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风云(569):西患再生
回过头我们再来看此时正一脸春风得意的阿骨打。如前所言,他现在发财了,而且是一笔他此生从未见过的巨财。达鲁古城之战的胜利让他获得了海量的军械物资和军需物资,最重要的是为他送来了大量的劳动力以及诸如耕牛和犁具等农业生产资料,这一战可以说几乎让金国原有的国力瞬间增长了一倍。
接下来的几个月里,金军乘胜对辽军其余三路大军所盘踞的城池和要塞展开了全方位的攻击,一场人间惨剧就此发生。金军如过境的漫天蝗虫一般将其所过之地变成了一片白地,具体的惨状我们实在是不愿在这里详提,单是史书上言简意赅的一句原文就足以让人头皮发麻:丁壮斩戮无遗,婴孺贯之槊上,盘辟为戏,所过赤地无余。
毫不夸张地说,此时的金军完全就是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其残暴和野蛮的程度比之后来动辄屠城的蒙古大军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当辽国的北疆在残暴嗜血的女真人面前沦为一片人间地狱之时,当女真人正为他们的强势崛起而忘情欢呼之时,当辽国的君臣在接连遭遇自立国以来鲜有的大败和耻辱并开始为国运而忧心忡忡之时,地处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同样也是一片战火纷飞的肃杀之色。没错,宋朝和西夏这对打生打死的冤家再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刀兵相向。
挑起宋夏新一轮战场博弈的这人是一个名叫李阿雅卜的党项人。此人是早在近三十年前就已经归顺宋朝的一个党项族部落首领,他此时的官职是宋朝的环州定边蕃族大首领,他的儿子李遇昌更是在环庆军里担任偏将。也不知道这位老兄到底是哪根神经突然失常了,在宋朝这边过了几十年安稳日子的他突然惊觉自己浑身上下都是流淌着党项人的血脉,所以他决定回归西夏做一个纯纯正正的党项人。当然,他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两手空空地回去,他怎么着也得带点见面礼回去才能在那边被人当成一个人物,而他想到的见面礼则是让西夏的皇帝李乾顺瞬间口水直流——以定远军城为中心的周边十余座城池和寨堡。
公元1113年11月,也就是完颜阿骨打的兄长乌雅束过世的前一个月,李阿雅卜给西夏方面送去了一封书信,在这里面他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投诚计划:据他近三十年的观察,他发现由于物资转运的条件所限,所以定边城里的宋军每年在春末秋初的时候正是军粮短缺之时,如果这个时候西夏军队前来攻城根本就不用费什么力气,只需把城给围起来就能在几天之内直接把宋军饿死在城里。如此一来,不单是定边城,就连周围的城池也皆可唾手而得。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西夏人来围城每日也得吃喝,那么他们的日常消耗又怎么办呢?李阿雅卜早就想好了这个问题,他说他这三十年可是一直在忍辱负重地苟且偷生,好在付出总算是有所回报,经过他近三十年不断地储粮,他现在已经在地窖里储存了不可计数的粮食。换言之,你们现在只管轻装简行,到了城下自有人给你们提供后勤保障。
既然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西夏人再不赏脸过来捡便宜恐怕就连他们自己都会觉得羞愧难当。于是乎,环庆路对面的西夏统军梁多凌随即点集一万骑兵一路上个个流着哈喇子就朝定边城狂奔而来。
先且打住!
西夏人的这个美梦眼看就要成真,可事实上这个梦刚一萌芽就已经被人给掐死了,此人正是此时的陕西转运副使任谅。我们不知道任谅是怎么知晓此事的,反正他对李阿雅卜的一举一动都了如指掌,他甚至知道李阿雅卜那封书信的具体内容,他更是知道李阿雅卜的藏粮地在哪里。不过,有鉴于时间紧迫,任谅现在能做的就是抓紧时间向各处要塞和据点里的宋军抢运生活物资以免到时候真的被西夏人给活活困死,另一方面他招募了大量民夫直奔李阿雅卜的藏粮地并成功地将里面的几十万石粮食给搬了个一干二净。
等到梁多凌率领他的一万西夏大兵将定边军的各处城门口都给堵上时,李阿雅卜自然是主动前来一番好生招待,可没过多久他就彻底傻眼了。西夏大兵们如他所希望的那样都是带着一张大嘴空腹而来,可当他派人去取藏粮时才发现地窖里面竟然是空空如也,那可是他半辈子才积攒下来的财富。更傻眼的是西夏军队的主帅梁多凌和他手下的这一万大兵。之前说好的只要到了地方有酒有肉,可现在竟然连一粒粮食都没有,最要命的是他们还得回去,照这个架势他们恐怕得直接饿死在回程的路上。
接下来该怎么办?梁多凌和李阿雅卜两人大眼瞪小眼最后只能选择在现实面前妥协,为了及时止损,李阿雅卜东拼西揍总算是给这一万西夏大兵凑足了返程的口粮并目送其原路返回,李阿雅卜本人也在几天之后率领所部的一万人马赶在宋朝的大军前来剿灭他之前投奔了西夏。相比之前许诺的十余座城池和寨堡的超级厚礼,他带着这一万人马过去投奔西夏其实也还算是勉强凑合,西夏皇帝李乾顺最后也是给了他一个军职让他总算是得偿所愿地成为了一个心怀家国的党项民族英雄。
这下我们应该知道任谅为何明知李阿雅卜是个叛徒且正在密谋叛乱却不敢动他了吧?人家有这等实力就根本没把你一个小小的转运副使给放在眼里!
一个月后,李阿雅卜又神气活现地回来了,而且他还带着李乾顺另外给增派的几万兵马直接就将定边军外围的观化堡给围了个水泄不通。说来也是很有意思,你几万人马怎么不去打一个像样点的城池呢?为何只是去跟一个小小的寨堡过不去呢?这像不像是成年人欺负小学生呢?即便如此,观化堡被轮番强攻了二十五天也依然牢牢地掌握在宋军的手里。等到粮食吃光后,李阿雅卜只能带着这几万人垂头丧气地回到了西夏。
按理说西夏公然撕毁合约且毫无任何理由地入侵宋地应该会遭到宋朝方面的强硬回击,但事实上宋朝这边却是非常安静。赵佶本就是个大忙人,他忙着寻花问柳、忙着问道成仙、忙着精研水墨丹青、忙着吟诗作赋、忙着摆弄水木草石,蔡京这会儿正在忙着再一次地改革宋朝的官制,再加上童贯本人此时也还在京城里忙着给赵佶修房子,因此西夏的这次犯边对宋朝来说不过就是一次边境小摩擦,这种事实在是提不起这三位大佬的兴趣。
俗话说蹬鼻子就上脸,眼看宋朝竟然再又变身为忍者神龟,西夏人的贼心和贼胆由此更甚。公元1114年3月,西夏皇帝李乾顺派兵在位于保安军以北的藏底河流域修筑山城以作为将来的前进基地。两个月后,李乾顺再又把目光转向了天都山。这里曾是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皇宫行营所在地,自从哲宗年间这块地被宋军占领之后,西夏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李乾顺此时就准备在此用兵以武力的方式夺回天都山。
西夏军队先是以优势兵力出其不意地攻占了天都寨,然后便派重兵驻守并以此向宋朝表明他们要夺回整个天都山的决心。西夏方面如此接二连三的军事挑衅行为终于是让赵佶和蔡京同时感到愤怒了,他们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王牌:命童贯为陕西、河东、河西三路经略使对西夏的侵犯予以回击。
童贯到任之后立马命刘延庆率部进兵天都山并重新夺回天都寨。没曾想到的是,未来的南宋中兴四将之一刘光世的父亲在我们这里第一次露面就吃了个败仗。刘延庆领着宋朝大兵围攻天都寨数日却始终没能登上城楼,这其中甚至连猛男韩世忠也是被干了个满头是包却最终只能看着城墙连连摇头。从来都不肯认输的韩世忠当然不服气,一肚子鬼火无处发泄的他趁着夜色独自爬上了城楼并悄无声息地干掉了两名敌军,为了回去之后能更有说服力以便领赏,韩世忠除了把那两颗西夏人头给带上外,他另外还将城楼上的一块护城毡给割了下来以证明他确实是爬到城楼上去杀的人。遗憾的是,刘延庆手下只有这么一个韩世忠。
得知宋军正在猛攻天都寨,西夏方面迅速派出援军赶来支援。刘延庆随即就把整天在他面前说狠话、吹大牛的韩世忠给派出去阻击这支西夏援军,但韩世忠再怎么厉害也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在敌人优势兵力的围攻下,韩世忠及其所部虽然奋力苦战却终究还是不胜而退。
此战过后,西夏人暂时消停了一阵子,童贯则在忙着整合前线的军力并重新对边境态势进行布局。他已经不务正业很长时间了,身为大宋西军的一把手,可他却跑回京城去给赵佶寻开心找乐子,其目的当然就是要在赵佶面前怒刷存在感以保住他的荣华富贵。这种事童贯其实是羞于提起的,但为了圣宠不辍他也不得如此。现在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西夏人的再次挑衅让军人的重要性和地位再又被提高,童贯梦寐以求的立功机会终于是来了。无疑,童贯绝不会就此收手,他在憋大招——他要凭借一己之力实现灭亡西夏的宏伟志向,到时候就连蔡京都只能被他所死死地压制在身下。
童贯正在蓄力之时,李乾顺却坐不住了。见宋军迟迟没有对西夏展开军事报复行动,李乾顺便错误地以为宋朝上下此时又化身为元祐时期的和平主义者。于是,在这年十月,李乾顺再又派兵越过边境并在佛谷口修筑了一座名为“洪夏军”的军城。李乾顺这样做可就欺人太甚了,童贯听闻军报不由得勃然大怒,他下令就近的西安州知州种师道发本路兵马一定要把西夏人修筑在宋朝境内的这个据点给拔了。
种师道(公元1051年—公元1126年),字彝叔,京兆长安人。看这个名字是不是会觉得很耳熟?没错,他正是“种家军”的创始人种世衡的孙子,种谔的亲侄儿,他的父亲则是种世衡的第七个儿子种记。北宋的军事世家种家军在此时已经发展到了第三代,种世道还有一个弟弟名叫种师中,兄弟二人俱为北宋末年的一代名将。
西夏军队选择在佛谷口修筑洪夏城当然不是临时拍屁股想出来的,此处方圆百里仅此一处水源,这就意味着只要他们能够坚守此城就能让城外的敌军对他们无可奈何。宋军在到达洪夏城后果然从一开始就为水源问题发起了愁,如果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宋军在一天之内就会因为全军的饮水问题陷入困局,除非他们能够到之即战且一战而胜。
很遗憾,宋军的攻城行动并不顺利。想当年种世衡在清涧城筑城时也为水源问题大伤脑筋,他的办法是命军士深挖地下且以重金打赏直到最后在鹅卵石层里成功打出了泉水。相比自己的祖父,种师道的办法却是省事了很多。他带着几个亲兵在四周溜达了一圈,然后回营对众将说道:“西山脚下必有泉水,你们现在就派人去挖!”
如其所言,宋军果然在西山的低凹处成功挖出了泉水,全军的水源问题就此得解。当宋军向城里的西夏守军炫耀他们的劳动成果时,原本以为宋军会被渴死的西夏守军顿时就泄了气。此消彼长之下,当宋军再一次组织兵力攻城时,西夏人毫无悬念地落得个城破身死的结局。
拔除了洪夏军这个据点后,童贯在经过了半年多的精心谋划和准备后也到了向西夏人秀肌肉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