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瑶的 “得寸进尺”:一场权力游戏的微妙试探
话说在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四大家族的旗子都交到新一代族长手中,他们是智瑶、赵无恤、韩虎和魏驹。
在这四个人中,智瑶风头最劲,俨然是新一代霸主。在得到出品的《资治通鉴•熊逸版》中说,智瑶并不满足于一强三弱的局面,他想一统江湖。而韩、赵、魏三家都想自保,不敢和智瑶正面冲突,只能小心翼翼地维持表面和平。

有一次,智瑶在蓝台设宴款待韩康子和魏桓子,席间智瑶出言不逊,戏弄了韩康子和他的家相段规。
这事儿传到了智氏族人智国耳朵里,智国用了三句话来劝智瑶:
第一句是:“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意思是人犯错多了,怨气就会积累,到时候爆发出来可就不好收拾了。
第二句是:“夫君子能勤小物,故无大患。”意思是当领导的要注意细节,不然容易惹上大麻烦。
第三句是:“蜹、蚁、蜂、虿皆能害人,况君相乎?”意思是连小虫子都能伤人,何况是一国之君呢?
智国的这番话虽然没有直接谈道德,但从功利角度出发,很直接地告诉智瑶:欺负弱小并不明智,怨恨积累到一定程度,总有一天会爆发。而那些看似弱小的人,也有伤人的能力。何况那3大家族并不比智氏家族弱很多。所以,真没必要去招惹他们。

而智国哪里知道,智瑶这种嚣张跋扈的行为,其实是一种巧妙的试探:他想看看,如果他能得到一寸,那能不能再进一步,得到一尺呢?
这就是智瑶的“得寸进尺”策略。他觉得,既然戏弄和侮辱韩康子并没有引起反抗,那就可以继续进一步。韩康子之前的忍让都是沉没成本,人都舍不得放下沉没成本,因为一旦放下,就等于之前的付出都白费了。所以一旦开始忍让,就可能一忍再忍。每忍让一次,智瑶的实力就增强一分,而韩家的实力就减弱一分。就算有一天韩康子忍无可忍,智瑶也有信心凭借已经积累起来的实力来应对。
智瑶不断试探、挤压别人的空间,来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他直接向韩康子索要土地,段规认为,如果韩家这次能满足智瑶的要求,智瑶肯定会更加嚣张,继续向其他家族索要土地。到时候,必然会爆发冲突。而韩家就可以坐山观虎斗,趁机行事。

于是韩家给了智瑶一座大城市。智瑶尝到甜头后,又向魏家索要土地,魏桓子也同样大方地给了。这样一来,智瑶的势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张,而韩、魏两家则暂时保住了自己的利益。
不得不说,智瑶的这种策略在某些方面和秦始皇有点相似。秦始皇也是通过不断吞并其他国家的土地,逐渐壮大自己的实力,最终一统六国。不过呢,智瑶最终没能成功,而秦始皇却成了千古一帝。所以,我们真的不能以成败来论英雄。
综上所述,“得寸进尺”策略充满了智慧和狡黠。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就是通过不断试探、挤压别人的空间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所以我们在与人相处时,也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被别人得寸进尺!
春泥读书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野心无罪!她的逆袭没有捷径,只有答案 (4人喜欢)
- 余华:成年后还很单纯其实是因为没被父母保护过 (2人喜欢)
- 《西游记》唐生弟一难:佛祖给徒弟挖坑? (2人喜欢)
- 全了!《西游记》中,唐生经历的八十一难
- ��每日一点,守护你的身心健康! (5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