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图
阅毕。潮涨,她在珠江诞生,被渔船所获,机缘下成为海皮的一员,水上人家的山穷水尽遍布浮船之上,她尽收眼底,为之共情。天赐的使命不允许她留在苦厄生活中,哪怕惨遭不测,番鬼也遍寻机会将她送入绝美花园,那里的生活充满尊重与尊贵,她瞪大双眼,注视新地方的景、物、人。世事难料,或许是自然之力,或许是帝国摧残,好景不再,花园抢掠。独在异乡为异客,她成了他乡动物园里的一个物,迷惑大于愤怒,无奈过于无助,她将最后光阴留在那个她不熟悉的地方,客死,最悲剧的死法在她身上应验。她的视角单纯、清晰,里面是时间随风而去的感动,是世间百态的流连,是似人非人的关怀。潮落。
由海皮到澳门,由澳门到帝国,巨蛙的经历是主线,却并非本书全部。每个章节的关照面是由这三个地点构成的人类社会,每个配角,诸如契家姐、冯喜、H、迭亚高都有机会成为某一章节的主角,而蛙,作为提供给读者的一个视角,在静英英中注视着。本书最好的一点就在于此,于静英英的氛围下,读者站在蛙的视角中,注视着这个过去世界在人身上的发生,发生凝结为感动,又反馈至读者的身上,越读越有情感,越读内心越澎湃,如潮涨潮落,情绪化作潮汐图般翻涌。
在看第三章之前,我一直把本书当作岭南文化视角下的孕育之物,尤其是第一章,由密集而陌生的粤语词汇搭建而成,一进入便吹起强劲的岭南之风,读者是熟悉是迷茫立刻感知的到。所以我都提前构思好了某地区文化语境、某时间文化继承等词,就待阅毕时填入,直到第三章,小说的整个背景转移,但情绪却未跌落,作者的文字随着空间变换竟愈加成熟,我发觉是我低估了林棹的能力,何其惊喜。林棹没有将巨蛙拘束在熟悉的文化疆域内,反而乘着船迈进大海,游向辽阔的世界,探索兼具共性的存在,蛙,勇敢的一次尝试,哇!宏大的一次抬升。
这是一本在目前中文小说书架上特立独行的存在,不管是她的小说视角还是写作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匍匐扫地。作者单脚脚尖触地,其余的身体似是被细线牵引,漂浮空中,这使她不受地面灰尘沾染,在风的吹拂下,还伴有阵阵清新。虽然还与地面有着细微联系,虽然自由得还不够彻底,但她好歹是尝试了,是有新意的。书中我唯一不太理解的地方是第二章开头巨蛙复活,魔法的出现显得有些另类,不如让位神话或信仰,本是虚构之物,海皮的虔诚定能死神下夺蛙。这不算瑕,只是读者与作者的意见交换,我相信在下一部作品,林棹创造的产物会愈发清香诱人,摆脱了尘封的束缚,中文小说也愈发具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