的)乐器,如同宗教作法,不过长笛和萨克斯一起总觉得怪怪的在打架。之后返回去听唱片,觉得还是得现场,因为需要让自己心无旁骛,被按在场内,被黑洞吸入,放弃抵抗。只是一些段落还是会希望有大河定海神针班般的女声降临。

分隔2013和2014的,是1701跨年系列之“把青春唱完 高原摄影展及访谈”和“火种卅年”,其实就是94红磡演唱会摇滚乐势力和“中国火”专辑系列三十年。一看到这主题,我就知道是南京市民在圆自己的梦!巧的是那个月我正好在看高原《把青春唱完》,翻着翻着就热血沸腾,而且在里面数次看到燕子家鼓手余伟民,四舍五入我也就当间接和那个时代产生了关联吧……而且对周韧挺感兴趣的,所以我居然是朋友们中唯一一个坚定去看这场演出的人,虽然1994那个时间段我还在唱着小虎队……
下午的高原摄影展及访谈,几位老炮都上去了,你一言我一语,包括李杰、周韧、WENGWE NG、唐朝老五(刘义军)、张荐,但聊的特别散特别飞特别北京。比如已经慈眉善目很佛系的刘义军说南京是老古都所以有地气所以一定会有杰出人才,比如张荐直接对提问唐朝乐队94红磡演唱曲目的人说“你管得着吗”(高原立刻拍了一下他表示不该这样)…… 最后请高原在《把青春唱完》书中余伟民的肉体上签名,她笑说这合适吗,其实我的内心小算盘是回头要去找鼓手本人签在另一侧,然后这本书就算是开过光了!

晚上的演出知道不要抱太大期待,但听感还是参差不齐。十月婴孩中规中矩,努力了。陈劲就有点过于听不下去了。没想到地下婴儿还配有与时俱进的VJ,搜了下似乎近期还有演出的,但更意外的是台下可以跟着小合唱《觉醒》和《都一样》!这不科学,那时候现场这些小朋友们都没出生呀!唐朝老五已经变成了指弹艺术家,背景是他仙气十足的画,好像音乐家的尽头都是画家……周韧让我意外,完全在玩电子乐了,也有采样中国火的歌曲remix,而我心心念的还是《风马牛》和《火星人》。其实我猜《火星人》本是要表演的,但时间来不及了,因为在零点钟声的时候,大屏幕的背景上打的是“为了目标我向前追”……

跨年时间点差不多是老艺术家们一起合唱《飞翔鸟》,可惜这首歌我并没有什么感受。反倒是最后两个时刻非常感人。
一个时刻是摄像机拍台下观众时,忽然有个男生举起一块“我爱南京”的旗帜,全场欢呼,我也鼻头一酸。想起2020-2021欧拉跨年的零点是全场大合唱《梵高先生》,大家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在致敬。
另一个时刻是演出结束后,场地放起《明天会更好》,大家一起合唱,我虽然嗓子哑的不行,也还是用力高唱。平时大家说的都是“这个世界会好吗”,但在那样的时刻,还是在半信半疑中,送出最美好最期待的祝福。

2. 老友记
秀客回国,我组织了场四人聚会,30年没见的小学同学再聚首还是很亲切啊!
圣诞节在黄佳诗家吃家宴。收到了她坚持好几年的手绘月历,依然满眼都是浓情化不开。拍了一组照片,“午后实验室的梦境催化剂”。

3. 生活的美好时刻
有三个并无私交的豆瓣友邻表示被我inspire到,也开始了她们的月/周记录!这是我完全没想到的正反馈,开心!

课间收到学生送的咖啡和花花~

和学生一起完成了张充满意外之美的琼脂细菌画。

12月有深秋最灿烂的银杏,也有冬天的第一场雪,归家路的尽头有雪人迎接我。

4. 生活的真实时刻
体检结果有喜有悲。肥胖相关参数在变好;甲状腺问题只能缓解不能根治。
父母家漫水,漏到楼下邻居家,把床品都弄湿了。所以我的平安夜就是在处理漏水事故中度过。虽然解决的还是挺顺利的,但是感到自己长期在象牙塔和文艺世界中生活,对于处理这种生活事务很不适应。
和班上学生一起庆祝新年。在匿名分享的2023年最快乐的事情中,有夸赞班级的,有分享感受的,但是有30%的人表达的都是“还活着”、“又活了一年”、“挺过了高考”……

5. 不妨听一点音乐
我是做不出年度专辑、年度单曲这种排行榜的,一来有自知之明,自己的听歌量并不大,太忙了,没可能多听;二来我从不喜欢跟着最新的东西跑,哪怕是喜欢的歌手的专辑,都是出了一两年后才去听,而今年又格外注重对老专辑的重温,避免自己陷入速食循环。
所以只能照例推荐10首单曲,有些是当月看过的演出的乐队的作品,有些是曾被打动的一瞬。都可以点这个链接直接在网易云听:2023月度记录歌单
- 蛙池《孔雀》(2023):在上面提到的学生演出中,他们有翻唱了这首歌,可能因为这首歌上过综艺,所以知名度相对高一点。现实的歌词,值得阅读。
- 沉默演讲《这璀璨又迷人的星空却让人看不透,就像是Ta》(2021):就是现场把我的心往下扯的歌。
- 卧轨的火车《圆》(2022):别说话,去听。
- 周韧《火星人》(1996):“火种卅年”没有听到它很遗憾。
- 林忆莲《明天会更好》(1991意乱情迷演唱会版)(1991):并不是因为跨年听到《明天会更好》才推荐它,这首歌已经做了好久我的手机铃声了,清唱版非常特别和诚恳。会在这个节点想起它是因为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林忆莲复出社交网络,期待2024她的新作。
- 杨千嬅《水月镜花》(2006):人还是不能脆弱啊。某一个夜晚,脆弱的时刻,很多歌乘虚而入就被我记住了,例如这首,觉得她唱的格外动情,让我终于get到杨千嬅唱歌的好。
- 巴奈《飘》(2020):在雪夜路灯下、在彻骨的寒冷和光影中默默被触动。
- 黄韵玲《我心中尚未崩坏的地方》(2015):真的不是蹭五月天假唱风波热点,但是在这次才知道这首歌原唱是五月天。当初第一次听到这首时,心想不愧是黄韵玲,编的和她自己声线好搭。后来发现整张专辑都是不同女音乐人去翻唱五月天的歌,顿时心情又很复杂……凭什么?
- 王祖贤《风言疯语》(1998):王祖贤的声音当然不怎么样,但是在这首歌中很动人。
- 沈简单《山海经》(2016):上面提到沉默演讲的主唱声线和沈简单有点相似,但不同的是沈简单更属于常规概念中不适合唱歌的嗓音,初听时甚至会难以忍受(事实上评论也都在抨击这点),但如果能够给与合适的编曲的话,其实是耐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