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日常 | 自由职业者的滴答一天到滴答一年
步入自由职业阶段以后,我曾摸鱼摸到心慌,也曾险些滑入倦怠的深渊,所幸在滴答清单的陪伴下,我慢慢建立了一套稳定、可持续的工作流程。
把生活和工作中的待办管理、琐碎提醒和专注统计交给滴答清单,我得以聚焦核心任务,在自由职业状态中获得了一份难以替代的秩序感和安全感,也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节奏。
据滴答清单专注统计,本文共计花费有效时间:24h16m
滴答一天,昨日重现
晨间日记,状态唤醒

早上准备就绪后,唤醒睡眠状态的电脑,滴答清单的标签按钮依然像昨晚一样有序排列在任务栏左侧。

我开机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滴答清单的习惯打卡界面,完成当天的早起打卡和昨天的早睡打卡,补充昨晚未完成的打卡。

细节:不需要填写日志的打卡设置为不自动弹出打卡日志,否则容易弹走耐心。
在“今日特写”的打卡日志里简短写下今天的晨间日记,记录一下早上做了什么好玩的梦,用积极的话语暗示自己即将度过充实的一天。
工作概览,便捷调整

工作之前,需要对今天或者近期的任务有一个总印象,重点关注紧急任务、重要会议和需要沟通的工作。
通过时间线视图查看所有任务,按清单显示任务块颜色,任务的时间跨度和重要节点一目了然。
生活任务跟工作时间有冲突的可以便捷调整,通过拖动就可以延后或者延长任务,暂停的项目也可以右键放弃。
专设清单,视图切换
有的工作没有具体时间安排,却有明显类别,也需要随时更新内容,需要看板视图。
而有的工作有严格的时间规定,要在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完成,需要时间线视图。
同一个清单下的任务,工作起来一会儿要用时间线视图,一会儿要用看板视图,频繁切换视图比较麻烦。
不过,引入过滤器,增设固定视图,就可以有效避免这种麻烦。


与甲客户长期合作,我会在工作文件夹下专设一个甲客户清单,使用看板视图,再用过滤器设置一个甲客户工作台,使用时间线视图。
细节:最近常用则置顶,方便使用。
开展甲客户的工作,就打开甲客户工作台(时间线视图),在明确的时间线索下专注工作。
期间甲客户有了新的需求,但执行时间待定,那就打开甲客户清单(看板视图)先记录下来。

合作完毕,将甲客户清单归档,甲客户工作台的过滤器只要换一下清单设置,就可以改换成乙客户工作台。

再次与甲客户合作,将甲客户清单取消归档,其中合作共识笔记还在,便于重温合作细节,迅速进入状态。
专注时长,有效记录
在家办公,如果工作和生活没有明显的时间和空间界限,自由职业“为自己打工”的那股干劲涌上来,很容易给自己加班,最终“间歇性努力、持续性摆烂”,身心俱疲。
专注计时,本身就是一个主动审视和督促自我的行为,记录自己的有效工作时长一段时间后,我根据专注统计数据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发现空虚感和倦怠感在渐渐消失。
灵感的迸发不会严格遵守番茄时间,而我又偏好相对连贯的工作状态,所以我习惯用正计时而非番茄计时。遇到要喝水、接听电话之类的情况就暂停计时,最终统计出来的就是我的有效工作时长。
当客户问到“这项工作大概什么时候可以交付呢?”,我也可以迅速回顾之前的专注记录,给出一个准确又稳妥的时间。
松弛有度,长线并行
自由职业意味着只要如约完成工作和沟通,不必像上班那样严格遵守集体时间表。
而自由支配时间,也意味着不再“摸鱼”、忙里偷闲,而是光明正大地安排好工作和休息、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让“自由”得以持续。
当我全情投入到工作中,很容易忽视自己的身体:在状态极佳的工作日,我能一整天专注于一项感兴趣的工作任务,不喝水不吃饭,不觉口渴,也不觉饥饿。
但是终归是肉体凡躯,跟不上灵魂亢奋激进的步伐,这样的状态难以为继,只能把这种热情平摊到每一天。
除了手机上设置吃饭闹钟,帮助自己从工作电脑拔除注意力,我还在滴答清单上设置了喝水提醒,在工作时间段每隔1小时提醒我喝水。

喝水也可以带来强烈到不可忽视的生理需求,迫使我不久坐,站起身来走动放松。
长时间的任务就这样被必要的生理需求划分成了一段又一段的小任务,避免身心疲惫。

我的工作电脑布局,左侧是非最大化的工作窗口,右侧是每日安排、年度计划便签,还有专注mini窗口。
常用的便签和专注mini窗口不需要置顶就触目可及,也不会遮挡工作界面。
当我感觉手头并不急迫的工作已经耗尽了我的热情,我不会在这项工作上继续空耗时间,而会切换到每日安排和年度计划里此刻更感兴趣的任务。
如果当天对多数工作都兴致索然,我会在任务里评论,或者在日记里清楚地写下自己的想法,是遇到了什么困难,问问自己如何解决,能够从何处获取帮助。正视自己的情绪,专注于问题本身,进而调整好工作状态,也可以为下一个同类型任务提供有效经验。
高强度的工作和相对轻松的任务自然穿插,我的时间更有韧性。松弛有度的工作节奏下,有效工作时长也大大提升。
这种时间的韧性,是在我自由职业的一年多里,被工作和生活反复锤打才淬炼出来的。
我过去一直偏爱单线程工作,全神贯注时被外力打断会烦躁不安,但是多线程的工作和生活才是现实常态。
在日程的不断调整中,我更加了解自己,更能根据自己的性格来跟自己打交道——原来我并不反感多线并行,而是偏爱同一时间只专注于一件事、一次处理一个任务。
现在,我的每日安排不再步步紧逼,精确到每一分钟都要榨取最大价值;我的年度计划里都是心之所愿,并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我不再强求每一分钟都有着均匀的热情和精力,在被外力打断后不再为日程延期而过度焦虑,而是自然地投入到下一项任务。
在这样的时间节奏下,我收获的,远比计划的更多。
摘要收工,灵光再逢
收工时间,有的合作伙伴会要求提交工作日报或者工作周报。
滴答清单的摘要功能可以“自动总结一段时间内的任务完成情况”,帮助我高效总结工作进展和后续安排,让合作伙伴也心中有数。

如果在收工之后灵光乍现,我会就近选择电子设备在滴答清单里记下转瞬即逝的灵感。只是记录,并不额外工作。
多亏滴答清单的多平台同步,次日在工作电脑点开相应的任务详情,“昨天的想法我早就记下了,真好!”。
晚间日记,烦恼封印
睡前在“今日特写”的打卡日志里,接着晨间日记继续简要记录今天值得记录的动人瞬间,写完会发现自己度过了充实并且愉悦的一天。
即便遇到一些难过的事情,或者难解的谜题,那就把它们先封印在日记里,或者设置一个明天定时提醒的任务,睡醒了再来想办法——因为明天也会像今天一样充实,而烦恼只是规律生活里的一部分。
滴滴答答,以日以年
工作日报和周报是写给合作伙伴看、便于沟通协同的。
不需要提交工作日报、周报的时候,我会根据滴答清单的统计数据,不断总结和调整时间安排,看看下一步怎么跟自己合作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在日历视图,可以直观地纵向查看当天的专注活动,也可以横向比较专注次序跟本周前几天相比大致有何差别,是否大幅度偏离了每日安排。


专注详情里,可以查看当天的有效工作时长。
项目结束后,我也会专门查看在这个项目时间段究竟投入了多少有效工作时长,和我的预估时长是否相符。
在履约践诺的同时,争取让我工作的每一分钟都逐渐升值。
专注时间线和最佳专注时间统计,则可以帮助我快速找到哪个时间段才是我的灵感时区,哪个时间段又是可以深度挖掘的待开发时区。


我会选择在时间利用效率最高的时间段去做更重要、更有挑战性的事情,用感兴趣的任务填补待开发时区。
还有一个有趣的发现:当我连续几天每天玩单机游戏半小时的时候,明显日记和专注时间线里都显示出当天的工作和生活都更加充实。因为工作和生活达到平衡,幸福感更强烈,不太容易有报复性熬夜,这一段时间内的作息也会更加规律。
在不断试验后,我现在把单机游戏时间放到中午饭后,作为上午认真工作的奖励,也抵抗饭饱之后的困乏。无需午睡,下午也精神极佳。晚上不会惦记今天还没有娱乐够,放下手机就能欣然入睡。

年度热力图,一个小格盛放我一天的有效时长,我总是希望能在某一年把这张图变成深色海洋——那就从今天做起。
短期内,我不断增加专注有效时间,到了年底,长期任务自然而然就完成了。
2023年7月初,我向滴答清单许愿——我愿称滴答清单的“反馈与建议”窗口为许愿池——希望能够支持批量导出习惯打卡的记录日志,11月,习惯数据就支持导出Excel了。

于是年末我欢欢喜喜导出了打卡日志,发现2023年的日记里显示,我这一年“咸鱼”了18次,不过是一条快乐咸鱼,不再是往年自责不已的焦虑咸鱼啦。
日复一日,我借助滴答清单重塑工作和生活的秩序,找到了自己的时间节奏。
希望我依然自由但不散漫,生存,并且享受生活本身——年复一年。
适用版本
适用于滴答清单Windows 5.0.6.0、Android手机和平板 7.1.1.2、iPhone 和 iPad 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