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语
了解了一下原来台湾金曲奖近两年把原来奖项名字里面的“国语”字眼改成“华语”,完全不是所谓“去中国化”之类的说法(完全是这边想多了),而是台湾金曲奖或者台湾社会对语言文字的一个讨论。
就是在台湾那边看来,原来的国语(这边的普通话)是国语,但闽南语、各地区的方言、少数民族的语言也属于国语(也就是“这个国家的人讲的语言”)。大家讲的都是“国语”。但是颁奖还是要分类嘛,那么原来的“国语”只好改成了“华语”。
其实这个逻辑是通的,有“国语”这个名字在,别的语言似乎会被矮化。当然内地讲“普通话”或者说“汉语”,这个名字听起来和其它语言会更平级,就还好。
所以这事对我们来说完全没感知,但对岸因为名字、叫法这个事其实已经有很多年的讨论。我个人也很喜欢这种“这个国家的人讲的语言都是国语”这种理解,平等包容,没有高低,同样重要且值得保护。
台湾地区平权的事一直走在很前面嘛,发展到语言这个部分也很自然,就像之前上海的同学讨论要保护沪语一样,可能问题在于我们这边讨论得还不够深入和持续。
还有一个细节,现在“少数民族”这个词在台湾应该很少在用了,而改叫原住民或者别的族群什么的,总之是尽可能剥离掉“少数”这个词。这似乎也是一个方向。或许矫枉过正?但关注和探讨本身其实就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