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德日记 02 | 穿红色马面裙在维尔茨堡迎来龙年


除了已经住在这里三个月的底迪,来过一次维堡的媛媛也不止一次和我提起这座城市的美丽,在旧桥头喝白葡萄酒的悠闲与浪漫。但我到达的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维堡都在下雨。我讨厌下雨。雨中的一切都变得暗淡、潮湿,令我兴奋不起来。
我试着想象一个太阳滤镜去观察这里的房子、建筑、河流与植物,嗯,如果是大晴天,这里肯定非常美丽。房子们都是童话里的样子,尖顶,彩色。绿地占比很大,总是能见到大片的草地。这些草地在冬天也是绿着的,令人安慰。街道呈现出既规整又错落的美妙。



听多了欧洲小城冷清的传言,我对维堡的繁华程度期望很低。没想到比想象中繁华得多,几条主街区遍布了超市、银行、药店、数码店、咖啡馆、餐厅,以及每隔几米就会出现的面包店。一应俱全,应有尽有。而且每家店的橱窗都布置得格外干净、美丽、用心,令人赏心悦目。
据说维堡现在是一座大学城,但近期学生们放假,所以街上行人较平常更少些。却教我觉得正好。没那么拥挤,也不算冷清。但是天还在下雨,唉,太烦人了。


第一件事是去办德国的电话卡,跑了三家,最后选了vodafone的18G套餐,价格是20欧元每月,相当于人民币160元左右。想到在国内我的98元无限流量套餐,心里直摇头。更令我摇头的是,买下电话卡后还要付13欧的开卡费。比起实际买到的物品,要交这种服务费是最令我咽不下去的。但是吃过开卡苦头的底迪说,还是交吧,他就是选择了免费开卡的,结果开一次卡跑了三四趟都没搞定。我完全不能理解这种事,为什么这么高科技的事情会匹配这么传统的办事效率。
但真的宠物友好!!说到这个我就很感动!上一篇就说了,所有的公共交通,狗狗是可以随便上的。到了维堡,我们第一天去的所有商店,包括咖啡馆、电话卡店、超市,都是可以直接牵着狗狗进去。最令我感动不是这些地方对狗狗开放,而是所有人对狗狗进入这些地方都感到习以为常。没有人阻拦,也没有人觉得奇怪。路上也是经常遇到狗狗,如果是比较大只的狗狗,主人会马上牵住自己的大狗不让它们靠近贝果,如果是小狗狗,会让狗狗来和贝果打招呼。还在DM碰到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让妈妈来问我们她可不可以摸贝果。




但也因为这样,我们也自动拔高了宠物在这里的自由度阈值。导致第二天带贝果进了一家超市就被工作人员骂惨了。我们猜哈,还没有验证,这里默认狗狗是不能进入食物类超市或者超市的食物区。因为我们就是进入了一家叫Norma的超市食品区转悠了半天后,被工作人员厉声叫喊:你是怎么想的!能把狗带到食物区!立刻出去!!
我是怎么想的,我没想呗。我只是看你门口没有禁止狗狗入内的标识,我们带狗进来转悠半天也没人阻拦,就默认狗狗能进了呗!你喊什么喊!有话能不能好好说!

当然以上是我四个小时后和朋友阿紫微信吐槽完才反应过来的要反驳的话,当时我就是完全懵了。那个工作人员也反应太快了,她先用德语骂的。然后还停顿了一下用英文问我们会说德语还是英语。我小声地接了一句:英语。她立刻转换成英文大声骂我们。周星驰都没她这么丝滑。底迪赶忙连声道歉,我的声势自然也没有了,何况脑子还在发懵,总之最后就是我们仨灰溜溜地出去了。但倔强(爱面儿)的我为了表示反抗还是选择了慢慢走出去,就不“Immediately”,哼!
来德国之前,我的德国朋友Birthe就提醒过我。她来中国生活三四年了,她觉得中国人总体来说对陌生人会比较友好,尤其是对外国人。但是很多德国人并不是这样,他们对外国人要求反而格外高,也就格外不耐烦和暴躁。行吧。初步体会下来果然如她所说。既然知道了也体会了,以后有个数,一来就是尽量多了解规则不要踩雷,二来好好学语言,不断升级吵架技能,确保下次发挥好,哈哈哈。和暴躁性格的人相处我是有一点心得的,因为我自己就是。越是暴躁的人越见不得别人软弱,反而对棋逢敌手的暴躁有点惺惺相惜。所以如果我语言能力够,我是一定会和对方吵架的,但不推荐给任何人,哈哈哈。到目前经历暴躁只有两次,说起来也都算都是有原因,还是感受到的友好更多。
比如,我们一路两个人三个箱子一只狗,每次上公交都有人帮忙搭把手,帮我们按住车门或者提箱子。比如,我穿马面裙的时候,好几个人过来夸衣服好看。有位女士朝我飞吻,还有位女士停下来一边摸衣服一边惊叹。

怎么会穿马面裙呢?
在国内我是从来没有兴趣的,但一想到要来国外,那种民族自尊心就涌起来了。万一有什么场合穿民族服装很酷呢!比如别人都在穿高定礼服什么的,我就穿上这五百块人民币买的一套马面裙,输人不输阵!但怎么来国外就会有穿礼服的场合了?也不知道我哪里来的这些莫名其妙的臆想。
但正好,抵达维堡的第三天就是除夕了。龙年是我的本命年,以往在国内每次到龙年我都会觉得新年气氛更浓些,来自一些不切实际的心理暗示。而维堡的春节气氛为零,完全地彻底地没有。我醒来的时候正赶上国内的饭点,朋友圈里全都是年夜饭。以往每年那个时候看到那些照片自然也不以为意,今年就真的看得很仔细,我和底迪挨个点评,底迪说他最想吃的是栗子家的东星斑,而我还是更想吃有酒精炉在底下烧着的那种吃多久都滚烫的锅仔菜。


但关于除夕的惦念也真的只有关于吃的这一点了!剩下的,只有无尽的自由和快乐!不用回家过年!不用去底迪家!不用和任何亲人、亲戚相处!不用拜年!不用给红包!妈耶,也太开心了吧!我甚至连电话和短信拜年都懒得弄了~爱谁谁吧~
总之,除夕那天,我无事一身轻,穿上了马面裙,兀自要给自己搞一点轻盈的新年气氛。这次我也把底迪的相机设备带过来了,这是他用卖车的钱买的。可能因为意义重大,他现在学习拍照的劲头也很大。这种很重的设备,我是不可能用的,所以他也休想让我帮他拍。这下我就只有被拍的份了,开心!



除夕夜我们还是决定要出去吃一顿,也是目前我唯一一次在外就餐。底迪约了他在维堡目前认识的朋友们,吃的是还算符合口味的墨西哥菜。比起餐厅好不好吃,我真的很惊讶餐厅的生意怎么会那么好。怪不得中国人来到这里会忍不住想开餐厅。有钱搵啊!吃完我们又一起去喝了一杯,这样我就既喝到了维堡的Helles,也喝到了一杯Guinness。Helles本就是巴伐利亚的特产,虽然原创产地在慕尼黑,但维堡的也是足够地清爽、干净、太好喝了。在国内喝到Guinness的新鲜生啤有点难,所以这杯Guinness打上来的时候我完全被绵密的泡沫震惊了,真的有如奶泡。喝起来是黑啤的清爽度里有了牛奶醇厚的口感,非常美妙,又不像世涛那样甜到发腻。再好喝的世涛一顿饭都时间也只想喝300ml,再多就难受了。但Guinness一次喝500ml完全没问题。
不止啤酒,维堡更有名的是葡萄酒,每张风景照里的远山都是维堡的葡萄园名庄。在维堡,游客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老桥头手拿一杯白葡萄酒站着和朋友们边喝边聊。我自然也是去了,有朋友看到照片问我杯子是不是自己带的,不是,是店家给的,但每个杯子要付5欧的押金。阿紫看到照片说我现在的观感是睁眼就开始喝资本主义的酒,过上了蜜罐罪恶生活。我总个结吧,资本主义的酒的确好喝,就是比国内好喝。






但资本主义的咖啡不行。虽然目前才喝过两家,我已经断定不行。首先,拿铁兀自加很多糖就很不行了,其次,没有一家有拉花。不是说非要拉花才好喝,但是不是说明综合从业水准的确已经差国内一截了。更别说厦门咖啡馆们还可以选豆子的烘焙度和风味,就算是奶咖也有SOE可选。反正我确定在咖啡这件事上,维堡比不上厦门。

就这样,我在维堡过完了新年。除夕聚餐上底迪得到一个消息,又有小伙伴下周要从国内来维堡落脚,在找房子,于是我们决定直接退掉维堡的这间房。就这样,我们又把所有行李打包起来,箱子又再多一个,再牵上贝果,继续流浪。

下一站,慕尼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