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和光同尘,匿迹息春
求知
2023,仍然在脑科学领域的边缘摸爬打滚,读了不少文献,也看了不少科普,唯独是书籍落下了。不得不经常反思自己,跳出舒适区,读更难的书,才能避免止步不前。
1 文献阅读
以论文来说,自己在追问整理了20篇脑科学最具影响力的文献和15篇AI相关文献,见“20个年度脑科学重磅研究,你知道多少?”和“2023,人工智能为脑科学带来了什么?”但介于是排名项,所以有不少遗漏,还有一些个人感兴趣且值得一提的研究,在此补充上。
(1)饥饿有助于延缓衰老。
Weaver, K. J., et al. "Effects of hunger on neuronal histone modifications slow aging in Drosophila." Science 380.6645 (2023): 625-632.
(2)抑制消极感受可改善心理健康。
Mamat, Zulkayda, and Michael C. Anderson. "Improving mental health by training the suppression of unwanted thoughts." Science Advances 9.38 (2023): eadh5292.
Cogitate Consortium, et al. "An adversarial collaboration to critically evaluate theories of consciousness." bioRxiv (2023): 2023-06.
(4)认知能力高的人对未来的期望往往更加现实和悲观,而认知能力较低的人则倾向于过度乐观。这种乐观的偏见可能会导致危险的财务行为、储蓄不足和糟糕的选择。
Dawson, Chris. "Looking on the (B) right Side of Life: Cognitive Ability and Miscalibrated Financial Expectations."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023): 01461672231209400.
(5)经常喝咖啡的人可能会削弱长时程增强。
Vigne, Megan, et al. "Chronic caffeine consumption curbs rTMS-induced plasticity." Frontiers in Psychiatry 14 (2023): 1137681.
(6)攻击性行为不是自控力差,而是故意和有预谋的结果,与自我控制相关的前额叶皮层会表现出更多的激活。
Chester, David S. "Aggression as successful self‐control." Social and Personality Psychology Compass (2023): e12832.
(7)借助低强度脉冲超声联合静脉微泡(LIPU-MB)可安全重复开放血脑屏障,使化疗药物有效穿透大脑,同时显著提高了药物在脑部的浓度。
Sonabend, Adam M., et al. "Repeated blood–brain barrier opening with an implantable ultrasound device for delivery of albumin-bound paclitaxel in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glioblastoma: a phase 1 trial." The Lancet Oncology 24.5 (2023): 509-522.
2 科普文章
至于科普文章是工作一部分,以往自己会组织做编辑精选,现在在此给出影响我的TOP 10文章(不分前后),作为总结。
(1)专访丹尼特,影响丹尼特的五本书(期待自传I've Been Thinking的引进)
https://fivebooks.com/best-books/daniel-dennett-book-recommendations/
(5)艺术的乐趣:感知与制作的游戏(这篇文章我自己重新翻译了一下)
(6)大卫·查尔默斯:ChatGPT等大型语言模型可以有意识吗?
(8)Wolfram:AI 会抢走所有工作并终结人类历史吗?
3 个人文章
以2023年,没有太多创造欲望,自己也只是零星写了一点,作为翻译或者编辑生产的文章居多,用GPT创作的文献科普也有数十篇。
(4)Apple Vision Pro攻克混合现实的难点了吗?
(5)《聪明的阅读者》实操手册,如何用ChatGPT批量读书?
4 书籍推荐
最后,求知部分以2023自己阅读过的书籍选10本推荐收尾(其实也就读了十余本,更多的还是半途而废或直接放弃了)。很遗憾,最后还是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并没能好好在读书上下功夫。希望今年加倍努力,读好书难书,多输出。
(1)直到时间的尽头

初中读布莱恩·格林,与星空一同入梦。梦中,宇宙琴弦颤动,彗尾为笔,在空无一物的旅程中,勾勒物理大统一的轮廓。六年后,修读心理学,追求心灵大一统,便再没能写下那永恒的方程。而今,毕业两年半,心中疑问愈发模糊,好奇不断减弱,星辰大海也再没现身。科学家们说的那些宏大理论找不到尽头,世界的意义也只剩满口胡诌。
前些日子,从理想国寄来格林的新书。翻开书页的褶,看着熟悉的段落,试图重找最初的感动。“只要等待的时间够长,生死簿上多如繁星的条目,终将以万物不仁的冷漠和精确达到平衡。任一生命的呈现无法预测,但所有生命的最终命运,早已有了定论。”原来夏虫朝菌依然寂美,落月沉星依然寂美,我晃荡的路程,又何尝不是。
如今,《直到时间的尽头》成了我在摇曳地铁上,寻回平静的随身读物。不时幻想在无尽人潮中,或许也有一个个装载永恒与宇宙的头脑,那该多酷。
(2)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最初读过方舟子的一部分译本,又因种种原因,这本书国内一直没有上,直到今年,离出版已有28年矣。达尔文的演化论,对我们来说,已如常识。甚至智能设计是什么,对大部分读者而言都是陌生的。以至于我们严重低估了演化论溶解一切神秘学说的杀伤力。而本书将重拾你对演化论的兴趣,感受那仅靠复制、变异、选择来计算的简约算法,将生命、目的和意义的常识图景,以及空间和时间、因果关系和物理定律的科学图景一举统一的野心。
于个人而言,丹尼特是我探索心灵哲学的引路人。借由一个个灵巧的直觉泵,贯以意向立场的姿态,极大提升了我对哲学的兴趣。而从最初寥寥几篇浅尝辄止的文章,到如今图书的热卖以及蓬勃的研究生态,我想,或许现在正是最好的入坑时间,也是最好的温习经典的时刻。
(3)聪明的阅读者

阅读是与时间的不朽对话,书籍成了我永恒的太阳。见书评《聪明的阅读者》实操手册,如何用ChatGPT批量读书?
(4)我们何以不同

难以想象的轻松,一字一行均能感受到王芳老师的开放与包容。或许将成为人格心理学最为推荐的入门书以及最温暖人心的睡前读物,在心理学学生与普罗大众中广为传播。
(5)思想的年代

若要探讨艺术、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的交叉,20世纪的维也纳自是最佳场所——那正是现代艺术,精神分析与神经生理学群星闪耀之时;而坎德尔也将会是最佳入选——生于维也纳,痴迷弗洛伊德,更是千禧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谁又能与之相比。
而《思想的年代》,恰满足这双重条件,并以此出发,追逐科学与艺术的汇合,探索理解美学的新方式。全书图文并茂,生动详实,就如现代艺术中观众在场一样,阅读本书的你也将被牵引,投入到坎德尔个人审美与巨大野心中。
诚然,对大多数人而言,包括我,观赏艺术,更多是走马观花,只停于一时惊艳的结构或色彩。坎德尔却融汇历史文化与神经科学,着眼于画作中大脑工作原理的直觉性表达,以及恰如其分的主题揭示上。他以克里姆特、奥斯卡·柯克西卡和埃贡·席勒三人为例,论证到“艺术家都是本能的神经科学家”——借助“无意识的心理过程”,他们的画作唤起人们对面部、手部和身体的关注,激活我们的情绪反应,触发大脑的奖赏通路,揭露我们的社会认知。他告诉人们,观察也是创作,所有的艺术都是观众参与互动,经由大脑组装、解释并创造的成果。
(6)从自然到使然

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经典读物,已有第五版,主要集中在婴儿期的研究。第12、13章推荐一读。就基因、社会、交互三方进行了支持与反对的观点讨论,清晰明了,可做教学使用。
(7)阅读的心智

与聪明的阅读者互为补充,一窥老阳书评写法,不能止步于书,也不仅是理解延伸,更应该是知性的表达,让文字流淌。
(8)心理学与日常生活

心理学的实践转向,离开实验室,聚焦人们的生活行为,强调情境的、社会的和语境的理解。很理论的研究,内容也相当宽广,同时基本集中在完善相关概念,论证相关意义,促进理论、方法和实践更迭上。感兴趣的话可以直接看导语和第1章。
(9)分析哲学导论

虽然一样是哲学家观点,多是论述和重构,本书试图让读者明白其中的动机与逻辑。虽然一直没有啃完,但可以确信的是,黄敏老师是想要教会我的。所以在这里凑个数。
(10)心理与物理

于我而言,高老师编的丛书都有一个通病,占了坑就直接观点罗列,只有梳理,也仅能做参考用。
求美
自己对于动画、电影的追求,剧本永远是次要的,只要它能表达出该媒介的独特性,那在我看来就是好东西。所以以下评价全是个人偏见,看个乐呵就好。
1 电影TOP10
(1)宇宙探索编辑部

执拗西行,有如追逐萝卜的驴,看不到尽头,被人耻笑,却走出了拉磨的局。从唐吉柯德式的坚守到最后的刊物,从不苟言笑与眼神躲闪到痛哭流涕,转身才能看到宇宙递归的轮廓。
很喜欢后半段的表达,在迷幻剂的表层幻觉中,酝酿全剧的痛苦终于流出,自己的好奇为女儿带来了死亡又变成了自己继续追逐的意义,当骑上和自己一样的驴,一切可解才开怀大笑,看到如知己般一直陪伴到最后的红帽子,才见到心心念念的飞碟,两段人生意义互问却得到了回头的回答。收敛全文的婚礼发言和最后的哽咽,再次拔高主题。人生一粒,生命永续,宇宙亦是双螺旋的一臂。
另外,便是与其女对照的晓晓,烧掉行李看到解脱的浪漫,还有仍有好奇也不再死亡的心,不正是女儿最理想的救赎吗?
(2)惠子,凝视

能在电影院感受三宅唱的温柔,无疑是本次电影节最幸运的事。一如过往的“旁观者”视角,即便是面对听障人士,也并未刻意勾画生活的苦难,反而用稀松平常的细节,大量的固定镜头和移动跟拍,贴合人物最真实、自然的状态。
《惠子,凝视》,虽然描述的是听障人士的生活,却用无所不在的声音,汇集为他们内在的力量。组合拳中清脆的回响,高速列车轰隆的鸣响,都与惠子隔绝,但这些声音却超出了声音的功能,传达着惠子内心的砰动,那是生命涌现的力量。
最初,惠子看似顺风顺水,但她的内心却是封闭的;而随着苦难来临,家中、拳馆、同事的关注,却摊开了惠子的心壁。三宅唱极其克制的使用配乐,直到弟弟弹奏起那轻缓的民谣,和着翻开的平实日记,我们才得以剔除惠子的铠甲,窥见她与常人一般的柔弱。她也怕,也痛苦,也一样可爱。惠子当然不幸,听不清裁判的声音,听不懂陌生人的交流。店长病重,拳馆倒闭,比赛输掉,这些苦难,融化在生活的点点细节。但无疑惠子是幸运的,她被亲人朋友教练同事关注,过着最普通最自然的生活。最后的比赛,落点在那些关注着她的不同眼睛,而这便是惠子挥拳的意义。
火车驶过,在摇曳倒影中前进的惠子,才是常态。配合毫不做作的演技,和导演对日常韵律的关注,就像是在看一个人的生活,从中看到社会中的我们,如拳击一样,汹涌也沉静。
(3)深海

很私人的电影,能共情自是哭的稀里哗啦。要理解这部电影的表达,必须将深海故事与现实相对照。深海是抑郁症/自闭症的世界,梦幻多彩是模拟它们的画作。丧气鬼是红毛巾的化身,是沉浸痛苦构建心灵壁垒的小屋;海精灵则寄托着人们的愿望,却如迷幻药让人醉生梦死,而这个愿望在后半段从妈妈变成了南河(同样给人温暖给人家的感觉)。
点映看完之后,稿子没有写完,便陆续看到互联网已经有很多发声,就搁置了很久,直到现在。在此便摘录一些句子。
先从梗概来说,首先它不是高概念的,固定套路的,能用一句话表述的传统故事,这一点就决定了它不可能是标准故事,也不可能靠一个自作聪明的人从开头就猜到了故事进展来作为剧情-9分的例证。相反,我们应该看普通观众对剧本的预期,如果他们都能用相同的话语来做剧情概述,那你便能说片子是简单的,是垃圾,是拖后腿的。相反的是,深海用不同的意向描绘出故事的两面,它用后半段解释了前半段一切的不合理,并在最后告诉你其实故事还有c线的主题表达。而这种复杂的时间与空间的结构,能在梗概中被轻易认作是坏剧本吗?
故事A:深海大饭店。
故事B:救鱼,被浪拍到(不认为是自杀的理由,但也有静止看海浪夸张化的表现)。海中,被南河发现,南河带着鸭子去救人。南河沉入海中,救起参宿。参宿在幻象中要鸭子一起找妈妈。晦气是指父母和周边人对参宿的态度,因为不理解,因为阴沉沉,反而加剧了这种偏见。南河不愿意听参宿哭闹,将她的幻想戳破,并以愿望为把柄嘲笑打击,故事正式开始。笑口常开疙瘩汤,其实有两层意思,一个是幻想,积极的态度积极的世界;另一个则是对消费抑郁症自闭症儿童的讽刺。南河半哄半骗带着参宿活下去。南河将之放到礁石,却因风浪再将她带回,小黄鸭干瘪。南河承认找妈妈的必要性,于是编出深海之眼(船),敞开心扉,和她讲自己。直到看到了船,将小黄鸭推向船,自己却沉入海底。
手机,是断掉的联系,便开始寻找新的寄托。小丑的面具转化,是超能力的表达或者无能的愤怒,但也只是一种幻想。“可惜我并没有力量”,南河也只是挡住大风大浪的普通人。影片最后变成了后妈的呼唤,便是参宿承认了自己家庭的存在。
故事C:深海要表达的并不是靠死亡来重新唤醒父母的关注,而是在展现抑郁症眼中可能被误解的世界,呼吁我们关注这个群体。糖豆的身份是特殊的,但并不代表家人不爱参宿。参宿误解了爱,于是她一直被禁锢的,是自己对母亲的执着,是自己内心的魔咒——被抛弃,是自己的错。听着海精灵的故事睡觉,只是自己在寻找悲痛,放不下过去。抑郁的形成并非一瞬,而是持续的绵延的。这个世界并非只有逃不开的结,并非不能表达真实,也绝非都是阴暗的,只要找到那一个个短暂的活着的瞬间,每个人都能是幸福与快乐的。
故事中参宿的三段变化其实代表着治愈的三阶段,(1)周边认为晦气的环境与厌恶的形象,只能以懂事听话假笑来掩饰自己正常——掉了手机,失去了物的联系,便寻找新的寄托,仍执拗地为症结而活,希望满足愿望来达成救赎却更加封闭。(2)逐渐融入新的环境,被船员包容温暖相待,却害怕再次失去。开始尝试与鼓起勇气。(3)放弃梦幻世界(想象),承认现实灰暗,寻找生命价值。
(4)蜘蛛侠:纵横宇宙

最大限度发挥动画媒介的创意,爽就完事。尤其喜欢格温宇宙的感情色彩雕琢。另外便是老师盘问的镜头,迈尔斯和妈妈,妈妈和爸爸,爸爸和迈尔斯,穿插三人的同框对话的镜头完全是利用身高差和镜头焦段完成,当时在影院看到还挺惊喜的。
(5)蓝色巨星

我的爵士启蒙,心心念念的蓝色巨星终于来了。从头到尾,上原广美编曲,最纯粹的享受。值得一提的是周浩嵩的三卡在看的时候都认出来了。最初有一些争论,但最后发现就是我认的那三卡,当时是真的开心。


(6)灌篮高手

那些只看预告就喷CG的,睁大眼睛看仔细,什么是CG在运动题材上的优势!(附,也可见《后空翻》的空间设计)

(7)阿凡达:水之道

叹为观止的细节呈现,视觉真实的极致。无从思考的拍摄手法,技术运用的极限。多为子嗣视角直接呈现,无论是从故事重心传承,还是情感纽带建立,都已足够有效。唯一不足,或许在人物动机铺垫上,不过当沉浸其中,这些问题都将消散,因为你的注意力与期待,将被感官体验填满,无暇顾及思考,而这或许才是电影最纯粹的目标。而终战场景回收与沉船部分,溢出的情怀如此直白。
第二部场景转换从森到水,也是主题的转换,从力与征服,到柔与顺应,回归本身也从吸收转化变成了更为母性的情感表达。此外,无论物体曲线,运动曲线,还是故事发展曲线,都是借力,顺势而为超越了逻辑,唯一核心不过是“家人,我的软肋,我的铠甲”。
(8塔尔

看得并不轻松。艺术家品格是否应该与作品相分割?塔尔认为应该,而自己却断送于此,流落最通俗的娱乐舞台。
从最初粉丝的挑弄,到三次蓝色高跟鞋,轻易替换成员却装作虚伪质问,看似不经意实则是安排的大提琴手,吃素与吃肉的对比,失去颜面的谎言,噪音的追溯,洁癖,妻子的控诉都指向了塔尔隐藏着的权力控制。
另外小助理和大提琴手的暗线,均是通过视频在线对话暗示的,隐藏的非常巧妙。最后的按摩却变成了权利的外化,对性的挑选,赤裸裸地将塔尔无意做的日常展示。
关于镜面(厕所,手机,窗户)的设置,极小道具的推动,极致的表演,加上让人流泪的音乐才能,构成了探索的迷宫,学术而又值得玩味。无所谓性别,赋予人的权利与控制欲望才是问题。
(9)不虚此行

干净却穿透人心。在看的过程中总让人想起《惠子,凝视》。同样是固定镜头频繁使用,同样是话语克制,同样是普通人的生活。只不过一个是听障的拳击手,以出拳来代表涌动的心;另一个则是木讷的悼词写作者,以对话来挖掘活着的价值。另外他们都有几段极为出彩的音效匹配,如不虚此行中,从阿姨家回去乘坐公交车的夜晚,配着的是阿姨离异前夕沉思的轰隆火车声,阿姨看似平静的描述,配合着闻善在空荡列车的沉默,时空错位,凝滞的空气参互成文。明明是几分钟的演出,却道出了一生的波澜。
就剧本而言,个人倒是蛮喜欢小伊的三次设计。从最初设置陷阱,让人以为表现的是闻善内心声音,以弥补缺失的一面;到画板翻转陡然转折,转为对编剧本身的元思考(时间线不能概括一个人,就如编剧特意的设计也不能创造一个人一样。尽管倾尽全力去观察发现,用一切细节来填充,也不能诠释一个人),而这个翻转将剧本角色演变为闻善最后的一丝不愿前进的理想,与追忆者对逝者死亡的拖延异曲同工。随后,小伊的变化变成了闻善理想中的自己,阳光老道;而当闻善从CEO的视角重新体验了CEO的想法,并得到“不一样的人同样是普通人”的答案时,与最初局促的从右往左步行相对比,闻善终于爆发出该有的能量,以近乎疯狂的形式,从左往右迎着阳光回到了家,而幻想的小伊真正融合变成了自己。
另外,还有一些不同的体验也值得说道。如同对话深入一样,拉开窗帘,干净的家中隐藏的荼蘼流露,仅是场景就将逝者的问题剖开,赤裸地暴露最核心的问题;在离开网友之后,对苹果拍照的细节,让闻善变得可爱起来,配合色调,生活好似重新开始;在与母亲的对话,缓慢步行的北极熊,就像是静止画面的重音,逃离了前期被束缚的框架,让时间真正同步主角流动起来。
而在摄影和构图上,工整克制。在电影前半段频繁使用的偏移构图,将角色的低气压以及回忆者的压迫表现的尤为突出;越往后,对称构图也就越多,同框的平等地位,良性的交互也慢慢拉近着观看者的距离。声音多为日常音源,其中突兀的视频声和消息声,和我们的日常一样打破沉静,咄咄逼人。
或许,我们都会喜欢电影三幕,第一幕矛盾,第三幕高潮,普通人只到跌跌撞撞第二幕的表述。但导演却用闻善如同疗愈师的悼词者身份,重新挖掘了人生的价值。借助对话与故事讲述,导演完成了对创伤的重新诠释,让逝者的价值在生者中延续。就算人生没有高潮,到第二幕也已不虚此行。
(10)神之山岭
攀登的意义是什么,就如马洛里是否登顶一样,是否需要证明,这些都不再重要。最后回归人潮的对比,更显得攀登者的孤傲与永恒。
2 动画TOP10
(1)咒术回战S2

无论是作画还是演出都让人惊喜。硬说不行的集数也只有8和14,蝗虫的ep08,北九保弘之虽然资历深,但做的太敷衍了,空间和运动完全不对。也不知是跟不上时代,还是沟通存在问题。Ep14贞元北斗完全是身体不行,工期爆炸,连自己也看不过去只能用马甲。只不过也很可惜,后期很多集数也因为工期问题,本可以更优质的,如ep9、12、18。但无论如何,咒术都是2023年最闪耀的明珠,乃至是近十年动画演出最为新锐的作品。
演出解析可以看群友一条的刷烂梗的人,不配给这部动画打分。
自己提一下极为优秀的单集。御所园翔太ed2、ep01、ep05、ep23,极为突出的自然是镜头的纵向演绎,变着花样玩弄的远近关系,所以长廊就是他轻车熟路的演练场。后续集数长廊的出现也极多,鱼眼镜头、空间扭曲与光影混合的玩法哪哪都是。
特别是ep01 Apart,以窗口、光线、摄像运动、特殊构图共同构造的悬疑氛围,以及反复玩味的五条与夏油杰的光影变化,为整部动画的光影设计奠定基调。延续着的ed2,更是与最开头相呼应,借交错的高架呈现终将背离的命运。

Ep05则将长廊的消失点作为主题表达的道具,借由明与暗,正面与倒影的双重镜像,将夏油杰的背离巧妙表达。Ep23继续将长廊的对称作为九十九与夏油杰立场对立的终结,如果没有,就用冰创造它;另外消失点的设计也在最后进一步放大到整个涉谷,彰显着世界的终结。值得庆幸的只有最后虎子借手电筒照亮无人的桥,饱怀希望地迎接清晨的到来。最后的清脆拍手,是对前期教徒狂热鼓掌的否定,也是对东堂鼓舞的一锤定音式的回应。
荒井和人、砂小原巧Ep13,巧妙借助指示牌来直接传达画面的矛盾,渲染诡异气氛,并不断为两方相遇做铺垫,直到以切割指示牌结束冲突。红蓝色调的变化也很是考究,算是年度摄影最佳。德野雄士Ep20,ligton的卡,借三轮被光透过的头发传达情绪,这应该算是第一次看到。

而Ep07,13,16,17更多是作画的盛宴,其中ep17更是可以冠上年度作画回之称。建议直接欣赏,在此不做分析。
(2)冰海战记S2

在原作本就优秀的基础上,动画以具象化罪恶的方式,再次将作品价值拔高,如松井健人ep09。环境、事件,个性三者叠加,我们借托尔芬的思考,撕开了那个时代的暴力与罪恶。
(3)拾荒者统治

我算是日漫爱好者中传教第一人了。在它前三集开播之初,便是我在各群定时更新动画资源、美术设定集和相关访谈。当然也不负众望,美术稳如老狗,拾荒者统治带给了我们最为新纯粹的探索体验。

(4)葬送的芙莉莲

温情如水,年度最稳。但最为惊艳的还是ep06,ep09的打戏。作画上,中村丰在ep06对惯性和气流的表现;吉田奏子在ep09纵深上的发挥都很值得大说特说。
(5)****万神殿S2

周指活,但要是将最后一集扩充成2-3集,那我对它的评价还会更高。
(6)蓝眼武士

一样是演出与作画一体,饱含才气的作品,特别是ep01,ep03,ep05。美术也很是值得一夸。Ep06有很好的动作设计,但是有最为蹩脚的空间错误;ep08则是蹩脚的冲突设计和混乱的时间管理。
(7)跃动青春

真实的校园生活,真诚阳光的感染力。让人怀念起《三月的狮子》。特别是平向智子ep06值得一说,极其巧妙的运用位置设计(间隔/高低),和天气变化,体现矛盾变化。
(8)天国大魔境

极富个性的五十岚海ep10再次爆杀,他的演出回当真是秒认。镜头与线条变化被玩的出神入化。见我服啦!2023上半年最佳动画一集又是他做哒?。此外便是op、ep5,ep12演出都很不错,值得推荐。
(9)BanG Dream! It's MyGO!!!!!

Mygo本身好看吗?很难这么说,但mygo的场外整活是真好看,而这是只有追番的乐子人才能感受到的。值得推荐的集数为ep03,第一人称视角表现内心敏感和动摇,甚至是只有从镜面才能看到自己。
(10)冥王

虽然秒认大平晋也,但摄影糊到人神共愤!冥王延续浦泽直树惯有的优点与缺点,前半悬疑拉满,讨论也逐步深入,但接近真相的那一刻却又如此对付。ep01、06不错。
另外值得一提的僵尸百分百ep1演出,特别是画框和色彩的变化,突破命运桎梏。当然也只推荐这一集。作画上,2023绕不开的就是海贼王,尤其是Vincent Chansard ep1062,大平晋也、太田晃博ep1072的几卡。从密度上也要超过咒术S2,但介于自己只看过作画,就不在此讨论。
2023,算是转变的一年。感谢女友与朋友们的帮助和支持,同时也期待24年新的进步。不断质问,不断前进。
光影尘迹
2024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