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摩克利斯之剑——“辛”
(本文是一衣带水的欧拉恒等式(下)——“1”的后篇之三)
达摩克利斯,是公元前4世纪,意大利叙拉古僭主狄奥尼修斯二世的朝臣。他善于奉承,说狄奥尼修斯实在很幸运,是一个拥有权力和威信的伟人。于是,狄奥尼修斯提议与他交换一天身份,让他尝试当首领的命运。当晚,举行了盛大的宴会,达摩克利斯非常享受成为国王的感觉。晚餐将近结束时,达摩克利斯一抬头,才注意到王位上方用一根马鬃悬挂着一柄利剑。他立即失去了对美食和美女的兴趣,并请求僭主放过他,他再也不想得到这样的幸运。

“这个故事至少说明几个道理:1、一个人拥有多大的权力,那么他就要负多大的责任。2、当一个人获取多少荣誉和地位,他都要付出同样多的代价......”——《百度百科》
辛,甲骨文本字为“䇂(qiān)或愆”,通“廿、口、子、牛、公、私、亲、罪”,基本字形写作“一,倒写的大”,也可看作“倒写的立或倒写的王”,字形像一个嗷嗷待哺的婴儿,可表大爱与其对象、舍己与新生互为映射的一体,大爱的一无所有,是我们前世的欠债。没有什么是没有代价的,口中所有,来自天道之辛,既有所得,必要付出,才是公平。

廿,甲骨文通“心、念、屰、逆、单、禅、䇂、愆、干、乾、凵、匚、口、亡、丁”,基本字形写作“倒写的入或人”,即自发破缺形,代表造物倾覆挚爱的一念,打破忽恍无名、寂兮廖兮的信息内含态,才有了激起希格斯场的信息、刻入心底的应力、胎心的第一次搏起。

从虚无中借出无限能量的意念,是虚己为他,倾心一念,自发破缺的“廿”。造物上善若水,永远虚己就下,终不自大,故能成其大的精神,是万有里面真正的空虚,欲求的终极,人的实底。人人误差不足、偏斜欲求,要让人人懂得都是一棵小草,诚实地活出初心,自觉地恪守本分,乐于舍己为ta,真做自己,都能实现自我。良好秩序的实质,是造物精神贯彻人心,才能形成相互配搭制衡的凝聚态。
所以,辛的甲骨文在廿上加“一”,代表本体,再加“倒写的仌或倒写的大、倒写的立、倒写的王”,强调代表本体虚己,公义大爱,创造对象的心意,贯彻天地万事万物。宇宙从大爆炸兴起的大光渐逝起首,万有持续分解、消散、自我消逝、归平、归无,时间流逝,空间铺张,物质世界渐至败坏、无序,大川东归,本一归一。本体辛苦造就对象,是不平归平,公义大爱的具现;万有如是,初心不改,生生不息,一道恒常。本体与对象左右予取的矛盾契合点,就是造物与万有同辛。

《说文解字》说:“辛,秋时万物成而孰;金刚,味辛,辛痛即泣出。从一从䇂。辛承庚,象人股。息邻切;䇂,罪也。从干二。二,古文上字。读若愆。去虔切。”辛,万物成熟,须经历多事之秋的累积,才知孰是孰非,孰去孰留;要成为金子般刚正不阿的人,就要体味人生的艰辛。天一生水,辛痛泣出,不经抉择,无从悔悟,没有得失错漏,怎知人间公平合一的至理。反思痛苦的根源,才知人不患寡而患不均,才能求索公义大爱,“从一从愆”。庚,是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缺乏让智慧增长。有过庚,才知天道造人的良苦用心,才懂得失像一屈一伸的两腿,苦干才得休息,安息才有活力,有彼才有此,有我就有邻。辛,是本体与对象将心比心,同呼吸,共命运,感受惺惺相惜,知道彼此依存的契合点,“息邻切”。䇂,原罪,是从造物自发破缺生出的万有缺乏、不满、抗争、欲求。所谓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万有都是从缘起衍生的后浪,世事人生都在如水就下,得失错漏,销峰去谷,大川归平。虔诚地追随初心,必须去除守旧的假敬虔,敢想敢干,为公义大爱、天下大同,敢于舍己就下,打破一切禁锢保守,做前人未做,直面惨淡的人生,弥消天下的不足。不怕斗争,不怕摔打碰壁,逆流而上,求索大道,“去虔切”。
美国西北大学经过数年研究发现,卵细胞受精时,有超过100亿个锌离子快速外渗,产生“细胞闪光”,科学家称为“锌火花”。视频记录了受精卵发出的锌火花。锌火花的大小能直接影响胎儿的智力。卵子虚己大爱的自发破缺,与精子飞蛾扑火的寻根溯源,阴阳虚实,两相融合,就是天道自辛,点燃生命,发光西逝,向道返回,生生不息的像。

00:09
辛,作为符号,即拉丁字母“V”,英语vandalism毁坏、vest赋予、vend提供、vector方向、victory得胜、very确实、volatile挥发、vortex旋涡,都源自V。
仌,甲骨文通“大、矢、文、交、立、王”,可表角动键接、有形质的物质形成。辛,即“倒写的仌”,甲骨文通“二、上、下”,可表角动散落、削峰去谷的归平,又成了无形质的信息。美貌、金钱、能力,都是负担,是上天舍己的赐予,也是待归还的欠债,以辛还辛,天道公平。仌和二,都通楷书“冫”,也都是“=”,物质世界臭味相同,人与人一时相和,制造不平的角动键接,也是释放热量的凝结。有起有落,能上能下,有形得失,无形转化,或早或晚,都要公平。所以,辛,甲骨文也可看做“倒写的土”,宫阙万间化土,物质轻子化的熵增,是孕育精神复活的土壤。天道化土,既有载物厚德,也始终朴实无华,不断辛苦翻土,踏实实践,自甘就下,永远做小孩子,舍我自新,代有新生。辛,是两相转化、临界态的感受。王,即舍己与所得对等的公义大爱,无敌王道的代表

人懂此道,才不被他人的毁誉、环境的顺逆、一时的长短、自己的好恶左右,不但凡事自省,寻求天意,还能以身作则,推己及人,即仁,金文写作“人,二”。这样的人,不仅看人平等,也与人同感,与喜乐的人同乐,与哀哭的人同哭,因ta时时活在小孩子的本心、平常心,仁爱为ta,舍我其谁。

《说文解字》说:“仁,亲也。从人从二。忎,古文仁从千心。“尸,二”,古文仁或从尸。如邻切。”仁,是亲切爱人,人人平等。历尽千翻波折,才知何为生命的初心。一切有形质的消亡,才知何为永恒。爱人如己,因为天涯比邻,彼此是命运共同体,“如邻切”。
辛,是“亲、罪”的甲骨文本字,金文在辛下加“木”,楚简帛在辛上加“自”,强调有了自发破缺,就有了世上的缺乏不足,欲求不满,因果反馈,相消制衡。倾心一念,造出了世上亲和罪的正反两面。顽强向上,本于向下扎根的付出,光宗耀祖,为了报答世世代代的艰辛。同时,各自缺乏欲求,各有偏斜小爱,独亲其亲,独子其子,竞争角力加剧,到处摔打碰壁。

于是有了妥协,知道各自不足,互相需要,就有了“商”,甲骨文写作“辛,丙或内”,也有的甲骨文加“并列的日”,一时臭味相投,也都抓着对方的把柄,就如粒子键接,结为互相激励,彼此服侍的一家,或说有秩序的凝聚态。商,是天道造物,物中有神,形神一致的互化。所以,有的甲骨文在下加“口”,也可看做“辛或子,冏”,代表智慧凝结,灵魂成熟,炯炯有神,在竞争角力中体会上天自发破缺的良苦,做效法天道的莘莘学子。上天自发破缺,从虚空中借出能量,以宇宙洪荒,物质熵增,信息熵减,外显与内理,动能与信息势能转化,一辛贯之,辛苦造子。当中熵增熵减的实质,是空间大小,眼界远近,境界高低不同。真的大商,是天道造子的一本万利,以物质换灵魂,得享天下大同的买卖。从辛到商,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劳动人民推动历史,让全世界无产者团结起来的内在精神实质。

亲与罪互为影子,此一时的美好,因彼一时的代价,我的美好,因ta的代价,人间的美好,因造物的代价,都要归还。墨菲定律说:任何可能出错的地方最终都会出错,意思是告诉他的下属们,不付自甘辛苦的代价,就要付自以为是的代价。心里看重哪一个,就会不辞辛苦。知道平衡,才对甘苦有平常心。已有就要归平,即所谓风险。怕什么,来什么,抓得越牢,失得越快,想得的多,就有压力,学会虚己就下,顺其自然,即心理学上的瓦伦达效应。孰亲孰罪,倾心而已。

自,甲骨文写作“入,一,两个相对的以或厶”,可表两相极化、各自相反、互为反映的纠缠态,因为两相本出于一。所以,有对面的ta,才有自己,各自都有特色、都有缺乏、互相需要。自,是没有对象,就没有本相;对象是等待本相去填平、弥消的人、物、事;彼此倾斜,两相合一;执其一端,都会加剧极化。每个人里面,都住着长短互补、强弱共生的两个自己,个性越强,偏执愈深,好像压入弹簧、等待释放的应力。这对矛盾的自我,两相极化的零和,都贯彻那大光兴起的精神,是每个人分得的角动,大光的一段,就是“自”。

《说文解字》说:“自,鼻也。象鼻形。疾二切;”自,像鼻子的呼吸,彼此相反、自然而然、不易察觉,字形突出鼻子的形状,让人认识到两相相分相反,暗中彼此联系共存,是随时互化、难分彼此的一体,“疾二切”。
以天道为自、为本体,自己就是天道的孩子,效法天道,自发破缺、自我付出,以自身的缺乏、倾斜、不足,造福对方,受罪却不犯罪。反之,自我中心,加剧对方的缺乏、倾斜、不足,享福却是犯罪。没有最初的破缺、制造的不均,就没有可见的世界,就没有万有、众子之间的不同,就没有亲疏远近。同时,因为最初的倾斜,就有了爱人还是爱己、罪己还是罪ta的选择,要公义大爱,还是要独亲其亲、独子其子,两相逆反的较量。
天道舍己、自反、造人的反映,就是人不满不足、欲求抗争的逆反。人承认偏斜小爱、贪婪保守,直面罪性、与罪抗争的自反,就是认识天道的开端。“金刚,味辛。”每个人身体里都有金,性格里都有刚,是天道温柔舍己之反。有金有刚,就意味着付出归平。在最不舍的时候为ta舍己,金子才有对价;在至畏惧的时刻敢于抗争,才知刚强为何物。做自己,就是在寻找付出归平的对象。“是亦彼也,彼亦是也。”跟随命运来到临界点,善恶与否,幸福得失,向罪低头,还是拥抱生命。在至暗时刻、最难处境的一念,考验我们里面的金刚。没有最极端的对立,就不认识最深处、最核心的自己。体味过人间不平的罪中之苦,才能自反,从金刚味辛,反省造物本意,才知天人合一,我本自由。
电影《涉过愤怒的海》中,性格暴躁、倔强的“老金”,早年离异,独自带着女儿“小娜”。生活的艰辛、父亲粗糙的教育,让小娜的内心渴望温柔和被紧紧抓住的感觉。她去日本留学后,对性格独立不羁、但脱离现实的富家子弟“苗苗”一见钟情。苗苗的父母事业成功,但为人自私、工于心计,对苗苗偏袒、溺爱、保护过度,使得他沉溺幻想,自大妄为,缺乏责任感。每个家庭和个人,囿于各自的局限,都会有偏斜不足。父母只知独亲其亲,独子其子,孩子就不能及时认识自身的偏斜不足,错过了认识世界,建立健康、平衡观念的时机,长大后会在困守自我和急于逃脱两个极端中挣扎。极端自我的人,看不清自我,自我矛盾更深,更容易迷失自我。

09:20
保持生命的本性,自发破缺,辛苦为子,希望变革,勇于更新,永不满足,求索向上,是让新生源源不断、生生不息的生命树。相信初心本爱,才能以善胜恶。反之,磨灭初心,退求其次,反会为恶所胜。辠,是最初。初心一念,结局两判。我们是天道大爱的孩子,不是自私的孩子。天道大爱,不惜牺牲所有,让有形质的逝去,造就仁爱人子。效法天恩,还是违反天道,每个自我里有两个偏斜、纠缠、矛盾的反像。舍己为ta、爱人如己,还是损人利己、欲壑难填。艰辛育子,让爱代代传承,还是毁天灭地,管他洪水滔天。追求完美真爱,就要接受自己的缺乏不足,放下喜欢欲望,舍却智慧能力,丢弃物质的富足无缺,放下自我中心地分别善恶,回归舍我为ta的仁爱初心。
辠,是爱的试金石。打破奇点自我平衡的内含态,自我平衡已成镜花水月,零和博弈的游戏、自娱自乐的象牙塔,终被天风就下的大势雨打风吹去,每个人都必须经历自我消逝、归平、归无的回归,让自己里面压抑的角动、应力得到释放。相信天道公平,今日倾斜,终必昭雪,于是顺应天意,接受自己,甘于自辛,释放自我,于是凡事忍耐、相信、包容、盼望,以爱胜恶。身在世事纷繁的网内,心灵却能穿越网外,看见大明终始的终极,就没了自怨自艾、厚此非彼,拥有了飞翔的灵魂,凡事得胜有余。信、望、爱三位一体,能让辠的倾斜,成了飞的动力。有了飞的动力,释放自我里面的爱,融入宇宙人间弥漫的爱的讯息,“自”里面两个矛盾极化的“厶”,成了激发仁爱的印记、吸引力,而不是自私自利的毒钩、难以抑制的压力,罪在我们里面失去了权势,我们就不活在罪的轭下。以自己弥消不平,投身真爱;还是困守自身,加剧极化;爱或不爱,初心一念,与结果一致,罪有应得。
电影《土拨鼠之日》中,主人公菲尔一向自我中心、自高自大,电影通过一个荒诞的时空循环故事,让菲尔认识到,生活如果只是重复自己,就生不如死。在空虚寂寥中爆发,不再满足于自己的偏斜不足,放下已有,学会拥抱、接受他人。对丽塔的爱,让菲尔学会恨恶老我,寻求自新。世界入冬岁末,人间穹窒熏鼠,挡不住岁月神偷,容颜易老,土拨鼠也盼望春天。大势就下,万有川逝,真正的循环,只有舍己自新,跟随大道东归。

11:11
新,甲骨文写作“辛,斤”。万有运行的向心力,源自天道舍己之辛,也是报答天恩的负担。辛与斤的对等,即天人明暗虚实的两相。分散的斤两出于辛,整合的向心力归于辛,也是天道从一本造众子的新生。或说从一时利益契合、局部粒子键接的小商,回到万有一本、一本万利的大商,用掉有形有限的肉体,用尽偏斜小爱的欲求,换回公义大爱的灵魂,都要跑完该跑的路,打完该打的仗,释放掉各自里面的动能,才能一起复归缘起,认识造物的本意。过程之中,都不免地上左支右绌、一时一事的利益交换,也都有小家小国、远近亲疏的分分合合,这些都不是新事。得到那个炽烈挚爱、自在舍我的大智慧,回到造物的缘起,才是新生。才知至亲不假,才享天伦之乐,人生才不是白受罪。

斤,甲骨文写作“翻转的屮或生或性,乙”,也可看做“翻转的入,人或弓或乃”,秦简椟通“巜”,写作“两个翻转的入”,可表角动融汇的变化,表现为一个个波折,形成相互作用的场,形成一个运行的方向,就是斤。与斤代表的方向反动,就会招致斥力。斥,大篆写作“广,屰”,楷书写作“斤,丶”,即对空间铺张、向心、引力逆反的结果。内在规律贯彻的既定,与空间铺张的大方向,相合相分,同为既定,斤斥互反,是形神明暗互生的像。奇点内溟灭混成、随心所欲、自由自在的初心、一闪念,化作人间的蝴蝶扇翅,能引发热带风暴的风云突变,让一个混沌系统发生蝴蝶效应,就是新。“辛,斤”,都是大势就下给人的感受。“辛”代表的角动散落,与“斤”代表的角力复合,是斥与斤的两向互逆、同时进行,也是物质熵增同时信息熵减的两向积聚,直至灵光一闪,那个天真无邪的精神复活。四维的时空反映在二维上,就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相斥相吸,实质是能量和信息必然出离物质的释放,像无法压抑的心音、向往。沉甸甸的担子和终极的命定,有形质的拖累和精神的反动,形神互现,矛盾斗争。心底的悸动与来自精神故乡的召唤,心音与大势频频互动,潮汐锁定,爆发出大刀阔斧、挥斥方遒的创新力,实现从二维到四维的跨越。人有新生,时间才有意义。心音共鸣,人间才有飞跃。
“辛”的逝去缺乏,触发“斤”的回填。太上就下、舍己川逝、角动散落,才有角动聚合、回填空虚的向心运动。斤出自辛,互为反动。太上就下的精神势能,是激发希格斯场的信息、分配质量的源头;人自新的力量,对世界、老我的反动,是对上天虚己舍我的效法、感恩、回报。为爱舍己,对爱感恩,是本体与对象的双向奔赴。真爱不是占有对方,而是舍我自新,我死你活,生活才不是坟墓,而是永不止息的新生。辛,是一子虚己舍我,让众子感受到内心的缺乏、需要填补的空虚、等待弥消的不平。斤,是时空弯曲不平、万有引力回归、翻转的时间线。时间之新,来自曾经之旧、对过去的举一反三、初心本性的吸引、回归的向心力。不断找回好奇、求新、自新的初心本性,才有新生的循环。
否则,困守老我,没有精神新生,得到的就是肉体上荷尔蒙和多巴胺刺激一时、终归平淡的自欺,成了世上无新事、浪费生命、越来越欲壑难填的辠。不要辠见得多了,就爱心麻木、随波逐流、越陷越深。永远虚己像小孩子,承认自身偏斜不足,直面人间不平,寻根溯源地求问、探索,与世界渐至无序、败坏对抗,敢于挥斥方遒,敢于抛却已有,为爱奔赴,敢于为ta舍己,回归本性。新生与牺牲,互为反映。上水就下,下水铺张,如铜壶滴漏,激起时空弯曲的涟漪。铜人怀抱的圭板、漏箭,是世界渐至败坏,激发、唤起的心底真爱,归心似箭,预定了新的春天、生命的爆发。从斤而斥,出离世事缠累,摆脱旧我牢笼。

亲,是辛的对价。孰重孰轻,孰近孰远,对象心中的分量,来自本体的舍己。本体自辛,上水就下,下水铺张,宇宙人间的联络动力,爱的倾斜,感恩的回馈,即种种爱恨情仇。生命像一棵树,经受历练、遭受挫折、形成的枝干,就是起落亲疏的得失,大脑神经网络在种种刺激中反馈、总结提炼、冗余相消,让终极的因果、贯彻的至理涌现,逼近仁爱的核心。木,是二律背反,让终极的因果涌现,生命出于何根,归于何本,认识永恒不变的公义大爱的历程。天干地支,互为印证、引领、推导。

《说文解字》说:“亲,至也。从见亲声。七人切;新,取木也。从斤亲声。息邻切。”亲,是本体和对象,至公至平的一致、平等、仁爱。眼见之所以美好、新奇,因为造物爱人,用心良苦。万有贯彻了造物情真意切的爱,人才能真切地感受到何为甜蜜爱意,“七人切”。新,取木为薪,有形的生命归无,也是精神生命回家的归根。心底孰重孰轻,与之何亲何远。有呼有吸,有出有入,那个舍己为我、让我新生的ta,是人知道彼此息息相关、付出为ta、代有新生的源头,“息邻切”。
大光虚己入暗、养育众子的初心本意,是让众人从分别善恶的偏斜、争竞、相咬相吞,重归大爱新生的天真无邪,都能比翼齐飞,幻化丰盛神奇。一子的归途,也是众子的本性;众子是不同惯性系内的一子,也是奇点内幽冥幻化的本相。“单电子宇宙假说”看到了时空统一,却看不到时空逆反的缘起,宇宙并非一子来回蹦跳、一成不变的乐园,而是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有始有终的逆反,孕育精神新生的摇篮。铜壶滴漏的每一点滴,都贯彻奇点内不断变革、自新的绝对精神,让人认识宇宙大爆炸的初心本意,顺应万有的源起和归途,获得有舍才有得、有艰难才有成长、有斗争才有丰盛的智慧。新,是奇点的本相、奇点的力量,那个精神永远向上、青春永驻的像。不怕牺牲,胜过死亡,勇敢地拥抱生活,体会幸福,因为找到了源起,重温了本我,拥有大爱,时时自新。

“一件艺术品并不直接回答问题,而是挑起疑问,互相矛盾的答案之间激烈斗争的核心,才是这件艺术品的真意。A work of art does not answer questions: it provokes them; and its essential meaning is in the tension between their contradictory answers.”——伦纳德·伯恩斯坦 Leonard Bernstein
因循守旧、歌舞升平的热寂,是平地起惊雷、触发头脑风暴、世事突变最好的舞台。如果不能“以其无死地”、从善如流,那么蝴蝶扇翅的“以无厚入有间”,能让看似固若金汤的旧世界土崩瓦解。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把辛的压力化成初心不改的斧斤披荆斩棘,新就是世事无常、破碎金陵春梦的蝴蝶效应。是螳臂挡车还是甘心舍己,保守生命还是化作春泥,禁锢还是思变,守旧还是履新,一念之差,定义了“罪”。辛或䇂,甲骨文通“愆”,写作“一,倒写的入”,也可看做“倒三角形”或“倒写的土”,可表一个随时倾倒、自发对称性破缺、爆发的临界态,也是物质世界万物化土、归平、成一大川后,时时酝酿的反弹。从暗能量到物质世界,从物质世界再到中微子和暗物质,不断自发破缺、就下、化土、成川,不断消逝、归平,也是信息不断释放,因果不断涌现,让人认识生命的智慧和终极因果的成熟过程,即从白洞反弹的临界点,一次新的大爆炸来临。所以,“倒写的入”也可以看做“干或屰或逆或单或倒写的六、终”,可表圈量子理论说的白洞或宇宙终极的反弹。天干,是愆的源头,不断如水就下,逝者如斯,世事人生如潮头大川运行、裹挟、压迫,充满了各种反弹、逆反,波折干涉如网罗,苦难艰辛无止息。我们是服从物质世界败坏就下的潮流,还是服从内心的渴望,罪的挑战,善恶在一念之间。对始终的坚信,是对真知识的考验。当大爆炸兴起的大光渐渐消逝,上水渐渐干涸,物质世界失了波澜,下水化为大陆,一马平川,此时世界固化、人生无趣、灵感枯竭、寂兮廖兮,不在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这是罪后两相分裂、反弹的决绝。


干与丁、辛与口、愆与廿,互为反像,当中上下先后不同,有了差异和极化,就是“龙”。龙,甲骨文基本字形写作“辛或干,倒写的口或廿,以或厶或倒写的人”,可表上有所失,下有所藏,天道自辛,宇宙爆发,当中暂有不公不平,至终好轮回。真龙天子,就要勇敢追求,活出真我。无论心底是报答天恩,还是贪婪自大,搅它个波翻浪涌,来一番善恶美丑对决。没有出生入死,不信生死真道。以正反两面的二龙戏珠,验证天道,显明初心本意。方知恐龙的心底,住着自由自在的飞鸟,英雄的快意恩仇,为了在天比翼、在地连理、无忧无虑的太平天下。已经无法苟且,到处满了豺狼,生又何欢,死又何苦,两极碰撞,凤凰涅槃,潇洒恩仇,大道自正。


天道自辛,打破了奇点内两相平衡的内含态,让信息流出,让人从自私、物质,向仁爱、精神回归。上水就下,世事波云诡谲,水中蛟龙,龙生九子,各个不同,各有天赋,互有短长,一起学习自辛,打破“辠”的牢笼。从潜龙勿用,到见龙在田,飞龙在天,亢龙有悔。龙的尽头,是效法、承载天道的天子。“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所有自私、物质、无知、小爱的人,都是天道之辛的对象、爱的载体,正在成长中的龙。所以,龙,有的甲骨文写作“倒写的口或丁,乙”,可表奇点内含的信息流出,假以时日,正必反,得必失,实必虚。万事兴隆,万物皆流,神龙见首不见尾,唯有付出舍己的大爱不改,公义久长。

所以,辡(biàn),金文本字为“辨”,小篆写作“两个辛并列”,可表世上充满各有偏斜、不平、不足之间的较量,只有彼此全力以赴,经历生死角力,才有真的平衡、真的明白,才知真的公平、好坏、亲疏,即“辦、辩、辨”当中的“力、言、弓或刀或人或卜”,通过两相角力、不平则鸣、反躬自省,让人认识合作、善意、制衡的道,认识天下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就是天意。

《说文解字》说:“辡,罪人相与讼也。从二辛。方免切;辨,判也。从刀辡声。蒲苋切。”辡,都是罪人,都有各自的偏斜不足,互相较量,争论公道。要让二者都经历刻骨铭心的艰辛,方知人间正道是沧桑,互相免债,自然而然就好,“方免切”。辨,让人认识终极判断的标准,就让ta去真刀真枪地互相斗争,经历苦痛和艰辛,才知大家都如香蒲繁生,才能净化水质,好吃好看,编成席子和各样的器皿,解决各种问题,方便各种功用,也都如各色苋草,开小花,能吃能治病,补气除热,通九窍,“蒲苋切”。

承认罪,是人找到真我的反者道之动。一切矛盾的终极都是自我矛盾,求新的终极必是自新,爱ta的终极就是爱己。必有辛苦付出,才得精彩甘甜,做不到终极,逃不出围城。懂得舍己,与自己为敌,同自己抗争,更新自己,赎回灵魂,浴火重生,是拥有生命的真道。否则,人生的追求就是自己的毒钩,辛苦编织的梦境就是自己的网罗。就像当今的网络,本是讯息的工具、随时帮助的旅伴、条件反射的宠物,却成了看透我们底牌,说着最狡猾谎言的古蛇,卖给人贪婪,收买人的灵魂。如果人不肯自辛,不与自我抗争,网络上迷人的新奇,其实是自我迷恋的腐肉、诱饵。不懂得反我,对自我的贪婪就把人引向被欺骗、奴役的对立面。自己编织的网络,成了自我的牢笼、自私的像、无所不在的巨鲸、不死的八爪章鱼、最了解我们弱点的野兽,满嘴说着我们喜欢信的话,表演着我们喜欢看的戏,掏空时间,霸占生命。不懂得牺牲反我的灵魂,不是自我,而是假象的牺牲品、出卖自我的娼妓、自我矛盾郁积的定时炸弹、空虚寂寞冷的躯壳。资本主义曾经通过鼓励自私、个性化、刺激努力、竞争,在比拼中实现快速学习和社会化成长,但是鼓励自私的文化,也是网络资本的帮凶。只有坚定相信、寻求、践行、投身真爱的灵魂,才能高效利用网络讯息,找到真爱的对象结成伴侣,认识、实现自我,而不掉进自我的陷阱。

罪,小篆写作“网,非”,可表世事纷繁如网,其中种种倾斜不平、竞争角力、纠缠不清的极度混沌态;极大的混沌让人愈加渴望找到绝对服从、舍我、相爱的对象、旅伴,回到卂量子纠缠、心意相通、彼此借力、比翼齐飞的状态,网内有非的矛盾痛苦,就是罪。

网,甲骨文通“冈”,基本字形写作“贞或著或箸,乂或爻”,也可看做“横写的五或玄”。以“贞”表示两相对立、互为反映、互为界定、彼此显明。在贞中间加“二”,强调两相对等、共存、并行、暗中联系、微风习习,像杨氏双缝实验中,同一个光子的叠加态,自己同自己两相干涉,“凡、鼎、风、冂、冖、幂”。在贞中加“乂或爻”,强调两相独立当中也有相牵互化、相消制衡,配合应和、舍己为他,形成了激烈的此起彼伏,衍生幻化,形成波峰波谷,加剧了物质世界和人间世事的偏斜异化,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即时零和的玄之又玄被打翻,沙漏中的沙子散落了一地,暗中纠缠、对等、难辨的两相,成了纠缠不清的世事纷繁、高低不平,无穷无尽变成了有形有限,即时溟灭变出了时空弯曲,有了刚才、来往,就是“冈、网”。万事万物都有追求和制衡的配偶,即庄子所说的对方、先验、是非,每人都有各自的偏斜、不满不足,有各自的对象、是非,都在为之抗争、奋斗、困扰、缠累,这是让人活受罪的网,同时,大家都彼此需要、相互服事,有了各自生命的意义和使命,是让人生有所实现、获取的渔猎之网。


宇宙人间是这样一座围城。外面的看到幻化,里面的感到缺乏,进入的想出来,出来的想进去,饿的想吃,吃了想拉,躺着的想出门,在外的想回家。每个人所拥有的,也是需要付出的缠累。自我归平,付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试图保守自我,会陷入畸形变态、无法控制的异化,出现不可理喻的自残、自我贬低、自暴自弃、失去自信、迷失自我。若有恶人让自私者付出一下自我,满足一下畸形的欲望,压抑突然得了释放,就容易陷入向着毁灭努力不止、欲罢不能的怪圈。不敢付出真爱、试图保守自我的人,往往这样掉入了魔鬼的诡计。罪的毒钩源于人对自己已有一切的贪婪,给魔鬼留了控诉他们的把柄,证明他们的自私不过是看上去又宽又大、理所当然、通向万劫不复的归平、归无、毫无意义的死路一条,让无数罪的结局,成为后来者的借鉴。这是《创世纪》中“分别善恶树”的故事,树上的古蛇,就是“卂”上的“乙”,追求自我平衡、满足、无缺,实际陷入弥散无定、喜怒无常、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态。贞,是两棵树,只有一棵,就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不明就里;吃了另一棵树上的果子,眼睛就明亮了,好像得了什么、知道了什么、判断了什么,非要到人生的浮沉之中经受历练,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才渐渐知道有得必有失,有知就要承认无知,判断是的同时必须接受非,就是“乂和爻”。所以,乂,甲骨文通“五,刈,规”;爻,甲骨文通“学”。一五一十地立了规矩,还只是认识真道的半程;需经举一反三的反复历练,才能二五一十,合并冗余,刈除杂草,懂了灵活运用真道的辩证,没了弯曲悖谬的邪念。


所以,网或冈,有的甲骨文字形写作“凡,横写的乙”,或在“繁复的爻”下加“倒写的八”,表示经过了起伏,才能懂得凡常,看尽纷繁,掠尽浮华,冗余相消,掌握了道的核心机制,反倒接受了平淡、糊涂、无常,好像大山在山间容纳了平川,也高高挺起自己的脊梁,有“井”有“冈”,就是“井冈山”。宇宙空间、世事人间、人生旅程,认识自我的历程,都是井冈山。


困守自我,看他人是地狱,满腹牢骚,思想越来越僵化,让社会的极化异化、动荡冲突愈发加剧。孤立的自我是制造地狱的最佳材料。自我的特点、固有、极化,终要归于平静、无有,困守自我的人里面充满了毫无意义的自相矛盾、自我否定、自我毁灭。若能放下自我、忘记自我、用天赋去服务对方,懂得爱、敢于爱、敢于为爱付出自我,才能实现自我,我的每个不同才成了独一无二的宝贝。懂了这个道理,罪中的困局,就是让人突破自我的良药。“网,非”,所非为何?满眼盯着他人眼中的刺,好像明白至极、精明得很、时时事事都在忙于算计、好像能判断一切,就在不断深陷此网。相反,舍我为ta,才是放下自我与实现自我的矛盾统一。所以,网,有的甲骨文字形在下加“廾”,表示相和相与,就能出离网外;也有的甲骨文字形在内加“背离的廾”,表示彼此论断、相咬相吞,结果都深陷泥潭。

身在网中,仍可游刃有余,是庄子说的“以无厚入有间”,老子说的“以其无死地”,没有囤积私存之厚,也没有禁锢保守、愚昧成见,“莫若以明”的状态,就像电影《阿甘正传》,阿甘相信生活的美好神奇,他坦然接受自己是个傻瓜,同时始终以美好待人;珍妮的内心却充满了需要化解的愤恨,父亲童年时对珍妮的伤害,使她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欲,却因此陷入了不相信爱、崇尚强权暴力的自相矛盾。她几度逃离看似善良无助的阿甘,依附在虐待她的男友身边无法自拔。阿甘和珍妮都真爱着对方,阿甘需要珍妮的保护欲,珍妮需要阿甘的大度宽容。二人都没有刻意去改变对方,只以珍惜、尊重、遥遥相知为伴。虽然命运会有种种不公不平,但是宝贵的真爱让饱受欺负的阿甘有了终生的好友,让珍妮郁积的愤怒渐渐释放。她通过独立抚育小阿甘找到了自信,也终于看到了阿甘的纯真与无畏取得的成就,回到了真正安全的爱的港湾。岁月虽然洗去了些许铅华,却留下了最坚信、知性的对方,成为彼此在大潮退去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宝贝。

07:44
“说书唱戏劝人方,三条大路走中央。善恶到头终有报,人间正道是沧桑。”——相声定场诗
《说文解字》说:“网,庖牺所结绳以渔。从冂,下象网交文。网或从亡。网或从糸。文纺切。”网,出自一位深谙牺牲自己、化身赐予生命能量之道的帝王,所以称庖牺氏。他将所有连接两端的绳结成网,喻示所有两相配偶的基本关系,是道运行的核心机制,这些基本关系如构建社会人间、让人实现自我价值、获得人生意义的渔猎之网。以“冂”表示两相之间互为定义、划定了各自的范围路径,以“乂或爻”表示制衡、互补、反馈、零和、互生共存的世事因果。网,是生命牺牲与延续,彼此纠缠混成、难解难分的像。是温柔慈爱、舍己为他的文明核心,也是一丝一线互相依靠、唇齿相依、纺织人间绚烂的道,“文纺切”。
如果人以自己的成见看待网中的关系互动、因果报应、正反制衡,不相信天网恢恢,而要自己伸冤,打破、挣脱现有的社会关系和平衡机制,就是凶,小篆写作“乂,凵或廿”,也可看做“倒写的网或冈”,也有的小篆在下加“儿”,强调人因为深刻的成见、不公、自卑而寻求报复、平衡、弥补,表现出对现有的社会关系和平衡机制不满、敌视、破坏,引发激烈的冲突。恐怖主义、网络暴力即这种思想和行为模式的表现。

《说文解字》说:“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许容切。兇,扰恐也。从人在凶下。《春秋传》曰:“曹人兇惧。”许拱切。”凶,是过程之中看不到因果,感受不到良善和公义的心态。字形突出反映了深深刻入的不满和缺乏,头脑中强烈渴望公义和补偿,两种情感彼此强化,让人深陷其中的思想状态。是渴求长久蓄积、到达容忍界限的结果,“许容切”。异体字“兇”在下加“儿”,就是这种思想引发的行为方式,即以暴力、恐吓手段寻求自我平衡。《春秋左传》记载,晋文公攻打曹国国都,曹国坚守难攻,晋文公命令假装挖掘曹国宗族的祖坟,结果“曹人兇惧”,出城拼命,失去了防守的章法,被晋文公攻破了国都。即心理失衡引发的暴力冲突,“许拱切”。
《说文解字》说:“罪,捕鱼竹网。从网、非。秦以罪为辠字。徂贿切。”罪,是让大家认识到宇宙人间的联络动力学,罪的根源,就是彼此的是非,有是有非,才有互补和获取。既认识己之所长,也直面己之所短,看自己合乎中道,有了奥妙的世界,时时事事都当感恩。而不要有长不知长,有短装不短,有了还贪婪,获取装不满,心里装满了诡诈、争竞、得了还要得,“从网、非”。秦代的罪字写作“自,辛”,强调这样不仅自寻苦恼,还让世界充满了囤积私存、流通不畅、艰辛不平,罪不在天,罪在自私,人不患贫,而患不均。所有人生坎坷,皆有命定,岁月其徂,有起有落,其实都是让人有所造就、有所专长的所得,是上天给人的恩惠;自西徂东,所有的终必逝去,用所有的换取真道,身世浮沉才不是白受罪;别以为什么都能靠钱买到,用钱把自己伪装成什么都不缺,那样不过是麻痹自己的恐惧,瞒报内心的空虚不足,谁能一直靠买来的完全欺瞒上天呢?结果不过是没有真正拥抱生活,没能在舍我付出中释放自我、实现人生价值,反而把罪留下了,活在陈腐郁积的乏味无趣里,还会遗臭万年,祸患后世,加剧后来的动荡,“徂贿切”。
辛或䇂,是“度”甲骨文的起首:大爆炸兴起的大光自发破缺、角动渐渐散落;也是“国和或”甲骨文“戈,口或丁”的结果:光被偏振弯曲如戈,使一个粒子进入激发态,物质世界有了一方涟漪铺张;一次次发射光子的回馈,即“口再被戈”,各自破缺的众口调和,都能享受那个绝对精神与自由意志之间舍己、相爱、生生不息的道。或,强调破缺不足的有限性,各有天赋、界限、特质,长短强弱,凡事都有两面性;形形色色的或,就是是形形色色的人和国,各有专攻、相互配搭,找到各自的位置,天地一家春。在上之辛,要造就他的国度,与万有生命共度。度,强调自发破缺精神的让渡,为人师表与亦步亦趋的共度、效法的继承关系;国和或,强调破缺就下造成的个体与集体、始终的爆发与过程的渐进、万事万物蕴含的两相辩证性。国度的艺术,是一波三折、举一反三、打一棒子揉三揉、生活与教育的艺术。

在上的“自,辛”,本是让人享受生命的惊喜,认识付出舍己、相爱之道,就是“买”,甲骨文写作“网,贝”。贝,甲骨文通“心”,基本字形写作“两个相对的人相连,兆”,人人都能去努力体谅、理解、认识他人,才能彼此互通有无、心灵连接、力量转化、幻化万有,向后有所着力,才能向前发力,“彼出于是,是亦因彼”,一片贝壳留不下什么,两贝相合才能保守生命。贝,是宇宙空间的弯曲,大爆炸兴起的大光的反像,下水的空虚、缺乏、欲望,牵引、分割光的引力,地上的沟沟坎坎,内心刻入的频道。每人都有不同的欲望,其实都源自同一个奇点内的两相角力、同一个大爆炸兴起的大光散落的角动、都能彼此契合、互补、合一,“是亦一无穷,非亦一无穷”。所以互相买账,彼此相爱,常以为亏欠,凡事包容、忍耐、相信、盼望,既不要非此即彼,也不用妄自菲薄。所得的偏斜、坎坷、是非,都是天风、涟漪、景致,有生的压迫,才有性的释放,有天风激荡,才有纵横捭阖、多姿多彩的人生,这就是“卖”,金文通“赎”,写作“倾斜的屮或生或性,目,贝”,可表让路径积分中倾斜的箭头冗余相消,懂得了人生至道,就是天意、人之初、天道的良善、公义、诚实,才知人生所遇,皆是孕育珍珠的贝壳,有形质的一切无非是用来卖的,用我们行的道、用凝结的德行赎回宝贵的灵魂,才是值得收取珍藏、传之万世的宝贝。

宇宙时空如网,世事人生如贝。际遇是网得的有限物质生命,努力买得来,却必在竞争角力、得失错漏中释放成能量和信息,只剩记录天风习习、世事浮沉的贝壳,供后人拾取。把生活历练浓缩、凝结成珍珠,复归本性、赎回灵魂。把命运潮起潮落的限定、不足、遗憾看做轻松拾贝,把苦难磨砺、泪水与汗水,化作灵动自由的大智慧、真性情,才是人生的珍珠。抛下所有,化为动量,是飞的牛顿定律。
生命不是先卖后买,而是先买后卖,先接受、继承、赊账、借债、欠贷,先借后还。陷入了一个网罗,有了压力,不得不好好生活、好好爱人、才能还债。天网恢恢,所网非人。既然生而为人,得了生命,有了生活,何必要满腹牢骚地困守围城、看谁都不顺眼、仿佛他人皆地狱?“天生万物以养人”,怎能“人无一德可报天”?放下“网,非”,拥抱“网,贝”,还有时间,还能改变,不要彼此论断,珍惜、接受彼此,互相还债、买账。不要只看到不公,还要看到辩证。我们对过去的认识,能改变过去的性质,这是杨氏双缝实验“观测决定过去”的神奇。世界如一个集市,光怪陆离,什么都有,都是瓜分自一光,幻化的万有,大家都互相需要。互相接受,彼此融合、归一、填补各自的缺乏、就都有了公平、满足。光入了世界,分给众人不同的角动、不同的频道,彼此都能相和。他让一个个粒子先被激发,再发出光来,彼此交换信息,能量相互传递,让不同的看见、认识,碰撞、交织,让因果层层涌现,渐渐合成大智慧。每个粒子都在这个过程中渐渐分解、衰变,又成了光子、中微子、暗物质,好像留下涟漪痕迹的贝壳,记录着所有历史事实,让宇宙重归大同、至平、大川、熵值至大的时刻,就是所有智慧、看见,冗余相消、终极的因果涌现,大爆炸复兴大光、宇宙反弹的临界点。物质世界的“卖”,得到的并非金钱,而是大智慧、核心的信息、真善美的灵魂,就是“赎”。所以,读,写作“言,卖”,不仅指发声,更是寻求真意。《说文解字》里的“读作”解字法,也非唯读音,而是理解字义。
《说文解字》说:“买,市也。从网贝。《孟子》曰:“登垄断而网市利。”莫蟹切;卖,出物货也。从出从买;赎,贸也。从贝卖声。殊六切。”买,世界像一个集市,所需皆有所售,因为大家的利益互相联结,你的缺乏就是他的多余。彼此付出,相互配搭,就都有所得。所以孟子批判无休止的贪婪、膨胀、以至囤积垄断,少数人网罗了所有的市利,消除了大多数人生生不息、不断进步的动力。大家都是大光分解的角动、天天如无知忙碌的小虫,都在拾取他人的牙慧,保守自己的宝贝,清理对方的垃圾,让这个世界干净、高效、能量守恒地运转,谁都缺不了谁,谁也别看不起谁,别自以为了不起,都能买买买,市场经济才健康,“莫蟹切”。卖,是把物质化为宝贝,传递出里面的能量和信息,付出服务他人,让大家买去,“从出从买”。赎,是先借贷给你,激发大家的欲求,让大家看到光鲜,尝到美味,有过美好,感受到缺乏,从而争相踊跃地去抓取光,发出光,不惜付出舍己,在互相服务、配搭、竞争中去体会、认识真正的道枢。所以,别怕承认你特殊的欲求,也别怕为之舍身、做别人未做之事,走别人未走之路,因为在宇宙万有皆没、熵值至大的时刻,要重新焕发的就是这抛却所有、不满不足、进步求索、赤诚无二的真精神,就是我们要赎回的独一无二的灵魂,“殊六切”。
这个精神要在宇宙至暗、万有如气的混沌中,制造一次倾斜、不同、引发一次不平、不满的压差、搅动起一个旋涡、产生一次对流,诞生一个暴风。因为他的无我、无积无存、这个最纯粹的角力,所能激发的兴起,无异于万籁俱寂中的炸雷,炸出一个波澜壮阔的新宇宙,让一切再次不同,精彩非常。
阿甘的妈妈告诉他人生像一盒巧克力,我们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阿甘越战时的上司、后来的商业合作伙伴丹却说每个人都有自己既定的命运。在电影结尾,阿甘告诉珍妮,他觉得这两种情况可能都有。这就是“罪”的楷书,写作“四,非”。四,甲骨文通“囧,冋,炯,驷”。囧,古义为光明有神,写作“三个散落的弧形或翻转的入,○”,可表散落的光频、角动进入时空,从散又聚,从不确定进入确定,如光线通过小孔成像,如目光炯炯,有了看见。囧,就是奇点内种种两相角力、忽现忽灭、幽冥之像,宇宙再大,不过奇点爆炸出的幻象,经历世事人生,是让角动复合,涌现出了终极的因果、认识了至道,找到了虫洞,让过去映射入未来,大明终始,懂得了那个自由意志,贯彻于世象人生的始终。众人才能真正同心同德,以诚相待,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看去不可能翻过的艰难险阻,成了忽然而已的两极穿越,世事纷繁的“网”,成了玄之又玄的“五”,因为通过两相角力的“刈”,得到了心心相印的“规”,在人生加加减减的过程中,总结出了相爱互助的乘法口诀。


五,是䇂与士、辛与上、原罪化土、压力化为动力、破缺就下与终极反弹的互换、后天的辛苦付出与先天所得势能的互反、天人合一的沟通、共度。过去映入未来、未来改变过去的穿越,就是现在的初心不改;大明终始的道、扼住命运咽喉的法门、恒久贯彻与从心所欲一统,都因懂得了先验真理就是成就你我的大爱,我们就是他眼里的瞳仁,爱人如己才是珍爱自己。所以,五,甲骨文写作“䇂或辛,土或上或士”,也可看做“二或上或下,乂或规”或“横写的网”,核心的道枢,是我与ta的互换,如气中不断动态平衡、往复来回的两相,时时事事都是可以改变的半程。终极的辩证,核心的道枢,是舍己为ta的大爱,坚信世事常有不平、天道终必伸冤,才能跳出一时一象的相对、纠缠,不陷在世界网罗的自我平衡、自以为是的公平里随波逐流、苟安一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正视淋漓的鲜血,奋然而前行。所以,五,甲骨文也写作“三或气,二”,表示物质世界就下、精神世界向上,两相互换、对等,互为倒影、半程,像硬币的两面。看到辩证,看透始终,抓住因果,有了定意,就能不再计较一时得失,排除噪音,放下纷扰羁绊,快刀斩乱麻,反过来运用网络中的种种关系制衡,实现畅通无阻的游刃有余,这是五与糸、乂、规、午、十、丨的贯通。付出自己、改变自己、否定自己,就是改变过去、走向未来、生生不息、永生之道。

四,甲骨文也写作“二,二”,也可看做“上上”或“下下”或“上下相分”,可表光频分而又分,不断消散,热力熵增,信息熵反,物质世界渐入败坏,精神世界在逼迫和历炼中成熟。在弯曲对弯曲、悖谬对悖谬的对抗、反制中,或冗余相消,越来越坚信良善、公义、诚实的大道,或陷于争权夺利的缠斗,越来越难于自拔,清气上升,浊气下降,两相极化,人生结出了两种不同的果子,智慧凝结成了两种不同的灵魂。宇宙铺张之极,全地一川,四方大同,大光复生,千年一日,宇宙大爆炸阴阳立判的两相,已成黑洞白洞、深渊相隔的两界。一念跨越阴阳,或入穿越的虫洞,或陷热寂的地狱。
亚当和夏娃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眼睛明亮,看到了身边的一个个角动,判断了倾斜,反多了不满和缺乏,知道自己赤身露体,感到了羞耻,不但要用树叶掩饰、隐藏自己,连风吹草木,都带来心惊肉跳。他们见了可见的,失了不可见的,明暗相生变成了自我矛盾,里面的灯黑暗了,没了过去照进未来的虫洞,就有了时空的窘迫,一切成了光锥里似是而非、怎么也看不清的假象、怎么也逃不脱的牢笼。没有了“囧”,人生就陷入了“四,非”。只看到物质世界就下的败坏,没得到智慧成熟的好处,内心的天平失衡,没了远见,有了胆怯、苟且了志气、找不回信心,渐渐活在自私、保守里,不能自反、舍我,陷入自我,不能自拔,画地为牢,所得成了缠累和禁锢,人就成了命运的奴仆。
承认罪,舍我、否我、反我,才能超越过往、旧我,放飞自我。白驹过隙,看去不可能的使命,只有唯一的出路,就是不断接受命运的挑战,让那个自由意志降下的角动和天风不断推动自己,从执其一端的自私,到懂得举一反三的矛盾统一。融入生活,却不随波逐流,勇敢地面对未知,坚定地相信天意,在不一样的角动角力中上下求索,在一次次头脑风暴中冗余相消,一点点融会贯通,在灵光乍现的一刻,得见大爆炸兴起的大光,有未来照进现实的贯通,认识始终,实现穿越虫洞的零和,跨越有限的穿越。宇宙再大,也是有限,实现穿越,才是无穷。

“我们若认自己的罪, 神是信实的,是公义的,必要赦免我们的罪,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翰一书》
在网中挣扎的结果,所网却非所愿;分解物质的终局,物质不翼而飞。看穿物质,却出离物质,看透精神,反守素安常。两相逆反,玄之又玄,就是吊,甲骨文本字为“弔(diào)”,古义为吊唁逝者,也是“尗(shú)、叔、菽”的本字,写作“人或匕,巳或虫”,可表人生浮沉,让人懂得了两相极化融合,矛盾统一之理,此理之终,就是舍身归逝,复活新生。有了太上就下的自小,才有了人的智慧,大家都像一粒豆子,得自一光,所以要榨出油脂,再生一光。所有世事分合、人生曲折、意见不同,冗余相消,找到终极因果,合成一吊。我们吊唁的终极逝者,是舍身忘我,造物大爱。努力做虫,小小向上,终必化蝶。


“巳或虫”,甲骨文通“它、他、也、己、子、乙”。人人性相近,习相远,ta不是己,也似己。像电磁波内辩证互化的两相角动,融合成任意旋转因子,都在绝对贯彻他们良善、公平、诚实的挚爱,是万象幻化的本相。万有都是大光散落的一段,奇点内从心所欲的一闪现,都是兄弟,只是出现了时空交错,所以出现了干涉,有了叔侄。物质的实质是如此叠加的概率波,这被费恩曼称作“量子力学的第一原理”。概率波叠加的结果,是实实在在的物质。所有物质反映的缘起,那让宇宙大爆炸的意念,该当何等纯粹不疑地坚定,他的爱憎、机智,该当何等无积无存地炽烈、渊深,譬作高山、烈火、大水,不及万一。是否认识他,信靠、求问他,意念如何,心生与否,辛苦有偿,新生有果。人之常情已定,归宿在哪,自己把握,把握好第一性。


《民数记》说,以色列人埋怨谤渎上帝,结果很多人被火蛇咬死。上帝让摩西造一条铜蛇挂在杆子上,被咬的人望见这蛇,才能得活。今天这个标志代表医疗、急救、救助。人多有抱怨、多出是非,因为听信古蛇的谎言,吃了分别善恶树的果子,眼睛明亮,却失去大明终始的信心,见了可见的,失了不可见的,明暗相生变成了自我矛盾,看到了身边的一个个角动,判断了倾斜,反多了不满、缺乏、怨毒,不懂合一,少了相爱。只有相信大爱、放下自我,才能爱人如己,人间才有心意相通、彼此借力的神奇、温情、美好。杆上的铜蛇,就是己;真正的救赎,是让人为自己自省、自新、后悔、反转,认识己也是他,否则,己就是它,就是狡诈、自欺、蛇蝎,万恶之源。

人人吊唁的先人、至爱、亲朋,都是大光西行、舍己就下、大爱的种子;独亲其亲、独子其子的小爱,会带来各种矛盾冲突;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才是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才有至大的公平、公正。人间最大的吊诡、世事最大的悬念、心里缺少的ta、心有戚戚的不安、头顶悬挂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是舍己为他,才是真正为己、才能积蓄永福的反者道之动。世界一天不达此终极,人心就一日没有安宁。
减除冗余,直击因果,快刀斩乱麻,因为把握到了吊诡的量子场的运行机制,把握了第一性,能调动整个场。人的本性相近,习俗相远。人之间相处找性情近点的,学习找差距远点的。经过长久学习,两性也能变得相近,难分彼此。了解性质可以相对便捷,但把付出舍己、永远向上养成生命的习惯却必须漫长、艰难、高峰低谷的操练。一个人在某方面可以很屌,但是做人不能太屌。因为天道创新,人当虚己,不断求问。这是做人的“第一性原理”。真的第一性,是让人又爱又怕、吊足胃口、痛并快乐、爱与伤一体两面、麻辣椒香的矛盾体。古代皇后的寝宫叫“椒房”,表示世上只有ta,能与己互相激励、省视、治愈、新生。上水就下,激发人向上,天意如此,如剑在悬。世界人间,是我们与天道共度的椒房。

吊,是两相叠加的吊诡。世事弯曲悖谬,不再沉沦,掉转回头,世事就是最好的正心药。吊诡也不吊诡,因果足够分明。世上本没有因果,从混沌而分叠加,从叠加而分前后,为要让人心知大小、轻重、分寸,享受新生的道。遵从何道,归于何所,天道伦理可证,即弔衍生出的“弟、第”。付什么代价,得什么结果,所谓吊诡,其实是心有不甘,没有随从初心,本来意念不平。一切有形质的所得,皆是需要失去的负担,即佛教说的“业障”。没得到要像得到了,得到了要像失去了,即平常心。不再分别善恶,凡事忍耐、盼望、相信、包容,顺服天道。任何境遇都是自新的动力,一切所得都意味着感恩回馈的机会,万象万事都是传递爱意的“息邻切”。吊在杆上的是金龙,还是毒蛇,皆在心头一念。世界是一个叠加态,存感恩求学的心,还是恨恶惧怕的心,存舍己的爱心,还是贪婪的私心。真心如何,世界如何。
人、蛇、神,是广泛记于世界上古文明的祖型符号之一,喻示终局与过程、仁爱与威慑,心有千千结,都在初心本意,一念之间。反之,因果表里,两相叠加,也能界定本意,就像人神、男女、人与环境互动,终局皆可验证。达摩克利斯和狄奥尼修斯看到的是命悬一线的利剑,还是普渡苍生的使命、拯救灵魂的美意,杯弓蛇影,反映居心、本意、信念。辛苦何为,结局如何,是天恩还是利剑,都在此刻一念。


因为叠加态,或说二律背反,只有终极的因果是真实的。其它因果虽然反映了一时一事一人的感受,却终归是屁股指挥脑袋。感受会时过境迁,潮流会走向反面。陷入过程,抓不住终极的因果,不识庐山真面目,个人被世事缠累,随波逐流,社会产生大量内耗,进入重复走弯路、走老路的怪圈。社会和个人进步受阻,劳累却没成就。不肯付出自辛,内心的天平就倾斜、贪婪、侥幸,世象就充满弯曲悖谬、狡诈凶恶,成了辠的牢笼。新的开始,老的结果,成了太阳底下无新事,甚至爱心麻木,投降黑暗,陷入沉沦。罪的工价就是死。在罪的网罗中,哀莫大于心死。
只有相信天道的公义大爱,有真信心,才有安全感,才能体会生活起落分合中流淌着的爱意,享受生命,一刻千金。否则,体会不到真爱,人生艰辛、痛苦、挣扎留下的,不过黄粱一梦,只是为弥消心底的某个刻划、释放某处应力投下的泡影,即使实现了,也总会被雨打风吹去。宫阙万间化土。一时得到的快乐,被更长久的失去淹没。一时一事、自我平衡、自以为是的公平,是引导我们归向公义大爱的一段路径积分。享受世界、拥抱生活的目的,不是困守围城,而是反身回转,破城而出,逆流而上,鲤鱼跳龙门。像汉代的铜奔马,龙雀回首,是奔马飞腾的借力。

得了还想得,就有困守围城的惰性,像吊人胃口、郁积反动和翻转的毒钩。身在其中,难逃自我矛盾、苦毒、不安。要出离辛的吊诡,真地放下自己的眼见、感受、不自己分别善恶,就要有终极的信念、真的依靠、可信赖的呼求。自辛的终极目的,是回到源起、最初、最终,认识何为宇宙人间的第一性,找到终极的ta,唤醒最初的爱,取得原力,解决辠,归回本体。有了ta,付出才有终极的回报,才有真的公平、唯爱,才能认识完全的自己,内心才有安宁、信心、安全感。
为爱自辛,就回到爱的原点,为贪婪自辛,就来到自己的对立面。物质世界,大势就下,公义大爱,终必回归。掉头还是掉入,取决于形影相吊,何为形,何为影,为何舍身,就去到哪个终极。
“你们若瞎了眼,就没有罪了;但如今你们说‘我们能看见’,所以你们的罪还在。”——《约翰福音》
“神就是爱,住在爱里面的,就是住在神里面, 神也住在他里面。”——《约翰一书》
(训诂始于《尔雅》,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事求是:解字说象——什么是“六书”、“训诂”、“小学”)