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止评判,觉察才能开始
复工后的第一篇帖子,送给所有豆友,也送给自己。
去年上了一段时间站桩课,老师是一个70岁左右慈祥的老爷爷。有一次,他提到一个观点,看所有问题都要轻松。
我听到这个话题,心里顿时一紧,轻松、谈何容易,怎么才能做到轻松。
现在我想明白了,停止评判,一切问题都会变得轻松。
评判就是你对一个事物、一个人、一段感情、一段经历,评价为好,或者评价为不好。如果评价为好,那就会想方设法的要得到,不论是升职加薪,还是考取功名,还是换房子换车,还是旅游享乐。如果评价为不好,那就会想方设法的丢掉或者回避,不论是负面情绪,还是债务,还是结婚生子,还是孤独,还是不顺利的工作。
评价的开始,觉察就会消失。而评价的结束,觉察才会开始。
因为一旦有好坏先入为主的观念了,这个事物就不再重要了,重要的就变成了思维,变成了思维活动对欲望、信念、执着的追逐。真正的事物就算真实的发生发展,人也是看不到的。
开始举例子了:
1.比如我觉察到我现在写论文的烦躁,然后基于这个觉察我产生了一个评判,就是我写论文的时候,不应该烦躁。这个时候,评价出现时,觉察已经停止了。
2.比如我觉察到我现在写论文的烦躁,然后基于这个觉察我产生了一个评判,就是我写论文的时候,不应该烦躁。然后我觉察到了我的评判,基于我的这个觉察,我产生了一个新的评判,就是我不应该批评我自己,我批评我自己烦躁是错误的。这个时候,评价出现时,觉察又停止了。
这个东西有点像套娃,就是一旦对觉察到的内容产生评判时,觉察就会停止。
而做到持续的觉察真的很难,如果一个人可以觉察一分钟,他那一分钟就会过的非常的平静、愉快。但批判确实会无时不刻的打断这种觉察的过程。
甚至,希望一直保持在觉察里,都是一种评判。
曾奇峰老师的一个视频,他说,自我分析要止于觉察。
如果一个人有能力在觉察中停止不进一步,是一种接近开悟的能力。这东西说简单,也简单,就是你看见啥,就是啥。你看见一朵花,它就是一朵花。能在这一步止住,能量就是一直流动的。
而大多数人,看见一朵花,它是一朵花。但一旦说出来,这朵花真美,真漂亮。给了这朵花一个评价,这朵花的真实性就消失了。头脑在这个评判后,就会进入下一步的自由联想。例如:我怎么才能拥有如此漂亮的一朵花。或者,这朵花这么美,却没人陪我一起欣赏,好孤独啊。或者,它现在这么美,但它注定要凋零,好伤感啊。
你看,后面的这些东西,和这朵花本身差距十万八千里。而人的思维就是如此运作的,看到花,却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情绪,不是花让人产生的情绪,而是人对花进行了评判,觉着顺着这个评判产生了更多的思维,从而产生了情绪。
那么觉察到自己对万物的评判怎么办呢?
比如说,我在看一朵花,我产生了一个评判,就是这朵花真鲜艳、真美。我觉察到了我产生了一个评判。
我这时候就有两个选择。1.对觉察到的评判继续保持觉察。2.对觉察到的评判保持评判。
如果选择是1。我就像看青烟一样,看我升腾起来的评判。评判在那一个就失去力量了。我知道它仅仅是一个话语,一股能量,这股能量可以穿过我,而我可以重新回到了觉察的状态。
如果我选择是2。那我就会回避觉察这个动作,因为无论我觉察到任何信息,我都对自己进一步的进行批判。在这个过程中,我是不会感受到舒适的。
如果判断自己在评判状态还是觉察状态。
如果心情平静、放松,那么就是在觉察状态。如果心情紧张、压抑、痛苦、焦虑,那么就是在评判状态,所以有人说,烦恼即菩提。因为这个烦恼,可以把我们的意识重新引导到觉察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