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视频的套路
春节过年回家,无聊刷起了小视频,没错,就是微信的“视频号”,那叫一个停不下来,这算是这些年第一次较为集中地刷了几天短视频,微信似乎还没有抓住我的喜好,小视频多且杂,质量参差不齐。
刷了几个晚上之后,便发现了我刷到的这些小视频的套路,也觉得无聊了,可是那种手滑的快感,还是令人欲罢不能,于是从源头切断,将视频号关闭,正如我卸载了玩了几年的微博一样。
就我所刷的有限的小视频而言,有一个大主题就是过年,小视频几乎都是呈现过年的种种,这些小视频无一不在传递着种种价值观,概况起来,有这么几种套路。
重男轻女套路。亲戚说女孩多吃芹菜会勤快,女生的弟弟一声不吭为姐姐吃下芹菜,一个视频,看到不止3遍,以此来体现家中人仍旧保持重男轻女现象,而弟弟身为男性却没有。另一种则是父母及弟弟要姐姐出钱为弟弟买房,依旧上演着宠弟扶弟的戏码,镜头呈现的是姐姐的辛酸和无奈,及家人的得理不饶人。
相亲套路。视频主要是宣传,回村后,女性在相亲市场上受欢迎,一般一天相亲20个或30个,男士们排着队相亲。
红包套路。视频或是显示给红包时的相互谦让,或是磕头给红包的仪式。
吃席套路。视频涉及南北差异或各地差异,主要讲各地酒席的冷盘和热盘。另一种是显示某男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捞到桌上的唯一一包烟。
贺岁电影套路。热度较高的几部电影,《热辣滚烫》,小视频几乎都以贾玲减肥为开始,或夸或踩,也是众说纷纭。《飞驰人生2》则多以沈腾、孙艺洲等考科目二的视频为中心,直呼孙艺洲在演自己。《第二十条》则更多地以捧配角而不捧主角为噱头。
春晚套路。春晚之前,有许多春晚节目预测,这些预测或许更有意思。春晚之后,就多了许多春晚节目分析和吐槽,365度无死角的分析,其中刷到最多的还是《上春山》的讨论,有人挺黑衣人,有人骂黑衣人,而其实作为非粉丝,我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首先刷到的是挺还是骂的视频。
……
除了这些套路之外,还有各种分析日常生活的,很奇怪也很诡异的是,这些小视频似乎就是我肚子里的蛔虫,将我生活的某些细节或内心想法展现出来,给人一种找到“知己”的错觉。我不知道是不是应该警惕这种现象,难道手记的监听已经监听到我的大脑和内心了吗?而有时候,我想在网上搜索某些信息,试图找到“知己”却找不到,那些困难还得自己一个人克服。
之所以都将其称为套路,并不是说现实生活中就不存在这些事情,相同或相似的事情应该依旧在上演,而是说,当我第一次看到某个视频时,我相信其为真,当我第二次看到某个视频时,我还能相信这是巧合,但当我第三次看到某个视频时,相同的剧情、相同的台词,甚至相同的感情,便令我觉得假和套路。故而,姑且称之为“套路”。
有些视频写着纯属虚构,有些没写,而那些没写的,很容易使人相信这是真实的事。
令我疑惑的一点在于,似乎人人脑袋上/眼前都长了一个摄像头,人们睡觉、吃饭甚至上厕所都有镜头或监控。怎么就人人都长了摄像头呢?是有意为之?平时那些商场或店家的监控,外人想看一眼如此之难,现在却时刻暴露在观众眼中。似乎人们的生活无处“不暴露”,不被注视。而我挺庆幸自己及身边人几乎没有爱拍小视频的人,我就不必暴露在他人的镜头之下,我依旧生活在我个人的世界之中,而在这个世界,我感到舒适。
当然,对于同一视频,不同观者会有不同感受,受到不同影响,我在哈哈一笑或皱眉的同时,有意或无意地接受或排斥了某种价值观,而这些价值观,可能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所拥有的,在接受价值观多样性的同时,也再次巩固了自己的价值观。
希望自己2024年少浏览短视频,多阅读长文和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